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文明办专职副主任王世明今日在谈及“老人倒地无人搀扶”现象时表示,这绝不是中国人的道德观,扶老携幼、扶危济困是中国人不容置疑的价值判断。
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今日举行新闻发布会,王世明介绍了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的有关情况,并围绕公民道德建设问题回答记者的提问。
王世明说,“有的被扶老人及家属冤枉了好人,委屈了好人,导致了老人跌倒无人敢扶,这是不该发生的事,是一些人在道德取向上一时之间犯了糊涂,这让我们很遗憾。中国人很关注这种事,不赞成这种事。”
“我也注意到这样一件事,安徽合肥一位七旬老人在搭便车回家途中从车上掉下身亡,车主心里过不去,主动要赔偿,但老人子女就很讲情理,说这是意外,不能委屈好人,不能伤害善心。”他说。
王世明称,扶老携幼这种事,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古老、文明的国家来说,我们的态度是什么呢?就是应该去做,不能不做,没有二话可说。“这里我想用吴菊萍的话来回答,‘我们拒绝袖手旁观’,我觉得这个话说得就非常好。”
老人倒地无人敢扶是非国人道德观? 由官方来定?
近一段时期, 经常发生老人倒地无人敢扶的现象, 这种屡屡发生的怪现象,在全社会引发了激烈的讨论 ~ . 这怪象是关道德问题, 还是非道德问题, 一两句话无法阐述明白, 因其缘由过于复杂, 而企图靠裁判的方式来解决这怪象, 用 "是" 或 "不是"来表述, 解决不了问题.
在现代社会, 也就是当今中国社会, 每一位有点知识修养的人, 都明白政府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应该说老人倒地无人敢扶这种怪象的发生, 和的作为有着深深的渊源 , 明白的说: 就是的问题!
所以, 才出来说: 老人倒地无人扶并非国人道德观 这, 就非常可笑了! 我们早已习惯的用权力, 来给问题定性的 , 本身就是非道德! 而回避问题, 继续用几句漂亮的辞藻和评选道德模范来蒙混民众, 则不仅仅是非道德了, 更是反动了!
彭宇案败坏了司法正义的水源。但深入想一想,法律对道德的杀伤力,什么时候才能一举倒行逆施30年?62.54%的投票者选择“不扶”,难道皆因受到了彭宇案一审判决的刺激?在本质上,是彭宇案,还是社会道德的沦落,对于今日大多数人的抉择更具决定性作用? 不难发现,近些年来,“见义勇为”屡屡成为举国瞩目的新闻,正是因为这种义举太少了,物以稀为贵:不断有人惊呼“很黄很暴力”,那是因其“很傻很天真”,不知美德为何物。 若你足够细心,记性足够好,也许有所意识,其实在彭宇案以前,有老人街头摔倒,哭天抢地,亦是冷眼旁观者居多,孩子欲扶助,家长却横加劝阻的情形居多。公众的道德水准本来就已经斯文扫地,并未因彭宇案的出现而发生惊人的质变,更不是由于法律判定了彭宇必须作为一个冤大头,才导致道德大滑坡——什么时候,我们走在了道德的上坡路呢? 不必低估彭宇案的意义,然而更不能高估。说白了,这一纸判决,充其量只是压弯骆驼背的最后一根稻草,或者说盖棺的最后一根钉子。你不能忽略,此前的骆驼背上,已经堆积了怎样的千钧重负。也许,直到彭宇案,开启了零下之旅,使人心从此结了冰。可它只为恶果,而非恶因。 面对一个匍匐于地的老者,那么多人拒绝伸出援助之手,同时却言之凿凿以彭宇案的教训为理由,一面确如惊弓之鸟,害怕一伸手就要赔偿上万元;另一面,何尝不是为自己的道德贫血症编织一块遮羞布?况且这张布上还烙有南京那家法院的印章。 这才是彭宇案的最大悲哀:它不仅引发了道德败坏,还不幸成为了为道德败坏辩护的证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国人不是不敢做好事,真的是因为家里没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