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资讯 > 国际新闻 > 正文

海外网评:科技点亮古韵,中国非遗拥抱世界

美国苹果公司CEO库克参观汪氏皮影作品 (摄影/邓静)

近日,美国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CEO)库克访华期间,与第五代“汪氏皮影”国家非遗传承人党飞华进行互动,了解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皮影艺术的创新与传承,受到中外网友的广泛关注。包括皮影艺术在内,中国非遗早已不是博物馆橱窗里静态的展品,而是能跨越文明边界、引发全球共鸣的世界语言。

短视频社交平台,成为皮影艺术的“赛博戏台”。美国苹果公司CEO库克此次参观的汪氏皮影起源于清朝,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3年,作为汪氏皮影的第五代传承人党飞华在短视频社交平台抖音上开通账号,发布皮影相关的短视频。在短视频里,白色幕布上的光影总能制造惊喜:美国流行音乐巨星迈克尔・杰克逊的皮影形象踩着鼓点滑出太空步;《西游记》里的白骨精随着“科目三”的旋律扭动身姿;5米高的皮影“芈月”能在舞台上完成灵动演绎……这些短视频不仅让中外网友惊呼为“传统与时尚撞出火花”的作品,也为有着两千年历史的皮影艺术注入现代生命。用党飞华自己的话说,“非遗之所以叫‘非遗’,是因为它已脱离原来的生态。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它像汉服一样融入现代生活。”

科技赋能,让中国非遗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在信息传播高度便捷的今天,科技不仅是保护非遗的手段,更是扩大其全球影响的关键载体。比如,敦煌研究院推出的“数字敦煌”项目,利用数字技术对敦煌壁画进行复原,并开发出系列数字文创产品,深受海外用户喜爱。2024年,“数字敦煌”资源库访问量突破2300万次,用户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构建起了一个可跨越时空的文化体验平台。再如,2025年春节作为首个“非遗版”春节,节日期间海外社交平台TikTok上平均每天都有上万场非遗直播,涵盖打铁花、舞狮等热门非遗内容,相关短视频播放量超过千亿次,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对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坚守。可以说,正是科技赋能让中国非遗从“被动展示”转向“主动交互”,从“静态欣赏”走向“动态体验”,让其内在的文化活力与吸引力得到前所未有的释放。

让中国非遗成为世界语言,深化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让中国非遗成为世界语言,不是要让世界“复制”中国文化,而是要通过非遗这一载体,让世界读懂中国文化中“和而不同”的智慧、“生生不息”的活力、“美美与共”的追求。当昆曲的唱腔与意大利歌剧的咏叹调在同一舞台交响,当苏绣的针线与法国刺绣的针法在同一件礼服上交织,当皮影戏的光影与好莱坞动画的技术在同一部作品中融合,人们看到的不仅是中国非遗的全球传播,更是人类文明互鉴的美好图景。阿尔巴尼亚全球化研究所执行主任马塞拉·穆萨贝留评价称,“中国对非遗的继承与弘扬也有助于保护全人类的文化宝藏,体现了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的价值观。”意大利汉学家唐云(Gabriella Bonino)认为,“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国提出全球文明倡议……落实好全球文明倡议,非遗是很好的切口和媒介。我们应该把握机遇,通过非遗保护与传承增进友好往来,进一步推动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  

中国非遗在与世界的交流互鉴中,不仅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创造精神,更以开放的胸怀参与全球文明的共建。让中国非遗在全球舞台上绽放光彩,成为连接不同文明、传递共同价值的世界语言,让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相互成就、共荣共生。(海外网评论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海外网评:科技点亮古韵,中国非遗拥抱世界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