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大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了新的国家级贫困县名单,这份名单对592个国家级贫困县进行了部分调整,其中,38个县被调出,38个新面孔入围。这也是该名单11年来首次作出调整。
11年才调整一次,且调整的方式是等进等出,绝对数没有任何变化。那么,这是否意味着,虽然过去的10多年是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经济实力增强最快的时期之一,但是,贫困地区的脱贫,却没有取得任何进展。不然,11年过去了,国家级贫困县的数量不会一个没有减少。这是一个很反常的现象。
众所周知,贫困对中国大陆来说,并不陌生。“贫困”这顶帽子,中国大陆也戴了很多年。但是,中国人凭着顽强和毅力、决心和勇气,硬是把“贫困”的帽子摘掉了。不仅摘掉了,而且进入了世界经济大国的行列。中国顽强脱贫的经验,理应成为所有中国人的一笔宝贵财富,成为走共同富裕之路的一条有效通道。问题在于,国家的脱贫似乎并没有形成整体联动,带动所有地区一致脱贫,592个国家级贫困县,给中国的发展成就,多少留下了一些遗憾。
值得回味的是,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为什么会出现贫困县数量保持不变的问题呢,到底是真贫困还是假贫困呢?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无论是真贫困还是假贫困,扶贫机制都是一个需要反思的问题。如果是真贫困,需要追问的就是,这些年来,各级政府到底采取了怎样的帮扶措施,政策、资金、项目等到底都用到了哪里、投到了哪里、建在了哪里。要知道,国家每年这方面的投入是相当大的,扶持政策也是相当多的。为什么这些地区的贫困状况丝毫没有得到改变呢?难道这些政策、资金都打了水漂吗?项目也都是虚假的吗?
如果是假贫困,问题就更严重了。因为,国家级贫困县并不是一项荣誉,而是一块短板。国家给予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的特殊支持,是为了拉长这块短板。一旦短板拉长,就应该把贫困县的帽子摘掉,将这些政策、资金、项目资源用到更需要被拉长的短板之中,而不是让这些地区继续躺在国家身上享受,甚至挥霍浪费。
据悉,在此次大陆贫困县的重新认定和调整中,遇到了相当大的阻力。原因在于,进入到贫困县行列的地区,不愿“脱贫”,而没有进入贫困县的地区,则想方设法,通过各种关系争取进入贫困县的行列。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或者说贫困县数量没有减少的根本原因。因为,按照目前的管理体制,贫困县就是政策、资金,就是对口支援,特别是资金,可以源源不断地进入当地政府的腰包。至于这些资金到底有多少用在了脱贫上,就很少有人去关注和关心了。否则,怎么可能出现11年了,贫困县数量不减少的现象呢?
我们实在没有理由去指责贫困县的群众没有脱贫的勇气和决心,没有脱贫的期待和希望。因为,所有的政策、资金、项目、对口支援等,都是掌握在政府的手中,群众并没有决策权,甚至连知情权也没有。而坚持不愿摘掉贫困县帽子,或戴上贫困县帽子的,也只能是政府,而不是群众。群众更希望的是,政府能够带领他们尽快走出贫困、走向富裕。就像一些地区一样,早就不具备戴贫困县帽子的资格了,却仍戴着,且千方百计护住帽子不被摘掉,除了政府及其官员之外,怎么可能是群众呢?群众,只不过是政府及其官员“护帽”的借口罢工了。
也正因为如此,对贫困及其脱贫的问题,应当好好地重新审视一下,可以继续公布国家级贫困县的名单,可以继续给予贫困县相应的政策、资金、项目支持。但是,方法必须改变,手段必须调整,机制必须改进。更重要的,对贫困县脱贫必须有具体的目标和要求、时间和进度,并列入政府及其官员的考核指标。不然,脱贫就是一句空话,甚至社会财富会在脱贫的借口下,被无休止地浪费和损失。贫困县不愿“脱贫”,是一个大问题。
釒釒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大陆贫困县不愿“脱贫”是一个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