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资讯 > 国际新闻 > 正文

什么触发豪门来华潮?乐视哪来的信心花1.2亿办“冠军杯”

【编者按】

中国球迷也许正身处在最好的时代。

这个夏天,拜仁慕尼黑、国际米兰、皇家马德里、AC米兰、尤文图斯等欧洲豪门纷至沓来,掏钱去看场有别于走穴的“国际冠军杯”,抑或免费通过互联网平台寻觅不同的观赛体验,球迷有了更高的自由度和更多选择。

中国商业比赛市场曾经历过“人傻钱多”的时代,被欧洲豪门索要高额出场费,皇马甚至曾“卷走”票房收入的4成,而中国的主办方只能赔本赚吆喝。

如今,过去赞助商主导的商业赛事模式依然存在,但中国互联网体育平台找到了对接国际的窗口。

“合作办赛、风险共担”的模式赋予了商业赛事更多的发展空间,虽然未来主办方、俱乐部、强势媒体的多重博弈注定还将继续,但可以肯定的是——

豪门“中国赛”只是刚刚度过4年尴尬的“冰河期”,是否还会走入曾经豪门圈钱、主办方亏钱的怪圈,还要拭目以待。

什么触发豪门来华潮?乐视哪来的信心花1.2亿办“冠军杯”

            7月29日,皇马公开训练赛后,球迷疯狂争抢C罗扔上看台的球衣。  

范志毅打电话找刘建宏要票

离皇马和AC米兰的比赛还有三、四个小时,上海体育场为中心方圆数百米的区域都被球迷“占领”,黄牛手中为数不多的球票变换出不同的价码。

在体育场附近工作的人嘟囔着:“得提前下班,再不走就走不了,路都给他们(球迷)封了。”

自皇马踏上中国的土地后,眼前的一切就陷入疯狂。



什么触发豪门来华潮?乐视哪来的信心花1.2亿办“冠军杯”

                                7月30日,大批球迷夹道迎接皇马球员乘坐的大巴抵达赛场。  

赛前的公开训练就涌入了上千名球迷,球队下榻的衡山路12号长时间处在球迷的“监视”中。澎湃新闻记者(www.thepaper.cn)在酒店门口发现两名球迷“猫了好几天”,“我们从西安来,买了2999元的票。因为599元、799元的‘低价票’一个多星期前就找不到了。”

为了一张球票,沪上足坛大咖范志毅的电话打到了老友刘建宏那里。开赛后,球迷又发现王思聪、孔卡就坐在自己身边。38400名观众的上座人数,则创造了沪上商业赛事少有的巅峰上座率。

豪门访华并非陌生的字眼。2011年米兰德比在鸟巢上演票房神话后,过去几年中国的足球商业比赛市场却只能用惨淡来形容。

“宇宙队”巴萨要价200万欧元,相关中方运营公司一番招商未果后果断说NO。但不曾想,今年夏天的球市一如上海的气温一样,让人感到窒息,短短不到20天时间,7支欧洲豪门一起抢滩上海。

引进版“国际冠军杯”豪门扎堆

“与国际冠军杯官方敲定了合作后,我们就想邀请一支超级球队,那就是皇马。”说这话的是邱志伟,乐视体育(此番国际冠军杯中国赛区主办方)赛事运营中心副总裁。

他口中的“国际冠军杯”是一项重要的商业热身赛。它由美国迈阿密海豚队老板史蒂芬·罗斯和原纽约喷气机队的执行官马特·希金斯所属的Relevant Sports公司赞助。该项赛事的比赛地点最初为美国,今年开始横跨三大洲。比赛时间选择每年的7月下旬到8月上旬,参赛球队有严格的门槛:必须是世界闻名的豪门。

“国际冠军杯这个品牌有能力保证参与赛事的豪门必须带来所有的主力球员,有了最好的球队、最好的球员,肯定会刺激球市,但2月份我们刚刚和ICC(国际冠军杯)官方开始接触,3月份敲定赛事,距离7月份的比赛还是时间紧迫。”


什么触发豪门来华潮?乐视哪来的信心花1.2亿办“冠军杯”


              国际冠军杯上海站,皇马球员C罗在比赛中拔腿怒射 。  

这次除了皇马外,AC米兰和国际米兰两大豪门也一样出现在了国际冠军杯中国赛中。

如果从1999年曼联来华算起,16年间在中国商业赛市场吸金最多的,无疑是皇马。

2003年和2005年,皇马在高额出场费的邀约下来到中国,但那时一切要由着皇马的性子来。

一位曾在2003年跟队服务皇马的工作人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称除了高额的出场费外,皇马卷走了票房收入的40%,这让中国主办方不得不陷入赔本赚吆喝的尴尬境地。

今年皇马在国际冠军杯中国赛上的两场比赛,出场费达到了700万欧元,但背后的故事绝非以往来华淘金那么简单。

办赛新模式:风险收益共担

“我们不是单纯从ICC那边买来一个赛事,我们采取共同投入的模式,各50%,利益与风险共担。我们只支付皇马的出场费,不存在其他方面的支出了。事实上,皇马一行的包机转站费用还是俱乐部自己承担的。”

在邱志伟口中,商业赛事在中国的落地开始变得不再那么盲目。而国内主办方与国际赛事所有方共同投入的模式也是以往商业赛从未有过的。

“说到底,乐视体育的共同投入模式并不新奇,但过往不少商业赛的中国主办方都是看到商业赛赚钱就进入这个行业想捞快钱,恨不得一场商业赛就赚得盆满钵满。”

一位体育商业赛事运营公司的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2013年一家注册资本不到3万元的赛事“承办商”答应给巴萨350万欧元出场费,而此前巴萨和一家公司谈判的出价为220万欧元。

这样的离谱的价格最终搅局的“承办商”也无法支付,巴萨中国行也因此泡汤。此事一度在欧洲足球圈发酵,还影响了中国体育公司的信誉。

不过,这位赛事运营公司的负责人认为,在承办国际冠军杯这样的高端商业赛事,合作运营公司的体量成为关键。

“过去几年中国商业赛的乱象也让不少主办方对中国公司的资质要求越发严苛。没有足够的体量很难在这个风险巨大的行业里生存下来,何况,ICC的要求是长期合同。”



什么触发豪门来华潮?乐视哪来的信心花1.2亿办“冠军杯”

                                7月30日,大批球迷夹道迎接皇马球员乘坐的大巴抵达赛场。

高达1.2亿元的预算打平了?

当然,乐视体育付出了不菲的代价,“皇马加上米兰双雄,我们的整个预算达到了9位数。”而据澎湃新闻了解具体的数字是1.2亿元。

乐视体育是做好亏钱打算的。“我们和ICC签了4年合约,第一年我们的目标很简单,就是要做好赛事,为了让赛事各方面达到最高的规格,我们的预算甚至可以说是不计成本的。从可售票的角度,我们都卖光了,粗略估算下来,我们在收支上可以打平了。”邱志伟说道。

在中国当下的商业体育市场,在转播费无法落地的情况下,主办方只能仰仗票房和招商,以目前的情况看,央视无意直播赛事,一定程度上会打压一些赞助商的热情。还好国际冠军杯票房不错,招商方面也迎来了一些大客户。

而在邱志伟看来,第一年留给他们招商的时间并不多,明年应该会更好。

澎湃新闻记者通过此番赛事的第三方票务公司算了一笔账,乐观估计三场赛事主办方总计收入近7000万元(上海3000万元,广州和深圳接近2000万元),刨去代理费,实际可收获约为6000万元;

招商方面,总计收入约为3000万元,这意味着这次国际冠军杯乐视体育的大致收益也有迹可循,约为9000万元,较为接近其投入。主办方嘴里的“打平”一说并非空穴来风。

不过,相比美国本土举办的国际冠军杯,中国版还是步履艰难。

一位熟悉商业赛的业内人士特意把两者进行了一番对比,“在美国肯定是盈利的,他们有冠名商,比赛一场坐进近10万观众,关键还可以出售电视转播权,所有的收入都是齐全的,而且欧洲豪门在美国的出场费比在中国低。所以,国际冠军杯在中国想不亏钱除了运营极致外,运气很重要。”

商业赛环境在悄然改变

乐视第一年的成绩单并不能与今年中国商业赛的成绩单画上等号。不过,国内商赛的环境已悄然改变。

除了乐视体育这样的互联网企业杀入商业赛外,今年其他的国内商业赛大都是赞助商牵头。

比如,把拜仁、瓦伦西亚带来中国的奥迪足球峰会;巴列卡诺和皇家社会参加的“钱宝杯”;接下来由马竞参加的万达国际邀请赛。马竞来华参加商业赛也一早就被写入了万达收购球队股份的合同中。

不少曾经主导商业赛的赛事公司则变成了比赛的承办推广方。去年因为拿下南美超级德比杯而名声大噪的时博国际体育赛事公司今年摇身一变成为奥迪足球峰会赛的承办推广方。

而更多的商业赛事公司开始选择多元化经营,欧迅体育体育开始开发篮球赛事,当年承办皇马第一次中国行的高德体育如今把精力集中在了彩票、文化展演上,体育商业赛已不再是唯一的项目。

即便是将在上海举行的意大利超级杯主办方合力万盛在创造2011年商业赛亿元票房的奇迹后,也不再把精力局限在商业赛上。董事长王辉此前就向媒体透露,“今后体育产业的开发是我们的主营项目。”

今年1月,这家公司完成了对荷甲老牌劲旅海牙队的收购。当然,这些赛事公司并没有放弃商业赛,王辉等人的看法一致——有好的比赛,一定会做。而那些曾经的“跟风者”则大都抛弃了商业赛。

“对我们来说,商业赛就像赌博,不可能每年都不计成本去赌。俱乐部及主办方都应该好好反思。”欧迅体育的朱晓东没有说错,过去几年的商业赛尴尬让俱乐部和赛事公司都在反省。

今年拜仁的出场费只有250万欧元(赞助商支付100万欧元,其余由赛事公司支付),而两年前西甲球队一开价就是400万欧元,几乎不留给中方任何利润空间。

北京关键之道体育咨询公司CEO张庆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欧洲经济不景气,也让这些豪门对亚洲特别是中国市场越发看重。除了商业赛捞金外,他们更希望在中国寻找到更多合作伙伴,可以在中国市场长期获益。”

所以,皇马在抵达中国后第一个发布会就是俱乐部的天猫店上线。而之前就开设天猫店的拜仁也在呼吁球迷购买正版球衣。


什么触发豪门来华潮?乐视哪来的信心花1.2亿办“冠军杯”


           2010年8月9日凌晨,北京,球迷在首都国际机场送别来访进行友谊赛的巴萨球员。

中国商赛前景依然是谜

“现在有政策的支持,体育产业、中超联赛都处在一个迅猛发展的态势,球迷被请回了球场,这让高端足球赛事落地中国变得更加水到渠成。”

邱志伟认为这一切都给乐视强势介入高端商业赛提供了一个可靠的着陆点,市场反应也给予了他们更多信心。

在互联网时代,中国网民比当年呈现几何级数的攀升,这一定程度上给了乐视这样一个特殊的平台以契机。

7个信号(包括明星机位和实时数据等)、中粤英三种语言的解说、360度全景直播……乐视体育想做的显然不只是一次简单的赛事运营。

乐视体育CEO雷振剑在接受采访时直言愿做体育产业的“破坏者”,“体育产业刚刚开始,新的模式势必会对原来有些破坏,我们愿意去做‘破坏者’。只有把过去传统模式破坏才能找到更适合互联网特征,我不介意这样的形容。”

不过,在当下只能依靠票房和招商维系的中国商业赛,未来依旧无法给出清晰的判断。无法忽略的是,近20年的国内商业赛盈利的不超过“一只手”。

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若干意见》以及《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短短一年内连续出台,足球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

商业赛这样的资源平台也让更多资本蠢蠢欲动。加上足球市场的回暖,商业赛开始新一轮的升温和繁荣并不意外。

然而,政策导向催生的商业赛繁荣也并非没有隐忧。

如今体育转播版权、体育消费尚未形成良性运转前,再次遍地开花的商业赛能否脱离成本水涨船高后亏损,再到无人问津的怪圈尚无定论。

不过,商业赛今夏的“复苏”,至少让人们看到了它不再沦为豪门捞金产物的一丝希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什么触发豪门来华潮?乐视哪来的信心花1.2亿办“冠军杯”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