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拉格斐个人摄影展。(图源:视觉中国)
“老佛爷”去世了?对一些不了解时尚圈的人来说,听到这个消息当真一头雾水,细一打听,才知道此“老佛爷”并非紫禁城里那位,而是香奈儿(Chanel)艺术总监、时装设计师卡尔·拉格斐(Karl Lagerfeld),“老佛爷”乃是时尚圈的人对其的尊称。
近年来,每有文化名人离世,网络上总会掀起一波悼念缅怀活动,画漫画的斯坦·李、搞物理的霍金、写小说的金庸、说评书的单田芳……人们在哀悼大家离世的同时,感叹韶华易逝,岁月蹉跎。悼念的人多了,里面对逝者的熟悉程度自然参差不齐,这反而生出新的祸端——读书多的人瞧不起读书少的人,“你读过几本小说就跟风悼念?”被鄙视的人反唇相讥,“你没养过猪不照样吃猪肉?”那架势像极了两家人在亲人的葬礼上为了点儿份子钱而争论不休。
“老佛爷”的离世也没能逃脱舆论炙烤。不仅一众明星纷纷发文悼念,一些网民也开始陷入追忆与怅惘。原以为这回又是互联网“云悼念”的惯例,但也不知是被谁带了节奏,网络上竟掀起了#你有过几件香奈儿#的话题讨论,买得起的炫富,买不起的哭穷,这条“鄙视链”正从对逝者本身相关话题的热度高低向名牌占有量多寡延伸。
应当指出,就悼念这件事本身来说,无论何种形式的“鄙视”都是对逝者的不敬,但由此衍生出的攀比心理尤其值得警惕。当悼念霍金的时候,不再讨论他的“黑洞理论”,而是攀比自己家里有几台天文望远镜,这样牛头不对马嘴岂非贻笑大方?当然,说这话也并不是非要贬低物质消费的价值,但不可否认,在互联网环境下,大众的确容易被各种情绪带偏,以致丧失深层次的理性探讨的机遇。
比如,前一阵闹得沸沸扬扬的“翟天临事件”,不到一天时间,舆论的关注点就从呼吁整治学术不断乱象转移到对某一两个人私人生活的窥探。传播学上管这叫“舆论搭便车”现象。从社会心理的角度看,个体的理性很容易被群体的狂热所淹没。消费和娱乐话题没什么知识门槛,讨论起来轻松且容易,但长此以往,也会让网络对话变得言之无物,表面热闹但内容空洞。
互联网时代,注意力是极其宝贵的资源,理应聚焦在个人价值提升和社会发展进步的议题上来。若执意放在消费与娱乐上也无可厚非,怕就怕这种流于形式的讨论不经意间就演变成一场“炫富”或“哭穷”的游戏。当每个人都带着面具彼此嘲讽时,真诚沟通的理想状态恐怕只会是“黄粱一梦”。(海外网评论员 王法治)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没有香奈儿不配谈老佛爷”?舆论别跑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