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分析员指出,政府实施的补贴大米政策不但令泰国大米滞销,如今也导致总理英拉陷入进退维谷的窘境。
据报道,政府目前以每吨1.5万铢(约合人民币3000元)向稻农收购大米,但出口商却无法以这个价位将米卖给外国,以致国家米仓积压了1200万吨大米,数量超过了出口高峰年份的出口量。
分析员认为,比较实际和可持续采用的收购价是每吨1万铢到1.2万铢,但是,英拉及其党派正是凭着提高大米收购价这个亲农民政策而赢得大选。据调查,泰国从事农业的人口占全国劳动人口的四成。
–
国家发展行政研究所发展与经济学学院院长阿迪斯说,这个政策出于政治动机,并非以经济作为考量。
他说:“政府利用纳税人的钱来收买选票,他们并不是关心农民的福祉。这是他们向民众承诺的政策,是为了应付选举,好让他们到了下届大选,就可以大言不惭对人民表明已履行承诺。”
朱拉隆功大学政治分析员提迪南指出,这个政策对磨坊商和中介商有利,稻农只获得极少的利益。
与此同时,陆军总长巴育透露,政府已要求陆军提供仓库,以便存积大米。他还表示,尽管他不赞同补贴大米政策,但会执行这项指示。
今年6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一份报告书中,特别声明泰国政府必须监督和纠正补贴大米政策的弊端,以抑制政府开支。但政府却置之不理,将对大米收购的补贴支出定为800亿铢(约合人民币171亿),相当于预估预算赤字的五分之一。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总理因高价收购大米致其滞销进退两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