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文化 > 文化走廊 > 正文

国学专版(第七期)

国学专版(第七期)

主编:高翊凯    2012,6,3

国学讲坛:走进《大学》(一)

   《大学》原为《礼记》中的一篇。宋朱熹将《大学》、《中庸》从《礼记》中抽出,与《论语》、《孟子》并称《四书》。至于《大学》的作者,通常认为是孔子弟子曾子(《三字经》:“作大学,乃曾子”)。关于《大学》的名称,《大学章句集注·序》谓“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古代“大”、“太”相通,“大学”即周代的“太学”,《大学》此书,就是讲述周代的太学里教授学生的东西。宋代程颢、程颐认为《大学》是“初学入德之门也”。朱熹将书中的核心思想归纳为“三纲领”和“八条目”,“三纲领”就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可以将《大学》所记载的古代太学的“教学大纲”,也就是“三纲领”和“八条目”,与现在中国高中和大学的教学大纲比较,就知道古今教育的差别了。从这一期起,我将带领大家走进《大学》。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光明的德性,在于使人革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至善的目标。   

   知道了应达到的目标,才能心中定于一事;心中定于一事,才能够心静;心静,才能够神安;神安,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事物都有根本和枝未,事情都有开始和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之道了。

古代那些想要彰明光明的德性于天下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先要修养自身;想要修养自身,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想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真知;获得真知的途径在于考察和穷究万物之理。

通过考察和穷究万物之理,才能获得真知;获得真知后才能意念真诚;意念真诚后才能端正内心;内心端正后才能修养自身;修养自身后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后才能治理好自己的国;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后才能平治天下。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一律都是以修身为根本。若这个根本坏了乱了,而后面的枝未却能治理好,那是不可能的。对自己该重视的轻视,对自己该轻视的重视,(却将事情做好),没有这样的。这就叫做知本,这就叫作认知的极致。

【分析】此段阐述了《大学》全书的核心思想,即朱熹所说的“三纲领”和“八条目”,也就是古代太学教育的核心思想。作为《大学》一书的开篇之论,这段内容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其中,“在亲民”中的“亲”当作“新”,毛泽东青年时创办的新民学会,即取自此处。

2、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康诰(gào)》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

   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

【译文】之所以说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是因为不能管教好家里人却能管教好别人的,是没有的。所以,在位的人不出家门就完成了对全国的教育。

对父母的孝顺可以用于侍奉君主;对兄长的恭敬可以用于侍奉尊长;对子女的慈爱可以用于对待民众。

《尚书·康诰》说:“(爱民)如同保护婴儿一样。”如果内心真诚地去追求,即使达不到,也不会相差太远。要知道,没有哪个女子是先学养育和疼爱婴儿后再去嫁人的。

国君一家仁爱,那么一国人也会受到感化,兴起仁爱的风气;国君一家礼让,那么一国人也会受到感化,兴起礼让的风气;国君一人贪婪暴戾,那么一国人就会受到影响,纷纷为非作乱。国君的关键作用就大概是这样的。这就叫做:一句话可以败坏大事,一个人可以安定国家。尧舜用仁爱统率天下,老百姓就跟随着他仁爱;桀纣用凶暴统率天下,老百姓就跟随着他凶暴。国君颁布的政令与他本人的爱好相反,人民就不肯依从了。

所以,在位者自己有了(好的德行),然后才去要求别人;自己没有(坏的习性),然后才去批评别人。自己没有这种推己及人的恕道,而能有效地晓谕别人的,是没有的事。所以,要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

【分析】这一段讲解了“治国必先齐家”的道理。对于要治国的人,尤其是在高位者,要想让百姓服从自己,就必须从自己和家人做起,做出表率,人民才能心悦诚服。否则,用一句流行语说的“你们拼命学和珅,却让我们学雷锋”,百姓就会不满,也就不会去认真执行统治者的政令。

    其中的“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句,不好理解,其实,只要结合前面的“《康诰(gào)》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就好理解了。为什么没有哪个女子是先学养育和疼爱婴儿后再去嫁人的?因为养育疼爱和保护婴儿,是每个人都有的感情,是发自人内心的,不需要学就有的。如果爱护人民真的能像《尚书·康诰》说的“(爱民)如同保护婴儿。”那样,那么爱人民的心也就如爱婴儿一样,是发自内心的,那也就会内心真诚地去追求,“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

(接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国学专版(第七期)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