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资讯 > 国际新闻 > 正文

新春新气象 欢乐幸福年(新春走基层)

新风尚助力基层治理更有效

人民日报记者  李中文  刘军国

这个春节,浙江金华市浦江县广方村村民屠层峰过得格外舒坦:儿子找了一份好工作,自己二次创业开了个好头。

问他为啥好事成双?屠层峰脱口而出,“靠咱的好家风!”从小教育儿子要自食其力、刻苦学习,考上研究生、找到好工作;而他自己则因为“好家风指数”高,在最困难的时候,获得了30万元免担保低息贷款,成功二次创业。

在浦江县,“看不见、摸不着”的家风成了可以被量化评价的“指数”,不少群众和屠层峰一样因为家风好而受益。“为更好发挥家风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我们探索构建了‘好家风指数’评价体系。”浦江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骆安介绍。

公平公正,带来公信力。广方村党支部书记方志奎告诉记者,“好家风指数”评价指标接地气、评价过程很透明,能够为一个家庭的家风“精准画像”,“现在村民就连子女嫁娶、洽谈合作,都会先看看对方的‘好家风指数’。”

有好家风支撑,基层治理效能显著提升。金星村党支部书记张道清说:“‘好家风指数’推行以来,邻里关系更和谐了。现在几乎碰不到需要调解的纠纷,村干部有更多精力放在抓村集体经济发展上!”

2024年,浦江县通过“好家风指数”评选,累计表彰了1.2万多个家庭和个人。同时,浦江县相关部门单位合作推出“好家风信用贷”专项金融产品。

“‘好家风指数’不仅提升了家庭文明水平,树立了新风尚,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支撑。”骆安说,“我们将继续抓细抓实这项工作,为浦江县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文明力量。”

村民用上“放心水”

人民日报记者  张  铁  张丹华

“饺子出锅咯!”对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查寨村的村民们来说,今年的年夜饭因刚通不久的自来水而变得格外香甜。

“春节吃团圆饭,家里来了十几口亲戚,再不用像以前那样准备十几个塑料桶备水泡茶煮饭了。水龙头一开,随时有!”村党支部书记张亮说。

查寨村,建在“遗址”上。2006年,这里被划入汉长安城大遗址保护区,为了守护这片“历史城市”,包括查寨村在内的33个建制村吃水沿用水井,成为西安市主城区唯一未通市政自来水的区域。

查寨村的水井,为附近6个自然村供水。时间久了,地下水水位下降,井水水质不稳定,氟、锰、砷等元素含量超标。

用上“稳定水”“放心水”,是遗址区13.3万名居民的期盼。2024年初,遗址区居民的饮水问题被列入西安市“30件为民实事”和市级重点项目。经过紧锣密鼓的施工,2024年的最后一天,汉长安城大遗址保护区市政自来水正式通水。

通了自来水,张亮下一步盼的是《汉长安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与《汉长安城遗址国土空间规划》融合编制工作:“两个规划明确了,村里才知道怎么开展公交车通行、道路铺设等,既得保护好文物,又要更好地改善生活。”西安市相关负责同志表示,“这次供水工程,也为文物保护与群众生活协调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我们将持续探索大遗址保护利用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提升协调发展,共享遗址保护发展红利。”

村史馆激发乡村旅游新活力

人民日报记者  秦瑞杰

春节假期,山西高平市王降村,家家户户挂上了红灯笼。

王降村是太行山里的一个小村,虽离县城不远,却在山沟沟里,交通不便。前些年,年轻人纷纷选择进城打工、定居,村里常住人口只剩300多人。不少老屋子没人打理,漏顶、塌方,村里主路坑坑洼洼。

“去年村里争取到高平市宜居乡村建设基金,把废弃土厕推平,拆掉老旧危房。”王降村党支部书记吕永威说,原来的村道很窄,会车容易剐蹭,现在主路拓宽了,路两旁还做了绿化,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现在不光出行方便,照顾老人也更省心。”村民秦建光告诉记者,村里办了老年食堂,老人在那里吃饭一顿饭2元钱,非常实惠。

日子好了,村民们开始挖掘这片黄土地的文化底蕴,请来高平市地方志研究室的专家,花了半年时间,修出一部村志。

如今,山西迎来文旅热潮。趁着热度,村里建起了村史馆。一座由闲置十几年的民房改建而成的建筑里,陈列着石磨盘、煤油灯、老照片等,那些曾被淡忘的历史记忆,在村史馆里被重新唤醒。

“不少村民还自告奋勇担任文物保护员哩!”吕永威感慨,人心齐了,事儿就好办。如今,村里还成立了红白理事会,不搭棚、不唱戏,也不大摆宴席,乡风更文明、民风更淳朴。

离开村子时,回头望,村路顺着山棱,仿佛有种能延展到天边的劲头,村民们对于“生活越来越好”的期盼也正如这股劲头……

家门口吃上“演员”饭

人民日报记者  肖家鑫

正月初一,取景于山东德州乐陵影视城的贺岁电影《唐探1900》在全国各大院线上映。借助影片的热映,在大年初一至初七限时开放的《唐探1900》拍摄取景地“唐人街主题园区”迅速成为网红打卡地,吸引大批游客前来体验打卡。

春节假期,河北保定游客朱艳一家四口来到乐陵影视城。“看了《唐探1900》后,得知乐陵有个‘唐人街’就是电影的拍摄取景地,一大早开车两个多小时专门赶过来。”朱艳说。

走进1∶1还原的1900年旧金山唐人街、欧洲街,大到高度14米的中央大道斜坡、旧金山标志性有轨电车,小到每一件日用品和装饰品,影视城按照当年的样式进行了还原。看着装饰喜庆的中国大戏院、美华楼、协盛堂呈现眼前,朱艳与家人挨个拍照打卡,仿佛自己也成了电影中的角色。

“我在这条街上拍过戏!”朱集镇段家村村民李娟去年结束了在外打工生活,先后在《国色芳华》《唐探1900》剧组当过群众演员,“我身边不少村民和我一样当群众演员,没想到还能在家门口吃上‘演员’饭!”

据乐陵影视城不完全统计,正月初一至初四日均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周边宾馆、民宿都住满了。乐陵市文化旅游局局长刘忠介绍,为了保证游客良好的游览体验,春节假期,乐陵市各单位、各部门轮值干部、志愿者全部下沉到景区,为游客提供便利服务。

(贾鹏参与采写)  

六尺巷传承礼让好家风

人民日报记者  李俊杰

新春佳节,安徽省桐城市六尺巷景区张灯结彩,游人如织。

早上8点刚过,桐城市文昌街道六尺巷社区党总支书记、六尺巷典故中大学士张英的十二世孙张耘,已站在巷口,声情并茂地讲述着六尺巷的故事。

“为让更多人知道六尺巷的故事,每年春节,我都会来到这里为游客免费讲解。”张耘告诉记者,今年春节,六尺巷景区单日接待游客达2万人次,礼让家风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走进桐城,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如今在桐城,六尺巷已不仅是一个地名、一个典故,还是一种工作方法。

2015年,桐城市人民法院孔城法庭率先将六尺巷精神融入诉讼调解,总结提炼出涵盖“听、辨、劝、借、让、和”六步走法则的“六尺巷调解法”;随后,该方法在桐城全市推广应用。此后,“礼让”故事经常在当地上演。

六尺巷社区面积约0.8平方公里,常住居民2200余户,服务人口7080人,邻里矛盾难免发生。张耘说,“邻里间素有‘让他三尺又何妨’的雅量。先人化解矛盾的历史智慧,帮我们做通了不少工作。”

“从小听到大的故事,不知不觉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为人处世。”每每看到这些,张耘总是很欣慰。

如今,六尺巷景区每年吸引近百万游客前来参观。在这里,流传数百年的故事,通过宣讲与传承,感染着越来越多人……

虎头鞋绣出生活新图景

人民日报记者  赵  政

穿针引线、纳底绣花,缝纫机阵阵作响,手指上下翻飞……走进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的香环手工艺虎头鞋厂,一双双漂亮的虎头鞋活灵活现。

因鞋头形似虎头而得名的虎头鞋,有驱邪避灾、祈福迎祥的寓意,春节期间常作为礼物表达对孩子们健康成长的美好祝愿。

“加上春节前的这波热卖,过去一年,虎头鞋年销售量约10万双,销售额超过300万元。”香环手工艺虎头鞋厂创办人武香环说,虎头鞋畅销海内外,离不开对传统技艺的守正创新。

原先的虎头鞋样式单一,武香环用缝纫机、电脑绣花机代替手工刺绣,进一步提升图案的精致程度,还创新开发出龙头鞋、凤头鞋、孔雀开屏鞋等几十种款式、花型,既保留传统神韵,又契合当代审美,更加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从一开始在集市上摆摊,到后来在电商平台线上销售,香环虎头鞋的市场越来越广。“去年从阿联酋迪拜来了一个订单,要了近1000双虎头鞋。”武香环的女儿王璐负责虎头鞋线上销售,“希望能有更多外国人喜欢上虎头鞋,把我们的文化传播到世界更多地方。”

虎头鞋还拓宽了当地群众的增收渠道。鞋厂里有600多名工人,大多数是留守妇女和困难群众,空闲时做鞋,计件拿工资。张西堡镇大屯村村民段林英自小患病,通过做虎头鞋,一年增收近4万元。

一双虎头鞋,蕴含着美好期许,也绣出了未来生活的新图景。“我会坚持下去,带动更多人传承虎头鞋技艺。”武香环说。

暖心服务牧民幸福过年

人民日报记者  张  枨

一场大雪后,内蒙古乌拉特草原成为一片白色的世界。“突突突……”一阵摩托声打破了沉静。50岁的乌拉特后旗公安局潮格温都尔镇派出所教导员、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宝音德力格尔,顶着刺骨寒风,骑上摩托车驶向牧民家里……

“这里靠近边境、地广人稀,仅我们派出所的辖区面积就达1672平方公里,可常住牧户只有120多户,彼此距离远,离镇里也不近。”宝音德力格尔说。“如今,不少牧民在网上采购年货。快递只能寄到镇里,我正好去走访牧民,顺便捎过去一些,让牧民过个幸福年。”

骑行一个多小时,来到牧民图门其其格家,宝音德力格尔将年货卸下。“感谢教导员和你的同事们,剪羊毛、搬草料、寻找走丢的牲畜……大小事都挂在心上,是咱们牧民的贴心人。”图门其其格感激地说。

几年前,宝音德力格尔和同事们发起成立了宝音志愿者服务协会。近年来,协会吸纳了189名各族成员,组织各类公益活动1586场次,涵盖文艺演出、法律宣传、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累计上万人次参与。

走访完几户牧民,宝音德力格尔打开手机,查看服务牧民微信群的新消息。“现在牧区通信十分便利,家家户户都有网络,这些微信群就是了解牧民信息、收集群众意见的重要途径。”

“教导员,我们家的羊走丢了,能麻烦您过来帮忙找一找吗?”乌兰敖包嘎查牧民苏雅拉图发来信息。看到信息后,宝音德力格尔立马跨上摩托车出发,“突突突”的声音再次在乌拉特草原上响起。

用心用情关爱“一老一小”

人民日报记者  郝迎灿  宋  飞

硬笔书法、电影赏析、古韵陶笛……辽宁沈阳皇姑区三台子街道牡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里,读书声、音乐声此起彼伏,孩子们正在一间间教室里上兴趣课。寒假课程表上足足有十几门课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寒暑假期间,我们提供周一到周五全天托管服务。”牡丹社区党委书记王晖介绍,社区近年来着力办好幸福教育课堂,让家长们安心,“目前平均每堂课有40多个孩子参与,开办7年多来累计服务上万人次。”

不仅仅是寒暑假。工作日学校放学后,社区也准时开课。“每天下午4点半,志愿者到学校门口帮着接孩子。‘四点半课堂’办进了我们心坎里!”社区居民李鲁宁说。

关爱好“一小”,更要照顾好“一老”。上午10点整,护理员郭苍娜准时敲开81岁的孙桂兰老人的家门,为她提供免费助浴服务。“在家里就能享受这样的服务,真得劲儿!”说话间,老人频频竖起大拇指。

牡丹社区还积极探索让低龄老年人服务高龄老年人。66岁的马林波退休后主动来到社区报名,“既要老有所养,更要老有所为!”身体硬朗的马林波中气十足。

据了解,牡丹社区一共成立了8支志愿者队伍,在册人数超千人,以退休老党员为主,为社区居民免费开展各项服务。

离开社区前,记者碰到正在散步的80岁老人李水,“房子住的不是新旧,是舒心!社区提供这么多周到的服务,让我们的生活也更舒心了。”

超级算力释放创新动能

人民日报记者  苏  滨

“今年春节假期,贺岁档动画电影火了。升腾的薄雾,飘落的枯叶,荡漾的水波……这些在动画电影中展现的场景,都需要强大的算力支撑。渲染的算力越强,还原的场景就越逼真、动作就越流畅。”深耕大数据领域多年,贵州贵安新区科创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安科创”)董事长李悲鸿对算力的应用场景如数家珍。

2020年底,贵州贵安超算中心建成投运,由贵安科创运营。在贵安超算中心机房里,服务器指示灯闪烁跳动,屏幕上,软硬件运行数据实时显现。这里被称为贵州的“最强大脑”,算力作为一种生产资源,支撑着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贵安超算中心目前有639台服务器、1200多张高性能图形处理器,每秒可运算3亿亿次。“以一部三维动画影视作品为例,用传统方式渲染素材需要若干年,但借助算力,几个月就能完成。”贵安科创技术研发部专员周余说。

如今,贵安超算中心业务拓展到生物医学、人工智能、工业模拟仿真等领域,算力应用场景日益丰富。截至目前,贵安超算中心累计为广东、上海、湖北等省区市输送算力约2800万卡时,参与渲染的影视作品超过150部。

“今年春节档就有我们渲染的动画电影续作,特效镜头数量超过前作的全片镜头总数,大家能直观感受算力的力量!”李悲鸿说,“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超级算力释放更强创新动能。”

小小莼菜带动增收致富

人民日报记者  王欣悦

“这全球独一份儿的即食莼菜,今年春节首次自营出口,实现了‘开门红’!”重庆(石柱)水火土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李颖说。一串串红灯笼在厂房檐角摇曳,生产车间玻璃上贴着莼菜形状的窗花。身着白色工作服、头戴卫生帽的工人们,在生产线旁有条不紊地忙碌着,鲜嫩的莼菜经过清洗、筛选、杀青、装盒等一道道工序后,变成了一盒盒即食的莼菜饮品。

“这条线是专门出口日本的莼菜生产线,春节期间正在试运行。”李颖身穿白大褂,穿梭在生产线间,“我们根据日本客商提出的透明包装、小克重等要求,新设计、开发了外包装及灌装设备。1月24日,首批价值10万美元的莼菜产品已经发往日本。”

目前,全世界只有中国和日本出产莼菜,其中石柱莼菜种植面积达到1.4万亩。李颖敏锐地捕捉到了莼菜的潜力。“若能把莼菜装进盒子,使其像饮料一样方便携带和食用,那就方便对外销售了。”李颖说。

想法虽好,困难却接踵而至。“莼菜叶子娇嫩,稍不注意就会直接烂掉。”技术人员犯了难。经过一年零三个月的攻关,技术人员终于成功攻克胀包、发黑等难题,让保质期延长至12个月。

“今年乡亲们的分红,可比往年厚实得多。”李颖说。今年春节,石柱代表团出访日本,成功签订莼菜、辣椒、黄连等农产品订单共计1亿美元,其中莼菜8000万美元,李颖备受鼓舞,“我们要继续做下去,让莼菜产业变成富民产业。”

《人民日报》(2025年02月05日06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新春新气象 欢乐幸福年(新春走基层)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