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中心,进行的一项有4083人参加的调查显示(其中68.3%的受访者是学生家长),61.7%的人支持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出台规定,要求教师不能接受学生或家长礼物。对此,受访学生家长的支持率是63.5%(8月31日人民网)
教师节前要求教师不能接受学生或家长的礼物,这一呼声应该得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支持。教育属于公益事业,教师行使着教育的公权,收受学生和家长的礼物,无异于以权谋私,无异于受贿,从公德、师德的角度来讲,也有损教师的形象。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职业的使命也要求教师用自己的高尚情操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但我们也要看到,校园刮起送礼风,责任也不全在教师,相信绝大多数教师能用职业操守约束自己。在有责任有使命感的教师心中,恨不得把自己的的全部所学教给学生,希望每个学生都能成才。而作为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希望老师多关照一下子女,担心老师对自己的子女不够重视,于是通过请客送礼来实现目的。你送我也送,相互攀比,然后形成风气。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教师不收也不行,家长不送也不行。
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如果出台规定,明令禁止教师收受学生家长礼物和吃请,则可以解除教师和家长的双方无奈。但对教师不送礼,却不能无礼。曾几何时,走了教书的,来了养猪的,可见教师的社会地位之低。国家设立教师节,目的是要唤醒社会重视教育,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一日之师,终身为傅,教师如蜡烛,点亮别人,牺牲自己,礼应受到国家、社会、学生、家长的尊重与爱戴。对教师不送礼,但不能无礼。
教师节到了,给学校和教师送去尊重,送去关爱,送去感恩,送去温馨,这样的礼貌应该而且是必须要提倡的。记得设立教师节后的几年,学校每年也收到不少礼物,大多是单位、企业、社会捐赠的改善办学条件的捐款或学生用的图书、文具等,也有家长等私人捐赠的款物,但都是捐给学校集体的,很少有送给教师个人的现象。送这样的礼物,为什么就不可以继续呢?尤其是基层和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仍然落后,很多学校和教师连电脑都用不上,更谈不上学生普及电脑知识,有条件的企业、家长为什么不可以在这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呢?
教师节也是培养师生感情,教育学生学会感恩、懂得感恩的最佳时机。家长、学生可以与教师一起开个小型座谈会、文艺晚会,表达对教师培育之恩的感激;学生可以采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给教师送上节日的祝贺,或者是一只千纸鹤,或是一张写下自己心语的祝贺卡片,或是一束有象征意义的鲜花,或是自己在某一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等。这样的礼物,既文明又高雅,密切了师生感情,还让学生脱离了低俗,懂得怎样健康、高尚地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总之,教师节不送礼但不能无礼。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教师节不送礼但不能无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