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资讯 > 国际新闻 > 正文

奋进的中国 我们的“十四五” | 风从草原来、电送全中国 跨越山海的绿电输送

央视网消息:“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内蒙古风光资源富集,肩负着“西电东送”“北电南供”的国家使命。如何将这得天独厚的“草原风光”,跨越千山万水,高效、安全地输送到千里之外?这背后,离不开稳定、可靠的电网系统。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聚焦内蒙古绿电外送,看内蒙古如何通过电网聚能,将清洁电能源源不断地输向全国。

刚刚过去的夏季,全国最大电力负荷创历史新高,电力系统再次完成严峻大考——迎峰度夏,来自内蒙古的电力成为重要的支持。内蒙古是全国新能源装机规模最大的省区,这些清洁能源要如何跨越山海?从风能、光能到凉风、灯光,需要一条中国特产——电力天路特高压。

电能在传输的过程中会产生损耗,而长距离的电能输送,任何微小的损耗都将累积成巨大的浪费。电流越大,发热损耗就越大,而如果要保持输电功率不变,想要减小电流,就要增加电压。特高压技术正是减少电力损耗的关键。

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胜利站和位于河北张家口市的张北站,是华北地区重要的特高压枢纽。2024年10月31日,“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重点项目张北-胜利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正式投运,在两个变电站之间搭建起特高压输电通道。电力送出从链式通道升级为环形通道,沿线的每一个站点都可以双向输电,保障输电安全稳定。

张北-胜利工程扩建特高压变电站3座,新增变电容量900万千伏安。投运后,每年可从锡林郭勒、张家口对外输送超过700亿千瓦时的电能,相当于1900万户家庭1年的生活用电量,其中新能源占比达72%。

特高压成为电力“高速路”,但特高压的检修却带来新的挑战。这些圆管叫GIS,既能进行电能的传输,又能及时切断故障,是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核心设备。

然而,特高压GIS故障前预警一直是世界级难题。这里是“十四五”期间建成投运的特高压GIS长时运行全景感知联合实验室,试验平台可以在762千伏电压下不间断运行,模拟特高压GIS典型工作状态和内部异常,再配合高速摄像机捕捉整个放电故障过程,结合X射线检测等6项国际先进检测技术,提供更全面、清晰的研究资料,助力科研人员实现科技攻关。

现在,内蒙古已经建成面向华北、华东等地区的“五交三直”8项特高压输电通道以及配套汇集电网工程。截至目前,“十四五”期间,内蒙古共开工建设特高压配套设施26项,特高压累计外送电量突破6300亿度,其中清洁能源约1450亿度。

在“能源动脉”特高压之外,还有无数的“毛细血管”共同运输绿电。内蒙古2024年绿电交易规模位居全国第一,截至目前已与8个省区建立了绿电外送交易合作。今年6月,蒙西电网绿电首次实现外送南方电网,将内蒙古的绿电送到广东。

千里之外的珠江江畔,草原的风吹来一片璀璨。从北疆到岭南,跨越几千里山海的绿电输送,带来日常生活的灯火可亲,维持着工厂的机器轰鸣。“风从草原来、煤从空中走、电送全中国”,能源不仅可以来自井下,还可以来自头顶的苍穹。阳光普照,风向远吹,闷热午后的阵阵清凉是来自草原的问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奋进的中国 我们的“十四五” | 风从草原来、电送全中国 跨越山海的绿电输送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