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审批和答复的无时间限制等,常常给处长们留下很大的自由裁量空间。
记得在一个公开场合,西南某大企业家颇有感触地吐槽:“中国严格意义上是‘处长治国’,投资环境的主要症结在处级及其以下。99%的企业家都要和具体的办事人员打交道,各处处长、副处长直到科员,这部分人的工作作风形成了具体的投资环境。”而某省一个富豪,在接受采访时更是直言无忌:老板再大,一个处长都能把你搞死。
有接近官场的人士说,处长往往处于权力运行的关键位置——虽不拍板,但具体经办;虽不是一把手,但一把手的所有指令都得靠他们执行;虽没有进入决策核心层,但在材料审核等方面绝对是“人微”而“言重”。有专家认为,上级领导过于宏观的指示,政策的模糊性和解释的可筛选性,行政审批的非标准化或标准要求不高,以及行政审批和答复的无时间限制等,常常给处长们留下很大的自由裁量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想干事的可能会无所适从,而有私欲的则可能无所顾忌。
“处长现象”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这次来头不小。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严斥一些部委和地方文件运转流程繁冗、拖沓。网上现在广为转发的是其中这么一句:“部长们参加的国务院常务会已经讨论通过的一些政策,现在却还‘卡’在那儿,难道让几个处长来‘把关’,这不在程序上完全颠倒了吗?”
处长的权力到底有多大?我有一个特别的观察视角。一次,邂逅一位资深儿科专家,听他闲聊时吐槽:这些年,几乎所有医院都扩建或新建分院了,而最该扩容的儿童医院,却一直没有动静,几十年如一日拥挤不堪。问题出在哪儿?因为儿童医院“生不逢时”!儿科专家的解释,乍听让人觉得有点匪夷所思:你看看,那些主管或分管领导,刚刚有孩子的时候,官还没有做到处级,虽然也为孩子看病所累,但没有实权,不能替儿童医院的发展说上话;等到官做大了,乃至权倾一方时,他们的孩子已长大成人,不用再到儿童医院看病了……等到那些领导干部有了孙子一辈,理解发展儿童医院的紧迫性时,他们又退居二线了,说话不算数了!
这确实是调查“儿科有疾”问题的一个独特角度。人们普遍认为儿童医院(还有医院的儿科)不堪重负,是因为儿科的盈利低。事实上,儿童医疗困局的核心问题恰恰可能是,儿童医院往往处于不受上级领导重视的边缘地带。“处长治国”,可能言过其实,不过有学者深入研究后发现,咱们许多现行的政策出台,基本上都有一个“处长视角”,文件的起草者、方案的制定者、政策的执行者往往多为处级干部,他们前期调研,以及起草、制定乃至执行某个文件时,首先考虑的是自身利益不受损害,至于其他阶层,他们当然也会顾及,但一定不可能有那种真正的切肤之痛。
“处长视角”在老百姓那里的说法就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笔者所在城市的另一家综合医院,有院领导公开对一线医护人员提出要求,要把省里、市里那些实权部门的处长们伺候好(厅长、市长以至省长由院领导直接负责照顾),因为处长们都大权在握,服务到位,要钱批地可就方便多了。所以,这家医院在“伺候”好处长们的同时,扩张得轰轰烈烈,建设得红红火火。
“处长现象”在本质上依然是如何制约权力的问题,还是要加紧在“变坏就有权(钱),有权(钱)就变坏”的恶性循环里,寻求制度设计的突破。
㈢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富豪吐槽“处长治国”:老板再大,一个处长都能把你搞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