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味茶汤的龙嘴大铜壶冒着热气、杨柳青木版年画上的胖娃娃憨态可掬、耳畔传来相声茶馆的热情吆喝、眼前一排排火红灯笼高高挂起、伴着铿锵鼓乐的舞龙舞狮表演好不热闹……
要问中国年里的“津味”到底什么味儿?“是人间烟火气”“是鲜明的文化气息”……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最有发言权。
京沪高速、津晋高速、京岚线邻村而过,让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成为京津冀游客乡村游的重要选择。
“我们这支锣鼓队平均年龄70多岁,最大的80多岁了,大家身体都很硬朗。”春节临近,第六埠村村委会门口的广场上,几乎每天都有载歌载舞的村民。一支由大爷大妈组成的锣鼓队十分引人注目,他们个个精神抖擞,神采奕奕。在广场的一角,还有写福字、送福字活动。“这里的乡村不光美,还有浓浓的文化味儿。”北京游客张凯从家出发开车不到两小时来此“凑热闹”,他手握一张福字,体会到的是村民对来年生活更上一层楼的信心。
比张凯更爱凑热闹的是河北游客李正。天津规模最大的农村大集——宁河区芦台大集,是近几年来寒冷冬日里,李正心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瓜果蔬菜、年货美食、非遗体验、百姓春晚,统统汇聚在这个拥有350年历史的农村大集。“你看这川流如织的人群,京津冀游客普遍都爱来这里联欢。”李正管这场盛宴叫“联欢”。
在“文化市集”区域,木版年画、剪纸等非遗产品展示不仅让游客饱眼福,还能在游览中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底蕴。“这盆小柿子跟真的一样,过年摆家里多好看。”在非遗绒花展位前,手工盆栽和插花引来了众多游客,一盆形如柿子的盆栽绒花卖88元,刚开集不到两个小时就销售过半。摊主李建明介绍,她们是悦港湾社区居民组成的“花样年华”妇女小组,团队有30多个人,最大的80来岁,最小的也有60来岁了,大家平日里利用业余时间做非遗手工。“一棵盆栽上面有50个小柿子,每个小柿子都要经过十几道工序。”非遗古韵在这些农村妇女手中绽放。
赏民俗、品美食、赶大集……在这个年里,天津把最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展示了出来,将最有年味的乡村市集活跃了起来,让最具活力的乡村文化旅游热了起来。“津味”中国年无疑提升了游客获得感和幸福感。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缪翼 林单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新春走基层 | 赴一场“津味”中国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