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童年”志愿者和噶多小学的同学们依依惜别。
“You are my sunshine, my only sunshine. You make me happy, when skies are gray. You’ll never know dear, how much I love you. Please don’t take my sunshine away.”
“你就是我的阳光,我唯一的阳光。你使我快乐,当天空乌云密布时。亲爱的,你从未明了,我是多么爱你。请别带走我的阳光。”
2015年6月2 日傍晚六时半,凉风又爬上噶多小学的操场。结束一天学习、晚餐后的孩子们聚集着,他们并不是在等待每周二的广场舞活动,而是迎接入校后的第一堂英语课。
一天前,“六一晚会”因突至的雷阵雨延期,简易布置的舞台高出操场地面50厘米,现在成为“雪域童年”支教志愿者蒋雯、唐莹莹的临时讲台。一百多位学生齐声跟读“Hello, nice to meet you”; “How are you, I am fine; My name is…… ”高声合唱英语《生日快乐歌》,在夏威夷拨弦乐器尤克里里的伴奏里,英语歌曲You are my Sunshine(《你就是我的阳光》)送走了这一天的最后一抹日光。
东方早报/澎湃新闻和上海联通主办的第九届“雪域童年”,来到了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单甲乡的一所山村小学——噶多小学。有18万人口的沧源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这里的山村小学缺物资、缺师资,大部分的孩子也缺少与外部世界的互动。在噶多小学一年级班主任赵春燕看来,志愿者的到来让孩子们变成“另外一张面孔,他们变得活泼、开朗多了。”
一堂正式英语课后,四年级全班27个孩子几乎都学会了从字母表中拼读并介绍自己的英文名。Amy, Molly, Tess, Zoe, Peter, Alan, Leo, Eric…和孩子们的中文姓名一一对应,占据了半张黑板。一堂音乐课后,一年级的学生认识了五线谱、高音符号、唱出了音阶,甚至能打出全音符和四分音符的节拍。孩子们第一次看到古筝表演《渔舟唱晚》、跟着电子琴唱起《让我们荡起双桨》、用木棍拼搭能承重几十斤的桥梁模型、做风车、拼装汽车、简单处理和包扎伤口、悬腕写书法、跳街舞、打羽毛球……
学前班的肖志军,父母离异,男孩儿脸颊右颧骨上有两处被继父打伤后的疤痕,平时比较沉闷。可是,在志愿者彭靖的语言课上,肖志军总是兴奋地争取每一个回答机会。语言课的一个环节是为动画片《猫和老鼠》配一段台词。当肖志军被父亲般的志愿者抱在手臂里,听到自己的声音配成画面播放时,快乐地吐了吐舌头,眼神里放着光。
被改变的不止是孩子们,还有志愿者。一位志愿者说:“回来后我变得舍不得花钱了,想想出去吃一顿饭孩子一学期的杂费都有了。”还有志愿者说自己回来后又像念书时一样淡定,少了一些烦躁。志愿者们收获的远比付出的多,朴实的山村孩子们将志愿者变回了最初的模样。
变化中的还有噶多小学。这所1959年建立的乡村小学上世纪80年代末通上了电;几经搬迁改建,学校在2008年建成新校舍;2010年学生吃上了鸡蛋加牛奶营养早餐。随着雪域童年支教活动9.1万元筹款到位、“爱心食堂”奠基,不久,孩子们将告别蹲在户外吃饭的日子。未来,在爱心人士和财政支持下,孩子们将会拥有全新的电教室、浴室和干净的卫生间。
赵春燕来到噶多小学五年,告别了最初那个不能适应环境、常常哭泣的自己,现在的她放假回家反倒闲得不能适应。志愿者的加入也给她带来新鲜和憧憬。常常见到赵老师手持笔记本,站在教室最后边听志愿者上课边记录要点。课后,还与志愿者讨论如何更好地备课以及做好课外延伸的辅导。手指受伤的她无法学习古筝,就请同事替她先学。6月5日,是支教队在村里的最后一夜。这一晚,噶多小学在小雨里睡得格外安静,而赵老师宿舍的灯始终没有熄灭。
离开噶多已一周,“要写信”是一位泣不成声的志愿者留在噶多小学的最后一句话。然而,爱心传递没有终止,这些天来,噶多与上海紧紧相连。孩子们不断打电话发短信给志愿者,志愿者也筹措着新的物资发往噶多小学——投影白板、衣物、风筝、玩偶、收音机……
噶多小学的支教,对大部分志愿者可能是一生一次的经历。这段旅程中,每个人都付出并收获了生命的真诚和感动。那群深夜里排成几队在山坡上迎接志愿者的孩子们,那些临别时成打成打表达不舍和记忆的图画和文字,那已经累哑了还卖力读课文的声音,那条被小手荡甩着去家访的山路,那场延期举行的六一晚会上佤族少女甩出生命力的长发和她身后悄悄探出山顶的满月……这些画面,一生一世都不易忘却。七天,简陋而勃发生机的噶多小学,佤族和缅甸的孩子,志愿者,早已混合成彼此记忆里真实而温暖的阳光。
(肖志军为化名)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雪域童年|支教手记:志愿者回家后变得“舍不得花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