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文化 > 文化走廊 > 正文

薄瓜瓜英国母校哈罗公学将落户上海浦东

     

薄瓜瓜英国母校哈罗公学将落户上海浦东

      

薄瓜瓜英国母校哈罗公学将落户上海浦东

   浦东哈罗上海国际学校的建筑效果图。 @ 上海发布


因薄熙来之子薄瓜瓜就读而在中国名噪一时的英国哈罗公学,近日将落户上海浦东。


哈罗公学(Harrow School)是英国老牌名校,位于英格兰大伦敦哈罗区,是英国曆史悠久的著名的公学之一。创建于1572年。


哈罗上海国际学校拟定建于浦东森兰中块核心商务区D3-7地块,靠近张扬北路和洲海路。学校涵盖小学到13年级,属于全日制男女同校的国际学校,预计学生数目爲1200-1500名。


根据规划,项目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75万平方米。结合上海开放式大都市的特点以及哈罗独特的教育理念,项目将采用中国传统庭院式布局,将办公楼、图书馆、体育中心、绿化广场连爲一体,并设置了生态农场、屋顶花园等绿化设施。


对于该校的严格的管理、精英化教育方法等,因薄瓜瓜而被媒体放大。


薄瓜瓜进哈罗公学不容易


据三联生活周刊报道,去哈罗公学读书的想法,应该是薄瓜瓜在1998年的第一次英国之旅萌生的想法。据知情者透露,谷开来大姐的女儿当时在英国读书,而“家里人分析,英国的英语最标准”,于是英国成了最终目标。一番商议,谷开来决定带着薄瓜瓜先去英国看一看。1998年初,薄家利用瓜瓜放寒假的时机去了英国,参观了哈罗公学和牛津大学。


这一次欧洲之行大家玩得都很开心。知情人士后来说:“那时候隻是去看一看,因爲瓜瓜英语还一句都不会,更没考虑以后学费之类的具体问题。”不过回国后,上了初一的薄瓜瓜从景山学校退了学,一心准备出国读书。


1999年12月底,谷开来带着薄瓜瓜第二次前往英国,与上一次走马观花不一样,这一次,这对母子做好了长期生活在此的打算。这个决定对当时刚满12岁的薄瓜瓜来说,也是个颇有压力的举动。他后来在接受某电视台采访时这样形容自己的心情:“一开始最早到英国那是两眼一抹黑,根本不知道有什么前途。”一方面他已经离开了景山学校,另一方面在英国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学校,“假如说不能开创出一条光明的道路的话,那等于说两边都耽误了”。


客观说,薄瓜瓜最终能进入哈罗公学读书,与自己的努力还是分不开的。他后来回忆说,他和妈妈到了英国才发现进哈罗的难度。“听说英国人刚出生就得报名,还要在指定的预备学校考察好多年,最后参加全英统考,过了关才能入学。而我当时连英文也不懂。”薄瓜瓜先是上了短期的语言学校,然后又进入派威克预备学校学英语——这家学校的学费一年2万多英镑,但它显然没有成爲这对母子的障碍。


“我当时是憋在屋子里每天背100个单词,先是在桌子上背,后来滚到地上背,前后挣扎,所以英文完全是突击出来的。”薄瓜瓜的进步很快,给了想帮助他的人以很大信心。“所以他们还是鼓励我报考哈罗。”哈罗公学也给了薄瓜瓜一次面试的机会。“之后就宣布给我一个附带条件的机会——参加当年的全英入学统考,并规定了成绩线,结果我的成绩除了拉丁文得B,其他六门都得了A。”


值得一提的是,薄家“出事”后,很多媒体都写是海伍德帮助薄瓜瓜进入的哈罗公学。据一位与薄家关系密切的G先生称,海伍德那时候还不认识薄瓜瓜,与他的入学完全无关。G先生透露,当时他们是通过伯恩茅斯那家语言学校的介绍,认识了一位“皇家英国军团”的义工范多·维维安-梅。而这位义工证实他确实曾帮忙薄瓜瓜申请哈罗,但“那孩子得以入学,完全是因爲成绩优异的缘故”。


同样毕业于哈罗公学的英国记者吉米介绍,像哈罗这样的私立学校,通常都比较重视传统。“普通的哈罗校友也可以写信给负责招生的人,他们会考虑安排面试。这种资格都是平等的,不会因爲写信人的身份不同而有什么特殊待遇。”作爲世界著名的贵族学校,哈罗公学的门槛之高也是可以想见的。不过另一方面,无论哈罗还是伊顿,它们也都有招收外国权贵阶层的传统。“近几年,它们也多鼓励外国学生来哈罗。”“如果一个人在推荐信里写,他是共産党一位高官——而且很有前途的一位高官——的儿子,我想学校也会认真加以考虑的。


不管怎么样,薄瓜瓜如愿以偿进了哈罗公学。后来的很多宣传报道都将薄瓜瓜定义爲“哈罗公学500年来第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学生”。


13岁进入哈罗 常在被窝哭


2000年,不满13周岁的中国少年薄瓜瓜进入哈罗公学,成爲当年的800名新生之一。起初,他内心经受和母亲薄谷开来的分离之苦。2014年1月13日出版的《三联生活週刊》曾这样形容当时的情形:


薄瓜瓜后来在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曾坦承:“一下子到了完全陌生的环境,特痛苦,特别想家人,尤其想妈妈。但是新生不允许用电话,一个月后才可以每周打10分锺,我就给妈妈狂发E-mail,可是老师已经给家长布置过,第一个月家里要和孩子中断一切联系,必须让孩子独立闯过这一关。我那时不知道妈妈爲什么不回信,就不停地发——‘妈妈你在哪儿?我想你!你在哪儿?怎么不给我回?’一周就发了80多封。但爲了锻炼我,妈妈就是不回複。


“想家就捂着被窝哭呗。一开始都是很难受的,逐渐习惯就行了。”若干年后的薄瓜瓜在接受采访时以轻松调侃的口吻来回顾那时候的自己。那时的他除了经受心理上的考验,还有来自实际生活的磨练。


哈罗公学校风严谨,学生从中学时期就开始接受始于16世纪的传统精英教育。学校管理非常严格,周末不放假,连本地学生也见不到家人。开始每星期隻有60便士的零花钱,等于七八元人民币,就买点糖,要是被查出来都会被没收。


后来他也学会了和老师“斗智斗勇”:“我原来画藏宝图——怎么去藏这个吃的,不管是垫子下、床底下,还有牆上的画后面。唯一自己的隐私是一个小箱子,我就在里面装各种各样的吃的,就是中国带过去的香肠、方便面之类的。但有一次他们(学校)大搜查,把我的锁都撬开了……我们半夜做秘密活动,等夜深人静后,把枕头套子扯出来,悄悄地踮着脚尖走下楼梯,走过一个长的走廊,然后跑到厨房,吃一些剩下来没收走的东西。这是很危险的事情,因爲你踮着脚走路的时候能听到老师在那里聊天;到了厨房把不管什么东西都往枕头套子里放,然后像圣诞老人一样再扛回屋子里来大家分,黑灯瞎火地拿手直接吃。”


五年之后,2005年,薄瓜瓜参加英国统一高考,考取牛津大学,正式告别哈罗公学。

ㄔ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薄瓜瓜英国母校哈罗公学将落户上海浦东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