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新东村,农民驾驶农机在高标准农田里收割杂交水稻。
肖本祥摄(人民视觉)
江苏省连云港市一家速运公司中转场,工人正在分拣快递包裹。
耿玉和摄(人民视觉)
在山东省荣成市石岛管理区桑沟湾海洋牧场沿海一处风电场,风力发电机在运转工作。
李信君摄(人民视觉)
湖北襄阳东风汽车纳米科技(襄阳)有限公司总装车间,新能源汽车陆续下线。
谢 勇摄(人民视觉)
12月3日在德国杜伊斯堡市某场站拍摄的第10万列中欧班列。
新华社记者 杜哲宇摄
国药太极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粉针剂车间的5G生产线,机械臂正在打包药品。
孙凯芳摄(人民视觉)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篁岭村的田园风景。
朱红生摄(人民视觉)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沉着应变、综合施策,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回首这一年,中国经济取得很多来之不易的成绩,也实现了许多新突破。快递数量再创新高、新能源汽车加速发展、5G网络实现了“乡乡通”……一组组扎实的数据、一次次真切的改变,让人们感受着中国经济的活力与脉动。
1.4亿吨
粮食再获丰收,收购平稳有序
初冬时节,五谷归仓。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林西县官地镇玉米综合示范产业园区,一辆辆满载着金黄玉米的农用车沿着公路排起长队,前来交售玉米的农民络绎不绝……“我种了50亩玉米,今年收成不错,收了7万多斤。”当地种植户秦国印说。
2023年中国粮食产量13908亿斤,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丰”。今年秋粮面积稳中有增,绝大多数省份实现增产。加上夏粮和早稻,全国粮食再获丰收,产量有望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秋粮超1.4亿吨,秋粮收购平稳有序。
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份“稳稳的幸福”背后是辛勤耕耘,也是科技发力。
向盐碱地要粮食。“以前这里要啥没啥,没想到现在庄稼居然能长这么高!”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祥河村村民秦继红看着曾经的盐碱地如今长满了高粱,脸上洋溢着笑容。近年来,中国中化、先正达集团中国等企业采取多种科技手段,对宁夏大武口、吉林大安等多片盐碱地进行改良,让大量土地重新焕发活力。
种再生稻增产量。重庆市垫江县地处川东平行岭谷区,山间的平原耕地资源珍贵,只有在亩产上想办法。近年来,当地开始引进试种再生稻,即利用提前收割后的稻桩继续发苗长穗实现“一季水稻、两次收获”。经过对稻种的筛选、培育和改良,以及对种植技术的不断升级,目前当地再生稻亩产量接近1000公斤,平均每亩能为种粮户增收1000元。
“预计单产对粮食增产的贡献超过了七成。”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兴旺说。
1500亿件
每件快递都是实打实的生意
11月17日,一位消费者从拼多多平台购买了一箱花牛苹果,从甘肃天水发往重庆。在极兔速递揽收后,国家邮政局中国快递大数据平台大屏幕上不断滚动的数字中弹出了“150000000000”这样一串字符。
这是今年第1500亿件快递,也是中国快递市场发展的一个全新里程碑。
“当前,我国已进入年快递业务量超千亿件、业务收入超万亿元的新阶段,建成了世界上最为通达、最为普惠、规模最大、受益人数最多的寄递服务网络。”国家邮政局政策法规司二级巡视员李永松说。
现在,小到针头线脑、柴米油盐,大到农机配件、冰箱彩电,消费者只需在手机屏幕上轻轻一点,便可坐等快递小哥送货上门。小小的快递,一头牵动生产,一头连接消费。特别是随着中国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快递企业积极布局无人车、无人机、智能分拣等先进技术设备,快递行业运输转运能力日益增强,网络体系逐步完善,快递这个观察市场活力的“温度计”也更加灵敏。
看体量,中国市场如大海一般。中国已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2024年1至10月,全国网上零售额12.4万亿元,同比增长8.8%。“只要进入规模巨大的中国市场,生意就大可放心。”坦桑尼亚腰果加工企业阿克罗斯公司市场营销经理杰克逊·乔尔说。
看增长,各类新商机不断涌现。今年“双11”期间,京东统计数据勾勒出一批备受消费者青睐的新潮产品:雾化器、动态血糖仪等品类成交额同比实现了翻倍,OLED显示器、开放式耳机等新品成交额同比增长超4倍……每笔订单、每件快递的背后,都是实打实的生意。
1000万辆
新能源汽车产量创新高
首破1000万辆!截至2024年11月14日,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创下新的纪录。从2015年开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2023年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
凭借新能源汽车,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走出坚实步伐,原因在于把准了汽车产业升级、绿色发展的趋势,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技术路线,并在这一过程中持续补短板、锻长板。
换道超车,要有足够的创新支撑。100多公斤的铜线卷被自动装入生产线,每1.8秒可成型一根铜线,机械臂把204根铜线准确插入发电机……在重庆赛力斯的生产车间内,增程式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部件“增程器”生产宛如行云流水,令人惊叹。“我们拥有国内首条跨平台柔性扁线定子生产线,今年以来,增程器的产销量实现了3位数增长。”赛力斯相关负责人说。
换道超车,背后是强大的制造实力。组装1辆新能源汽车需要多久?比亚迪小漠工厂给出的答案是“1分钟”。在该工厂冲压车间,机械臂“拾取”板材放到传送带,板料经过清洗涂油设备后由横杆式机器人进行取放,板材经过拉延、切边、冲孔、整形、翻边等工序冲压成型。每分钟,冲压机可以完成15次冲压动作。
今年上半年,吉利、长安、赛力斯等中国自主品牌研发投入均高于净利润;比亚迪现在平均每个工作日专利申请32项、专利授权15项……可以说,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崛起,是中国制造不断升级的一个生动缩影。
英国《金融时报》刊文称,中国制造并保有全球一半以上的电动汽车,中国品牌在汽车软件开发、性能优化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在全球也具备相当的竞争力。美国特斯拉公司也表示,特斯拉在中国的成功是中国供应链的成功,特斯拉与中国供应商已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
超12亿千瓦
提前6年多完成国际承诺
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桔山街道,天鹅湾“光储充”一体示范充电站顶棚上光伏板发出的电,源源不断地储存到地面的储能电池中,成为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的重要电力来源。
“这些光伏板一个小时能发电100多度,3个小时就可以把储能电池充满。”南方电网贵州兴义供电局城区分局综合班副经理朱波说,2024年3月15日投运后,短短半年多时间里该充电站就实现充电1932车次,让许多车主直接感受到了可再生能源带来的绿色与便捷。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全国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达到12.06亿千瓦,提前6年多完成中国在气候雄心峰会上承诺的目标。截至9月底,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占新增总发电装机的比重超过80%。
“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2.51万亿千瓦时,同比增加20.9%,约占全部发电量的35.5%。其中,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合计达13490亿千瓦时,与同期第三产业用电量基本持平,超过了同期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国家能源局新闻发言人张星说。
中国对全球绿色发展作出的贡献收获越来越多点赞。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总干事弗朗西斯科·拉·卡梅拉说,近年来,中国一直在向世界提供更经济的可再生能源创新技术,这是推动全球新能源发电成本下降的原因之一。
“离开不过短短一年时间,再回到中国,我看到道路上清洁能源车辆数量显著增加,真是令人惊叹。”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执行总裁马克·沃茨说,目前全球一半以上的太阳能和风能投资都发生在中国,中国在应对气候危机方面取得的进展和展现的领导力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都更突出。
410万个
5G实现“乡乡通”
在12月5日举行的5G应用规模化发展推进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数据,截至目前,中国已建成开通5G基站突破410万个,5G网络不断向农村地区延伸,实现了“乡乡通5G”。
伴随5G基站数量增多的,是用户规模的持续扩大和移动互联网流量的较快增长。截至10月末,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及中国广电的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7.89亿户,其中5G移动电话用户达9.95亿户,比上年末净增1.73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55.6%。2024年前10个月,移动互联网累计流量达2766亿GB,同比增长12.3%。
如今,5G已融入80个国民经济大类,应用案例数累计超10万个,正深刻改变着生产生活方式。
——数字化升级让企业更有活力。在距离武汉市区约20公里外的阳逻开发区,正泰高压电气设备(武汉)工厂的机械臂精准挥舞,高效作业。正泰武汉工厂相关负责人介绍,基于中国移动湖北公司提供的5G专网,每一个产品从研发设计到制造交付都能做到可视化、数据化、智能化管理,既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又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
——时间空间的距离得以大幅缩短。不久前,2024年成都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在成都举行。中国电信四川公司以5G-A等信息技术全方位赋能赛事,显著提升了赛事直播的清晰度和流畅度。“通过手机实时观看360度全景直播,弥补了我不能去现场的遗憾。”体育迷王颖说。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负责人说,中国5G应用发展正处于由技术驱动转向价值牵引、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牵引的关键窗口期,今后将进一步推动5G应用实现量的规模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
10万列
中欧班列“跑”出新纪录
当地时间12月3日9时许,来自中国重庆的X8083次中欧班列抵达德国杜伊斯堡,列车装载的电子产品和生活消费品等随后被分拨到欧洲各地。至此,中欧班列“跑”出开行新纪录:累计开行10万列,发送货物超1100万标箱、货值超4200亿美元。
近年来,中欧班列凭借“比海运更快、比空运更便宜”的优势,已成为连接亚欧大陆的重要桥梁和绿色通道。自2011年首列开行以来,中欧班列不断跑出“加速度”,开行万列所需时间从最初的90个月缩短至仅6个月。
中欧班列蓬勃发展的背后,是中国与世界各国经贸往来的日益密切。
在陕西西安,哈萨克斯坦产的面粉、巴基斯坦的岩石提取盐、格鲁吉亚的半甜红葡萄酒等特色商品随中欧班列入境,装进了不少消费者的购物车;在浙江义乌,平均每天有4趟中欧班列抵离,中国制造的各类商品随之远销海外,小到日用百货、五金工具、智能家电,大到光伏组件、新能源汽车,应有尽有……
2024年前11个月,全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9.79万亿元,同比增长4.9%。其中,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计进出口18.74万亿元,同比增长6%。
在中欧班列带动下,国际贸易更加便利。
德国国际铁路货运商业协会主席奥拉夫·克吕格尔认为,中欧班列不仅是欧中经贸合作的重要成果,更彰显出全球产业链与供应链在共赢发展中蕴藏的巨大潜力,为企业在全球竞争中赢得先机。
“中国在全世界树立了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榜样,是真正公平开放市场的典范。”俄罗斯出口中心总经理韦罗妮卡·尼基申娜说,俄中贸易仍有挖掘潜力,俄中两国企业深化贸易合作的意愿不断增强。(本报记者 王俊岭)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年12月12日 第 04 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六组数据,感受中国经济脉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