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资讯 > 国际新闻 > 正文

聆听大国外交的铿锵足音

跨越浩渺无际的太平洋,中国和拉美又一次挽紧臂膀,热情相拥。

盛放的三角梅,鲜红的火焰树,梦幻的蓝花楹……11月的拉美大地,带着炽烈而缤纷的色彩。从“花园之城”利马,到“非凡之城”里约热内卢,再到“未来之城”巴西利亚,鲜花和暖阳一路随行,热情的笑脸、欢迎的条幅随处可见。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土地,用最高礼节迎接远方的贵客。

万里奔赴,风尘仆仆。两国三地,数十场双多边活动,习近平主席会新朋、晤旧友,引领中拉命运共同体大船驶入更广阔水域,为亚太发展的下一个“黄金三十年”描绘更清晰的路线图,推动完善全球治理迈出更坚实的脚步。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使我国对外工作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山水万程,步履不停。十年来,习近平主席引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阔步前行,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不断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取得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成就。

拉美之行,是大国外交的又一次生动实践。与时俱进、担当有为、开放包容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愈加彰显。跟随习近平主席的出访足迹,聆听大国外交的铿锵足音,世界见证新时代中国开拓进取的精神、开放合作的姿态、立己达人的情怀、胸怀天下的担当。

在秘鲁,习近平主席引用拉美箴言:“没有勇气的人,永远不会攀山渡海。”在巴西,习近平主席呼吁两国勇做“破风者”和“逐浪者”,并肩开辟新航道,携手驶向属于两国人民以及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这份攀山渡海、破风逐浪的勇毅,是中秘、中巴友谊历久弥新的秘诀,也是中国外交奋楫前行、不断开拓的强劲动力。

秘鲁钱凯港开港,中秘关系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短短几年间,中秘携手奋战,山丘变平地,蓝图成现实。远航货轮的鸣笛声里,“从钱凯到上海”成为现实。

这是2024年11月14日在秘鲁首都利马以北的钱凯港拍摄的纯电动智能集卡。新华社记者 李梦馨 摄

习近平主席把钱凯港称为新时代亚拉陆海新通道、“新时代的印加古道”新起点。秘鲁总统博鲁阿尔特感慨:这座港口不仅让秘中两国“向深度融合与繁荣的未来”迈出坚实一步,也为拉美伙伴们打开一扇“通向亚太这一世界最具活力地区的大门”。

2024年11月14日,在秘鲁首都利马以北的钱凯港,岸边智能化设备吊装集装箱。新华社记者 李梦馨 摄

巴西利亚总统官邸黎明宫前广场,《我的祖国》旋律悠扬,巴西艺术家以中文深情献唱。巴西总统卢拉在结束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繁忙的东道国日程后,立即从里约热内卢赶回巴西利亚,在这里为习近平主席举行盛大欢迎仪式。

发现历史机遇需要远见卓识。携手同行50年,中巴探索出发展中大国相互尊重、互利友好、合作共赢的正确相处之道。站上新起点,两国元首共同引领擘画,中巴关系定位再提升,成为携手构建更公正世界和更可持续星球的中巴命运共同体,彰显两国关系的全球性、战略性、长远性,更展现双方携手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的坚定信念。

从秘鲁首都利马的海岸向西眺望,太平洋波涛奔涌,气象万千。这片广阔水域连接着全球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带,感受着世界经济发展的时代浪潮。

这是2024年10月9日拍摄的秘鲁首都利马新城米拉弗洛雷斯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木子 摄

“我们要正确引导经济全球化方向,不能走少数国家独占霸权的老路”“亚太要继续做推动经济全球化的火车头”“我们要守正创新,擦亮开放亚太、包容亚太的金字招牌,打造绿色亚太、数字亚太的新招牌”……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系列中国方案和主张,呼吁各方携手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推动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打造亚太发展的下一个“黄金三十年”,受到广泛赞同。

这是2024年11月10日在秘鲁首都利马拍摄的2024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标识。新华社记者 李木子 摄

2014年,APEC北京会议作出启动亚太自由贸易区进程的历史性决定,在亚太合作历程中镌刻下中国印记。此次APEC利马会议,在中方积极推动下,会议发表《关于亚太自由贸易区议程新展望的声明》等一系列成果文件。

扎根亚太,造福亚太,中国始终以开放胸怀推动亚太合作,搭建互联互通桥梁,与世界分享发展机遇,促进百花齐放。2024年亚太经合组织高级官员会议主席卡洛斯·巴斯克斯告诉记者,他深信中国作为2026年东道主,将为推动亚太合作和可持续发展发挥“关键作用”。

“只要我们践行开放联通精神,太平洋就能变为促进繁荣增长的通途。”——这是海纳百川、开放合作的大国胸襟。

习近平主席访问巴西前夕,《摆脱贫困》葡萄牙文版在巴西出版,引发广泛关注。

《摆脱贫困》收录了习近平在福建宁德工作时期的重要讲话和文章,紧紧围绕闽东地区如何脱贫致富、加快发展这一主题,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理念、观点和方法。

此次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里约热内卢峰会把“构建公正的世界和可持续的星球”作为主题,把“消除饥饿贫困”作为首要议题。峰会期间,习近平主席娓娓道来,讲述自己从主政地方到中央,始终致力于减贫事业,让“弱鸟先飞”“弱鸟高飞”的故事,引发强烈共鸣。

“中国可以成功,其他发展中国家同样可以成功。这是中国成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世界意义。”多国领导人、代表团向中方索要习近平主席的讲话稿。众多联合国机构、与会国领导人称赞这是一次“历史性演讲”。

《摆脱贫困》葡文版译者、巴西瓦加斯基金会法学院教授埃万德罗·卡瓦略说,中国的脱贫成就彰显一个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自己的奋斗实现巨大发展,给世界注入信心。

本次里约热内卢峰会,应邀而来的50多个国家中有众多发展中国家;G20成员中有一半左右来自全球南方;非洲联盟第一次以成员身份参会。全球南方的声势正卓然壮大。

这是2024年11月16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市政府行政中心外拍摄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标识。新华社记者 王天聪 摄

从支持非洲发展,到携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支持全球发展的八项行动,回应全球南方最迫切的发展诉求,为推动实现更加包容、更加普惠、更有韧性的全球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国际组织纷纷表达对接的积极意愿。

“中国不追求一枝独秀,更希望百花齐放,同广大发展中国家携手实现现代化。”——这是立己达人、济世为民的大国情怀。

大国之大,不在于体量大、块头大、拳头大,而在于胸襟大、格局大、担当大。里约热内卢峰会期间,习近平主席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国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一系列立场主张,致力于提升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和代表性,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赢得现场持久而热烈的掌声。

这是2023年3月1日拍摄的巴西里约热内卢市区和瓜纳巴拉湾(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天聪 摄

从杭州峰会纳入发展议题到支持里约峰会推进发展议题,对发展的聚焦一脉相承。在中国积极推动下,峰会宣言首次纳入“加快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发出全球南方携手奔赴现代化的响亮声音。

习近平主席倡导各方“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相互视对方的发展为机遇而非挑战,相互把对方作为伙伴而非对手”,呼吁二十国集团“继续做完善全球治理、推动历史进步的力量”。——这是共行大道、胸怀天下的大国担当。

这是2024年7月16日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拍摄的国会大厦(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天聪 摄

拉美之行,世界见证中国元首外交的魅力与担当,亦感受大国外交的气质和风范。那些难忘的瞬间、真挚的话语、生动的故事,书写的正是中国与世界相互交融、共同发展的华彩篇章。

新征程上的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提供宝贵的确定性,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澎湃力量,携手各国人民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文字记者:韩梁、孙浩

统筹:孙瑞博、李逾男、王文源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聆听大国外交的铿锵足音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