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资讯 > 国际新闻 > 正文

以国际语言讲述三峡故事(环球热点)

图为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的三峡大坝及三峡电站输电设施俯瞰。

郑 坤摄(人民视觉)

《新三峡》导演杨书华与中外创作团队在一起。

《新三峡》导演杨书华与中外创作团队在一起。

《新三峡》导演杨书华与中外创作团队在一起。

《新三峡》电影中拍摄的三峡地区柑橘园。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受访者供图

近期,《新三峡》全国上映。图为电影海报。

壮丽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风光,为修建三峡工程奔忙生活的普通人,三峡库区数十年的社会变迁……在纪录电影《新三峡》中,一幅关于三峡坝、水、山、人、景、城和梦的时代图景徐徐铺展。

近日,3D纪录电影《新三峡》在人民院线全国上映。影片通过三维立体影像技术,邀请5名国际知名电影导演、视效专家加盟,以电影化的语言、国际化的风格讲述新三峡故事,全景式反映三峡工程建成后,三峡库区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发展风貌。

微观视角,讲述普通人故事

祖孙四代都在长江上跑船的长江客轮老船长杜崇新,在退休前的最后一次航行中见证了三峡从惊险到从容的航道演变;从三峡船工转型为三峡景区表演者的赵氏兄弟,折射移民群体在新环境中的适应与乐观;定居上海的三峡移民余胜清在重返故土中,为故乡的生态与城市新貌而惊叹;三峡移民“二代”石婉玉从江苏苏州回到故乡重庆,实现从昆曲到川剧的跨界;50年跟踪拍摄三峡的摄影家佘代科,以个人视角记录山河与人文的沧桑……

在纪录电影《新三峡》中,五组普通人的故事交叉演绎,从微观视角展现三峡工程建设前后的社会变迁、三峡地区民众的生活变化、新三峡生态保护和发展风貌的宏大图景。

“我生在三峡,长在三峡,从1994年开始记录三峡、见证三峡,走过了30载春秋冬夏,经历了长江三峡翻天覆地、波澜壮阔的改变。作为三峡人,我一直怀着对三峡这片山水的眷恋与热爱,见证三峡、记录三峡。”影片导演、中国电影“华表奖”获奖作品导演杨书华介绍,《新三峡》打破传统纪实影像的结构方式和表现手法,以独特的叙事视角,通过5组平凡人物的故事交叉演绎,讲述三峡变迁背后的感人故事,以小见大、以情感人。

据悉,《新三峡》是杨书华继《三峡移民》《三峡船工》之后的“三峡三部曲”终章,历经30年跟踪拍摄,邀请百余名专家学者、亲历者的参与讲述,由原国务院三峡办(现并于水利部)、重庆市人民政府、湖北省人民政府、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和中央新影集团联合摄制,中央新影国际传媒承制,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发行。

国际语言,呈现三峡魅力

在《新三峡》的创作拍摄过程中,国际语言是这部纪录电影的独特底色。影片邀请休斯敦国际电影节主席亨特·托德,美国好莱坞著名纪录片导演克里斯蒂·里比、凯斯·梅林,法国生态纪录片导演雅克·贝汉,好莱坞3D视觉特效专家、《阿凡达》视效总监恰克·康米斯基等国际知名电影大师加盟,在视觉表达与叙事风格上,探索运用国际语言讲好三峡故事。

2016年,对中华文化和中国风土有着浓厚兴趣的克里斯蒂·里比,受邀成为《新三峡》顾问。他曾花费18年时间拍摄《神秘中国》系列纪录片,并拍摄多部反映中国历史和发展变化的纪录片,此次加盟《新三峡》,他希望通过这部影片,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发展成就和文化魅力。他认为三峡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缩影,通过记录三峡的建设和发展,可以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同时,他也希望通过自己的镜头,展现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以及他们为实现国家发展所作出的努力。

“三峡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本身就具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恰克·康米斯基说,他希望通过3D技术将三峡的壮美景色和宏大工程以最真实、最震撼的方式呈现给观众,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感受三峡的魅力。

凯斯·梅林曾执导《大峡谷》《黄石公园》等知名纪录片,擅长以细腻的镜头语言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为观众展现大自然的壮丽与神奇。凯斯·梅林对《新三峡》的题材有着浓厚兴趣,他认为通过纪录片的形式记录三峡的变迁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他希望通过这部影片,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发展成就和文化魅力,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雅克·贝汉以其代表作《海洋》《迁徙的鸟》《企鹅日记》而闻名于世,他的作品以关注自然、关注生命为主题。雅克·贝汉认为,三峡的建设不仅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也对周边的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希望纪录片能唤起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共同守护地球家园。

“创作过程中,制作团队与5名国际纪录电影导演和视效专家密切合作,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力求将《新三峡》打造成一部具有国际水准的纪实作品。”杨书华分享。

科学讲解,客观纪录变迁

对长江主汛期洪峰过坝进行全程拍摄,走访记录不同地区的三峡移民生活,在三峡的山川沟壑中拍摄三峡动植物生长、生态保护的实况……在数十年的拍摄过程中,《新三峡》摄制组力求兼顾电影专业度和科学性。

在与国际纪录电影导演和视效专家的沟通后,摄制组选择以水上、水下拍摄,陆地拍摄和空中航拍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三维立体影像全方位展示175米蓄水后三峡的迷人风光,提升《新三峡》观影的视觉效果。

在多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的专业指导下,邀请专家学者,以客观严谨的态度对三峡工程的设计规划、建设历程、社会影响等多方面展开深入研讨。这些专家对三峡建设多领域知识的分享,对三峡相关疑问的客观科学解答,也呈现在纪录电影中,增加了《新三峡》在客观纪录三峡方面的专业性、权威性。

“我们希望通过《新三峡》,邀请观众一起,跳出三峡看三峡,纵观历史看三峡,放眼世界看三峡。在突出新三峡、新变化的同时,用科学考察和社会调查的形式和方法,理性客观地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的三峡、客观的三峡、发展的三峡。”杨书华说。(本报记者 李晓宏 高 乔)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7月26日 第 06 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以国际语言讲述三峡故事(环球热点)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