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成为第一位斩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后,引来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今天莫言在接受媒体采访,被问及巨额奖金要怎么用时?莫言笑称:“我准备在北京买套房子,大房子,后来有人提醒我说也买不了多大的房子,5万多一平米,750万也就是120多平米。”此话一出,网友们争相评论转发,并有网友调侃道:“真不愧是魔幻现实主义啊!写的作品魔幻,买房还是要回归现实,不过莫言你有北京户口吗?”
对于莫言的巨额奖金,“魔幻派”网友们开始大胆设想,“莫言准备在北京买套房子,大房子,后来有人提醒他说也买不了多大的房子,5万多一平米,750万也就是120多平米。就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诺贝尔评审委员院打来了电话说:我们只能帮您到这了,加油!”
而现实派则早已帮着莫言规划起来,有网友建议,“可以在五环外购置一套200平米左右的复式”,也有网友表示,他的作品现在都卖疯了,版权税都比诺贝尔奖金多,所以,评审委员会帮的不止是750万!
地产界大佬潘石屹也在微博上直接向莫言抛出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莫言,有北京户口吗?”有才的网友们还为被质疑是否有北京户口的莫言就“幸福感”编了一个“段子”:“莫大师您幸福吗?不幸福!为什么呢?一,没北京户口。二,你看我都一把年纪了好不容易赚700万连个北京大房子都没有。三,我没社保啊!”
预测到了莫言即将面临的“窘境”,更多期盼莫言佳作的网友们则“劝告”:“莫老师,别冲动,在北京买啥房子啊,那个空气不养人,建议在高密买块地建个庄园好好写作。”
莫言:不会离开我的国家
2012年10月12日下午三时,新科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国著名作家莫言在高密市凤都国际酒店召开了媒体见面会,与国内外记者分享了获奖后的感受,并回答了在场记者的提问。
问题一:如何解释“我看到了人心,也看到了自己”?
莫言:艺术的批评也是对我的帮助,互联网时代让我能够看清自己。
当记者请其就获奖后在微博中所写的“我看到了人心,也看到了自己”进行解释时。莫言说,关于他获诺贝尔奖的争端已经持续了多天,但对于没有“诺奖情结”的他,从未刻意去浏览过,只是偶尔上网会看到各种各样的意见。
“有挺我的,也有批评我的,还有完全的谩骂甚至是人身攻击的,这些我都忽略不计。还有对我艺术上的批评,比如说我的语言局限,说我的小说立意不高,存在很多地方的重复,我觉得艺术的批评反而是对我的帮助,会让我今后的创作提高警惕,避免这些错误。”说这些话时,莫言面带笑意,语气平静。
“看到了自我,是过去我不知道这么多人喜欢我,也不知道有这么多人讨厌我,甚至仇恨我。”莫言说,在过去的平面媒体时代无法也很难知晓别人的看法,只有在互联网时代才有这样一个平台,让我看到别人或尖锐、或中肯的评价,“这些让我能够看清自己。”
问题二:获奖后是否会迁居海外?
莫言:我连高密都不想离开,离开这个国家干吗?
发布会现场当有记者问及是否获奖后会迁居海外时,莫言直截了当地回答:“离开这个国家干吗?我连高密都不想离开。我在这里土生土长,这里的朋友很多,这里的食物特别适合我,所以我不会离开。”话音未落,现场爆发出阵阵笑声。
问题三:您对有人争议您抄过《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一事怎么看?
莫言:这样的批评从他们的角度来讲都是有道理的,但是对我来讲,有的是没有道理的。难道抄写《讲话》就是不可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吗?
针对这个问题,莫言表示:我至今认为,我抄了,我不后悔,我觉得我抄这个《讲话》,跟我的创作没有什么矛盾,我抄他的,是因为他里面有合理的成分,我突破他,是因为他已经不能满足我创作的心灵需要。
专访莫言:我看到野草燃起来 心里就高兴
10月12日傍晚,在山东高密“莫言文学馆”2楼,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莫言,接受了采访,重温自己的成长之路。
小学生的作文,成了中学生的范文
莫言只是小学毕业,没有上到初中,可是,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他的作文曾被拿到了中学生的课堂里宣读,作为一种学习的范文。
莫言的作文很棒,记得第一次引起老师注意的作文,写的是一场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学校篮球比赛。每逢“五一”,小学里就举行体育盛会,有乒乓球、标枪、跳高、赛跑。写作文的时候,同学大部分都是走马观花,流水账一样把各种运动项目都写一遍。他另辟蹊径,别的比赛一笔带过,把绝大部分笔墨专门写篮球比赛,写怎样抢球,怎样运球,怎样投篮,受到了老师赞扬,当作范文全班宣读。
莫言受了表扬,一下子兴趣就上来了,天天盼着上语文课,因为那是他出风头的时候。后来,他经常在作文中虚构故事,而他的小学作文还被拿到中学里宣读,给中学生当范文。他回忆说,自己文学的开窍比别人多了一份觉悟,那就是对“虚构”的重视。
小时候推10圈磨才准看1页书
莫言嗜好读书,小时候冒着家长惩罚的风险读书,甚至出力推磨换书看,推10圈磨才能获准看1页书。在访谈时,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董倩问:“您不能推1圈磨就看1页书吗?”莫言大声说:“我愿意人家不愿意啊!”
莫言仍然记得读《青春之歌》的那一天,朋友只准他借书一天,不管看不看完,第二天必须还书。怎么办,他跑到一个草垛上躲了起来,放羊这个“本职”工作被放到了一边,羊儿饿的咩咩叫,他读得忘乎一切,气得母亲要打他。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莫言读遍了周边10多个村庄的书籍。一天之内读完了的《青春之歌》,他至今记忆清晰,还记得书中的一些段落。回想以前,已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先生感慨:“那些回忆都变成了我宝贵的资源。”
你们用眼睛看书时我在用耳朵阅读
诺贝尔文学奖评奖委员会授奖词的关键词之一,就是莫言作品中的“魔幻现实主义”。其实,这种熏陶从莫言的幼年就开始了。拿他的话说是:恐怖故事听多了,经常感到恐惧,吓得割草都割不着。可是,越恐怖越想听,越想听越恐怖。
漫长冬天,无以为乐,他就在村子里、炕头上听恐怖故事,听多了自己都乱寻思。恐怖故事方面,比如,一个漆黑的夜晚,一个人在桥头走路,听到背后有人嘿嘿笑,可是回头又没有人。自己乱寻思方面,比如,一天晚上,莫言在自己的大门口,仿佛看到远处田野里有一个橘黄色的球,被两只狐狸抛来抛去。
当然,还有很多土匪豪杰的故事。这些民间故事、传说,最后都成了莫言创作的素材。一位幼时伙伴说:“咱小时候听到的那点儿事儿,都上你的书里去了!”在与同行交流时,莫言曾骄傲地说:“你们在用眼睛看书时,我是在用耳朵阅读!”
我看到野草燃起来,心里就高兴
在接受专访的时候,莫言透露了自己的一个爱好:喜欢到田野里,河滩上,把枯草烧成灰,一来让它们变成灰肥,二来也满足一下自己“想做点儿坏事的冲动”。莫言说:“在田野里烧草,既很快乐,又不犯法!”
这种独特的快乐,其来有自,绝非偶然。莫言从饥荒年代走来,“记忆最深的就是饿”,没粮食的时候,村民都挖野菜吃,有人因此得病、死亡。不仅粮食匮乏,连烧火的野草都是一个大问题,都弄不到。所以,今天的莫言回到乡村,看到田野里的秸秆,河滩上的野草,都枯萎在那,没人收捡,自己的心里油然而生一种感慨:“哎呀,这些东西怎么都堆在哪里没人要?”
所以,当莫言走近这些昔日的柴草,他就喜欢点火。他说:“我看到野草燃起来,心里就高兴。”
ㄡ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莫言欲用奖金北京买房 潘石屹提醒其没北京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