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叙利亚内战爆发以来,大批叙利亚难民涌入欧洲。随着3岁男童Aylan Kurdi 溺毙偷渡滩头的照片爆红网络,这场人道主义灾难成为了欧盟乃至国际社会瞩目的焦点。作为欧盟中心国家的德国在难民危机曝光后,第一时间表示接收难民,并且对难民开出了相当优越的接纳条件,从而为国际舆论称道,德国总理默克尔更是因此摇身一变,从现实保守的政治形象变为了人道温情的政治家代表。然而这一切都在柏林时间周日9月13号夜间骤然改观,德国政府突然宣布紧急建立对德国奥地利国境的封锁控制,禁止新难民入境,转眼之间从欢迎拥抱变成严防死守,在欧盟内部引起了轩然大波。
德国警察紧急开赴边界封锁国境
德国:向现实妥协
作为欧盟国家中接纳叙利亚难民最为高调的成员国,德国承受着极大的难民压力。而随着舆论的扩散,德国为难民开出的“高待遇”非但没有引起其他欧盟国家的效仿,起到分散难民潮的作用,反而吸引了更多身处欧洲其他国家的难民转赴德国。为了分化负担,德国政府不得不在全境开设难民安置点,但即便如此,德国不少城市地区的难民压力也已远超负荷。而这一数字在9月12日周六终于达到顶峰:仅此一天,德国慕尼黑便接受了12200位难民,几乎与9月6日德国正式开放边境迎接难民时慕尼黑所接纳的难民数量不相上下。自8月31日以来,慕尼黑已收容难民63000人。当地警方宣布“鉴于昨日(周六)统计数字,显然其入境数字已超越了我们的收容极限”。上巴伐利亚州政府发言人也承认:“慕尼黑和巴伐利亚已经不能独自应对这一挑战”,而这恰恰成了这次德国政府决策的导火索。
其实稍稍了解默克尔政治经历的明眼人也会理解,默克尔政府向来不青睐难民问题。仅在叙利亚难民潮两月之前的7月16日,默克尔还在一场旨在“关心移民”的电视访谈上就驱逐巴勒斯坦难民一事断然回绝了一名13岁难民女孩的请愿,以致被媒体斥为“冷酷无情”。此次应对叙利亚难民,更多也是基于欧洲现实考虑。对于拥有诸多土耳其裔人口的德国,大量逗留土耳其的叙利亚难民有的是渠道通过地中海非法进入欧洲乃至德国。与其禁而不止,不如通过在欧盟内提倡优待难民,引导其他欧盟国家也大量接收难民分化压力。然而自9月5日开禁以来,难民入境数量有增无降,奥地利、意大利等国甚至有意引导难民越境进入德国,这一目的也就已经失败,放弃对难民的开放政策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而选择在周日夜间这一特殊时刻采取断然措施,在舆论上掀起轩然大波并形成了一个猝不及防的决策环境,可能也有着表达对欧盟内一些国家处理难民问题不利的不满因素存在。
德国官方发布的国内难民安置点电子地图
难民:欧盟并非乌托邦,祖国可堪回首?
难民问题根本来自于难民本身,与以往亚非战乱地带的难民不同,叙利亚难民潮之所以难以应对,在于其本质并非是纯粹的“难民”。首先,在巴沙尔政权、反政府武装、伊斯兰国三足鼎立混乱局势下的叙利亚,平安出境并非易事,眼下的大批难民中有着很大数量的中产阶级或庞大家族,依靠金钱和族群关系来到土耳其、希腊等国。与以往只寻求最低程度的生存与安全的老幼病弱难民不同,这些中产群体有着稳定的家庭和相当的能力财力,希望有更好的生活、待遇与工作机会,但又失去了原本赖以为生的国内环境,因此一心寻求前往德国这样的经济大国,以得生存发展。然而即便富裕如德国法国,依然无法满足他们“应当比原来过得更好”的欧盟生活愿景以及宗教背景下的文化认同,势必会引起冲突。近日来,德国各定居点大量发生难民以非严格清真食品为由拒绝公益食物,因住宿环境不满意要求更换至酒店住宿,乃至直接要求现金和工作的事件,甚至与志愿者发生暴力冲突,正是这一希望与现实落差的体现。法国《费加罗报》对此作了专项统计调查,认为法国目前每安置一名难民起码需要1000欧元的财政支出,而2015年法国人本身的最低月净工资水平也仅1457.52欧,也就是两个普通法国平民工作一个月才刚能达到安置三个难民的初始费用。这在失业问题十分普遍、社会福利财政压力极大的欧盟国家形成了一个巨大而长期的财政死循环,即使富裕如德国也不可能长期维持这一救济水平。而一旦财政支持难以继续,本就对待遇怀有不满的难民也就更难以形成对新居住国的认同。
对于不少叙利亚难民家庭而言,安置点的生活并不能满足他们对欧盟的期望
再者,欧盟国家的右翼人士始终对这一来自中东,过往不明的难民群体持有疑虑。在叙利亚混乱的局势下,难保其中有极端人士存在。IS就曾放言他们在难民之中潜伏有数千卧底。而目前人道主义危机的局面又不容许欧盟国家对难民进行逐个筛选鉴定,只能照单全收,这就使社会基层民众对难民仍有疑惧心理。要真正实现社会融合只怕非一日之计。
与如火如荼的难民潮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叙利亚国内的一片冷清死寂。IS四面出击,不断占领各个要地枢纽,无论是俄罗斯支持的巴沙尔政权抑或西方同情的反政府武装,均因为社会凋敝造成的兵员短缺、物资不足而无力与IS争锋,以致俄罗斯宣布要直接出兵打击伊斯兰国恢复叙利亚稳定。近日来,又有大量叙利亚难民因偷渡死于偷渡船或集装箱的事件传出,但对此渐显疲态的网络社交媒体开始出现了另一种声音:“既然他们能够舍生忘死地来到欧洲,为何不愿意为自己的家庭夺回祖国呢?”
大量滞留的难民已成欧盟国家一块心病
欧盟其他国家的反应:与德一致,共同对策
默克尔政府9月13日的禁边决策,首先震惊了同为欧盟中心国家的法国。与柏林过去大张旗鼓欢迎难民的举措不同,奥朗德政府主张谨慎处理叙利亚问题,一方面法国宣布接纳24 000名难民,另一方面表示将出动侦察机等打击叙利亚境内伊斯兰国组织。但随着9月13日德国这一欧盟最大难民吸纳国消失,法国势必面对严峻的难民压力。为此,法国舆论对德国关闭边境的做法多有谴责,但却并非如以往一样以人道人权为优先,反而是责怪德国罔顾《申根条约》规定,没有在知会法国的情况下作出决定。眼下法国政府所务之急也不是开放接纳难民或公开谴责德国,而是急切要求与默克尔政府接洽以达成德法的统一立场。显然在奥朗德政府眼中,法德的合作要比单纯难民问题重要得多。法国环境部长Ségolène Royal就表示“默克尔干得好!”(Bravo à Angela Merkel!),认为默克尔此举是眼下唯一的选择。
东欧的捷克与斯洛伐克等国则与德国采取了类似行动,选择封闭国境以防难民进入。当然,难民问题并不会随着边境关闭而自行烟消云散。为此,欧盟委员会于9月14日在布鲁塞尔决定向难民潮的首要接触国(希腊、匈牙利、意大利等)施压,要求其负起管控难民的责任,同时将重新考虑难民员额在欧盟各国的分配问题,但这一提案遭到了东欧诸国的强烈反对。在15日将召开的欧盟各国内政部特别会议上,应对这一议题恐怕将会是一场激烈的唇枪舌剑。面对庞大的难民潮,欧盟和德国一样,也到了在理想与现实中做出抉择的时候了。
欧盟成员国难民分配比例表,蓝线为难民总数,红线为难民在每1000名国民中所占比例,由于德国放弃接纳难民,这一数据比例将面临欧盟重新洗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从欢迎拥抱到严防死守:德国对难民关闭边境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