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资讯 > 国际新闻 > 正文

“16+1合作”,欧洲人在顾虑什么?

 1512345114788156.png

图源:新华网

近日,第六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此次会晤恰逢中国与中东欧国家“16+1合作”机制设立五周年,双方发展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受到各界瞩目。

2012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华沙会晤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华沙会晤标志着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16+1合作”)的启动。“16+1合作”已历5年,合作平台日渐完善,合作领域日益拓宽,合作成效逐渐显现。刚刚在布达佩斯结束的中国-中东欧国家第六次领导人会晤承先启后,不仅总结了过去五年合作经验,而且为未来合作重点进行了规划。

然而,自“16+1合作”机制产生之后,来自欧盟机构或一些成员国的疑虑一直存在。欧洲对于“16+1”合作的疑虑来自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政治上,他们担心中国分化欧洲。德国外长加布里尔曾公开表示称中国“应当坚持一个欧洲原则,而不是试图分裂我们”。经济上,他们担心中国在中东欧国家的基础设施项目违反欧盟在公共采购、环境影响评估和技术标准等领域的法规。一些欧盟老成员国担心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会影响其在中东欧国家的商业利益。

中国是欧洲一体化的坚定支持者,始终从战略上重视欧盟的作用。无论是2003年和2014年的对欧政策文件,均强调欧洲在国际体系中的重要性。2014年中国政府的对欧政策文件强调欧盟是“全球重要的战略力量和牵动国际格局演变的关键因素”。深化互利共赢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是中国对欧政策的总基调。在英国退欧公决之后,中国仍然重申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乐见一个团结、强大和稳定的欧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中欧关系的发展不仅见证了中国与欧盟关系的成长,而且见证了中国与欧盟主要大国关系的深化,而与欧盟中东欧新成员国的关系在一段时间内未获得足够的重视。2012年形成的“16+1合作”开始构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国家合作的新平台,中东欧国家在中国的对欧外交中获得了一席之地。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是中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与中东欧国家的关系与中欧关系并行不悖。

欧盟多元一体,本身就是复杂的行为体,无论是南欧、北欧、西欧与中东欧,其成员国的关切点与利益并不一致。多重危机冲击下的欧盟得以幸存是个奇迹。中国无意分化欧洲,事实上金融危机之后,欧洲内部的分化日渐明显,无论是难民危机的应对还是国内政治发展,欧盟新成员国与老成员国之间龃龉不断。尽管一些中东欧国家的政治发展使欧盟忧心忡忡,但这些国家明确表示无意脱离欧盟。欧盟扩大后东西欧之间的经济差距有所缩小,但是观念、制度的差异犹存,欧洲形成新的铁幕之说言过其实。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发展关系并不会对中东欧国家的对欧政策产生影响,因为中东欧国家内部不同党派的欧洲理念和欧洲政策不尽相同。“16+1”合作在一定程度有助于中东欧国家的发展,这对欧洲的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弊。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的发展出自双方的需要,不会改变中东欧国家对外关系的优先重点即欧盟,称中东欧国家转向中国言过其实。欧盟扩大后,新成员国与老成员国之间的差距虽然有所缩小,但新成员国实现赶超仍面临巨大挑战,需要外部的经济伙伴。中国的发展对中东欧国家是机遇。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言,“16+1合作”有助于整个欧洲的平衡发展和一体化进程。“16+1合作”机制为发展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在各领域的务实合作提供了平台。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特别是在中东欧国家的项目不会违反相关国家的法规,在欧盟成员国的项目不会绕开欧盟的法规。近日匈塞铁路匈牙利段启动公开招标即是明证。

来自布鲁塞尔和柏林对“16+1合作”的疑虑纯属多虑。2007-2015年中东欧的欧盟成员国共获得欧盟基金1758亿欧元,而中国对中东欧16国的累计投资只有90亿美元。2016年中欧贸易额为5470亿美元,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贸易额为587亿美元,仅占中欧贸易额的10.7%。由此可见,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经济关系尚有发展的潜力。来自欧盟和个别老成员国对“16+1合作”的多虑反映了多重危机背景下欧洲的越来越不自信。

“16+1合作”的形成只有五年,对于他人的议论甚至非议姑妄听之,不必在意,进一步推动“16+1合作”,拓宽合作领域,深化务实合作,使之造福中国和中东欧国家人民才是正道。

(孔田平,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海外网特约评论员)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16+1合作”,欧洲人在顾虑什么?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