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由重庆电影集团等单位联合出品的二战题材大片《开罗宣言》曝光了一组全新海报,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毛泽东四位国际舞台上的重要人物悉数亮相,展现出了宏大的叙事格局,一幅伟大的历史长卷就此铺开。其中与7月31日发布的首批海报最大的区别是毛泽东代替蒋介石成为电影海报中的四巨头之一。
开罗宣言海报中的毛泽东形象
蒋介石主政台湾时期,和大陆的毛泽东一样,在台湾也大搞个人崇拜,在台湾小学五年级的国语课本里,有一篇《蒋总统小的时候》的课文,说"蒋总统"从小就不怕劳苦,他每天都要洒水扫地,帮着母亲到园里去种菜。母亲织布的时候,他就在旁边读书。有一天,他到河边去玩,看见河里有许多小鱼,向水的上流游。因为水太急,几次都被冲下来,但是小鱼还是用力向上游。"蒋总统"看了,心里想:"小鱼都有这样大的勇气,我们做人,能不如小鱼吗?""蒋总统"小的时候,不怕劳苦,又很有勇气,所以长大了,能为国家做许多事。在当时台湾的教科书中,蒋介石被披上"爱国"、"忠勇"、"自强不息"、"不怕劳苦"、"伟大"等种种光环,成了神明的化身。
台湾当时对蒋介石的研究也是禁忌重重,历史学者写书称呼孙中山只能是"国父",称呼蒋介石只能是"蒋公"。据台湾学者张玉法的回忆,1977年,他在自己的《中国现代史》里直呼"孙中山"和"蒋中正",就成了两条罪状。
后来随着李登辉上台,台湾逐渐删除了教科书中对蒋介石的歌功颂德之词,对蒋介石研究的禁区也逐渐放开。李登辉认为"1949年前的历史跟他没关系,只要不伤害台湾人,中国的历史随便怎么写。"
2000年,有台独背景的民进党取代国民党成为台湾的执政党,在民进党当局的主导下,蒋介石在台湾越来越"矮化"。先是军营内100多座蒋介石铜像陆续被拆除,移到蒋介石灵柩所在的慈湖。接着高雄又拆除全台最大的蒋介石铜像,并将"中正文化中心"改名。民进党方面还提出要把台北"中正纪念堂"改名为"台湾民主纪念馆",并且拆除围墙。国民党的党史会干脆变成了"党史馆",编制也"瘦身"到如今的一个馆长加一个秘书。
在大陆,长期以来人们对蒋介石的认识仍囿于意识形态。他曾有过的标签"大资产大买办、专制独裁、卖国、四大家族利益分子"等。大陆最早出版的蒋介石传记是中共"笔杆子"陈伯达所著的《人民公敌蒋介石》,这本书作为官方的宣传论调,全面否定了蒋介石,影响着当时整个社会对蒋介石的评断。文革前期,因为红卫兵搜出"反党罪证"-一张褪色的蒋介石旧画报-成为导致傅雷夫妇自杀的直接原因。
改革开放后,有关蒋介石的出版管制仍然存在。1992年,作家叶永烈拟在内地出版新作《蒋介石和毛泽东》。情况并不顺利,仅书名就未能通过审查,理由是"作为大资产大买办大官僚的代表蒋介石,怎么能和毛主席相提并论?"2012年有美国学者陶涵所写的《蒋介石与现代中国的奋斗》有大陆的中信出版社引进出版,在严厉的出版管制下,该书中所有抬高蒋介石、贬损毛泽东的内容一概删除。
为保持中共政权的合法性,中共宣传部门极力维护毛泽东的正面形象,所有含有诋毁毛泽东文字的作品在大陆都不能出版,最近央视主持人毕福剑因酒后失言,说了几句对毛泽东不敬的话,结果立即被央视封杀,再不可能在大陆媒体上出镜。对于蒋介石,虽然整体上在舆论的管制上逐渐放松,但他与中共有着诸多的交集,出于维护毛泽东高大上形象的目的,中共宣传部门是不允许蒋介石的风头盖过毛泽东的,于是就出现了与开罗会议没有多少关联的毛泽东悍然出现在四巨头之中的戏剧性的一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蒋介石:被台湾忘记 被北京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