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俄比亚驻华大使塔费拉·德贝·伊马姆近照(海外网 张轩豪/摄)
第二届非洲气候峰会于2025年9月8日至10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埃塞俄比亚驻华大使塔费拉·德贝·伊马姆近日在接受人民日报海外网专访时表示,本届峰会旨在重塑非洲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角色,从“气候脆弱”的大陆转向提出与引领绿色解决方案的一方。
塔费拉表示,峰会由埃塞俄比亚与非盟共同主办,以“加速推进全球气候解决方案:为非洲具有韧性的绿色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为主题,聚焦可再生能源开发、大规模气候智慧型农业项目、一体化碳市场以及非洲大陆生态系统恢复等关键议题。“埃塞俄比亚坚信,非洲不应仅被视作气候变化的受害者,它更应是充满创新与行动力的解决方案贡献者。”塔费拉说。
塔费拉介绍称,埃塞俄比亚总理阿比·艾哈迈德·阿里提出了“绿色遗产倡议”,呼吁全民积极参加植树活动。在今年的一天内,埃塞俄比亚完成植树7.14亿棵。如今,“绿色遗产倡议”成效已然显现:流域生态更加健康、生物多样性得到恢复、碳汇能力显著提升,民众的环保意识也日益增强。“绿色遗产倡议”不仅是埃塞俄比亚提出的倡议,更是给予非洲乃至全世界的一份珍贵礼物。埃塞俄比亚的发展战略,还包括致力于实现粮食自给自足。过去六年间,埃塞俄比亚政府推行了多项大胆政策以提升农业生产力。自2020/21年度收获季起,该国已完全停止小麦进口。仅在2022/23年度,埃塞俄比亚就生产了1.51亿公担(约合1510万吨)小麦,2023/24年度产量更是达到2300万吨。埃塞俄比亚不仅将自己定位为自给自足的国家,而且将自己定位为非洲潜在的粮仓,有能力为区域粮食稳定供应做出贡献。
谈及埃塞俄比亚与中国的绿色合作,塔费拉认为,两国在清洁能源和低碳发展领域已取得显著成果。他特别提到,双方共同建设了风电场、水电站、地热项目以及亚的斯亚贝巴城市轻轨系统,为埃塞绿色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展望未来,中埃塞绿色合作空间依然广阔。“埃塞俄比亚太阳能资源丰富,而中国在光伏技术、装备制造和项目融资方面全球领先,双方合作潜力巨大。”塔费拉表示,除太阳能外,在气候数据系统、电动汽车基础设施、生态城市规划等方面,也期待与中国进一步拓展合作。
塔费拉认为,中国长期以来通过技术共享、资金支持与能力建设,为推动南南气候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埃塞俄比亚和广大非洲地区,这些支持已切实助力了许多重大项目的落地。他认为,中非气候合作不仅惠及双方,更对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的公平性和包容性产生积极影响。“中国和非洲可以共同推动发展中国家的诉求在国际议程中得到更多重视,使全球气候治理更均衡地反映各方需要。”塔费拉说。(吴正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埃塞俄比亚驻华大使塔费拉:非中携手推动全球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