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景。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今天的深圳,是世界观察未来中国的绝佳窗口。
10月14日,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郑重宣示: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努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40年前,作为中国首个经济特区的深圳为改革开放“杀出一条血路”,这座小渔村的脱胎换骨被世界视为中国经济腾飞的象征;如今,在百年未有大变局和疫情的叠加冲击下,在中国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不亚于40年前的历史关头,世界迫切希望再次从深圳看到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前进方向。
“春天的故事”,是由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实践写成的。40年间,深圳这个曾经的小渔村以“摸着石头过河”的智慧和“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承担起试验田和探路者的使命,开始了一段火热的创业岁月,无数创新创业的故事汇聚成深圳勇立潮头的前进凯歌。这里敲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土地使用权公开拍卖的第一槌,发行了新中国第一张股票,首开劳动力商品化的先河,深圳在40年的光阴里创出了1000多项改革的“中国第一”。
从“三来一补”的加工制造、到产业技术的模仿跟随、再到实现自主创新的华丽转身,这座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成为全球知名“创新之都”。40年来,深圳吸引了近六成世界500强企业到此落户,也培育出了华为、腾讯、大疆等世界知名企业。2019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达2.6927万亿元,比1979年增长近1.4万倍。外贸进出口总额由1980年的0.18亿美元跃升至2019年的4315亿美元,年均增长26.1%,实现了由进出口贸易为主到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跨越。如今的深圳,每平方公里GDP达13.5亿元,位居全国第一;平均每平方公里有8.5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平均每天有71件发明专利获得授权,每天诞生100多户战略性新兴企业,已跻身于世界一线城市行列。创造世界发展史奇迹的深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
英国《经济学人》曾这样评价中国改革开放:“中国最引人瞩目的实践是经济特区。全世界超过4000个经济特区,头号成功典范莫过于‘深圳奇迹’。”
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需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因改革开放而强的深圳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
以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为契机,中央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改革试点,以清单批量授权方式赋予深圳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更多自主权,一揽子推出27条改革举措和40条首批授权事项,支持深圳在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民生服务供给体制、生态环境和城市空间治理体制等重点领域先行先试。“试点”“探索”等成为深圳先行示范的高频词,寄托了中央对深圳从经济领域“单项冠军”成长为多领域、全方位“全能冠军”的新期许。
当前,改革开放又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头。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成为中国应对严峻外部风险挑战,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的关键动力。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经济创新发展的排头兵,深圳开启二次创业,既要跑出建设全球标杆城市的“加速度”,又要以先行先试、敢闯敢试的精神打造中国之治的“样板间”,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尽管前路面临诸多复杂挑战,但中国绝不会被逆风和回头浪所阻。40多年前蛇口的开山炮声犹然在耳,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号角催人振奋。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这是深圳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也勾勒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海外网评论员)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点击“海外网评”,读懂中国与世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海外网评:从“深圳奇迹”读懂中国前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