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位于河北秦皇岛的董家口长城沿线层林尽染。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摄
10月26日,游客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神仙湖慢城花海景区赏花游玩。高如金摄(人民图片)
10月26日,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洪泽湖农场内,水稻大面积成熟,农户们抓住晴好天气,组织农机田间抢收。周鹏摄(人民图片)
10月25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泽普县金湖杨景区,游客在胡杨林间乘小火车游览。张昀摄(人民图片)
秋风起,层林染,稻果香,秋天的大地五彩斑斓、多姿多彩。秋日里的中国,有自然的美景,有收获的喜悦,还有消费的活力……
寻秋赏秋 感受自然之美
“北京的秋天,是一个被彩叶打翻的调色盘,处处都铺展着层次分明的斑斓画卷。”对于在北京工作、居住的小刘来说,现在是她最喜欢的时节。无论是在公园里,还是道路旁,都能邂逅一树秋色。
眼下,北京已进入彩叶观赏期。上个周末,小刘约上朋友,专门去了趟位于北京市怀柔区的喇叭沟门国家森林公园赏秋。“澄澈的蓝天之下,高大的白桦树挺立,枫树、黄栌等错落其间。阳光穿过枝叶的缝隙,在缤纷的树叶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脚下是厚厚的落叶,踩上去沙沙作响,成了秋天最动听的旋律。”小刘说,这样一次和自然亲密接触的体验让她感到非常治愈,“身心完全放松了下来,好不惬意!”
当迷人秋色发出盛情邀请,人们纷纷走到户外,寻秋、赏秋、品秋,感受专属于这个季节的美好。
每年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的“胡杨时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迎来全年最绚烂的季节。天山南麓的塔里木河流域渐渐褪去青翠,披上金色的外衣。
来自上海的张玉斌是一名摄影爱好者,今年,他将沿塔里木河拍摄胡杨作为旅游行程主线,第一站便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泽普县的金湖杨景区,这里的天然胡杨林面积达3万亩。景区背靠巍巍昆仑山,脚下是古老的叶尔羌河,河流穿林而过,在林中形成数十处大小不一的湖泊与湿地,造就了“水绕胡杨、胡映水中”的灵动景致。
“以前以为胡杨都是生长在干旱戈壁里的,没想到泽普的胡杨林和水、绿洲这么和谐地融合,站在高处一看,从金黄胡杨到碧绿绿洲,再到褐色戈壁,层次特别丰富,像一幅立体的油画。”一位游客感慨,真如网友所说:“大美中国的秋天配色,每一帧都美如壁纸。”
在河南开封,当秋风掠过古城墙,满城菊花便迎着阳光舒展花瓣,又到了“汴”地黄花分外香的时候。
每年10月18日,这座位于中原腹地、黄河之滨的古都,便会迎来为期一个月的中国开封菊花文化节。今年,是第43届。
放眼整个城市,金黄、雪白、绛紫、墨绿等色彩交织,百万株菊花竞相绽放,大街干线成为菊艺长廊,商业店铺用菊花装点门面,广场绿地的菊艺造型吸引无数人拍照打卡。
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来的刘明华,是打卡游客中的一员。她说,原来见过的菊花多是黄色、白色,没想到这里的菊花五颜六色、品种繁多,“真是不虚此行”。
秋收秋种 传递丰收喜悦
与秋天相关联的词语,少不了丰收。诗人何其芳就曾这样写道:“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深秋时节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乐群乡友好村,联合收割机正轰鸣着穿梭在金色大豆田中。村民吴忠站在田垄上,看着饱满的豆荚被源源不断地收入机舱,脸上的笑意藏不住。
老吴的丰收喜悦,不仅来自眼前的一地金黄。今年,他在技术人员指导下开始青贮大麦复种大豆的模式。6月,地里的大麦秸秆被刈割、切断……制作成老吴家中奶牛养殖场的优质饲料,之后又马不停蹄地抢播早熟高油大豆新品种。一块地,一年收了两茬作物。
“仅前茬种植大麦这一项,自家今年这块地的种植成本就已经收回来了。”吴忠说,在复种模式下,如今大豆的产量令他欣喜,算下来,每亩地能赚到千元以上。“明年我准备把更多的地改成这种模式,还要带着更多的乡亲们一起干。”
秋收满仓,秋种及时。作为安徽农服龙亢农场农业服务有限公司五河片区负责人,朱炳最近忙个不停。
在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新集镇三岔村,40台旋播机正穿梭往来,旋耕、播种、覆土等工序一气呵成,将小麦种子与肥料播撒进土地里。相较于传统人工种植方式,通过机器播种,现在仅需10分钟即可完成一亩地的种植任务,既减少了人力投入,又保障了幼苗初期的营养需求。
“多亏了这些智能化农机设备,天气好的话,我这1.6万亩小麦,一周左右即可完成播种。”朱炳说,现在包括田间管护在内的各个环节都更轻松了,不仅节省成本,工作效率也提高了。
劳作,也是秋日之美的一部分。
霜降前后,在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的田间地头,一颗颗火红的尖柿缀满枝头,农户们忙着采摘、旋皮、挂架、晾晒。村里村外、房前屋后,一串串削好皮的柿子整齐垂挂在架子上,散发着淡淡果香。
在传统的柿饼制作工艺中,削好皮的柿子一般要经过50多天的吊挂晾晒。这个过程中,柿子内部的水分慢慢流失。为了保证果糖分布均匀,人们需要用手捏一捏果肉,让凝结在内部的果糖均匀分布,这一步骤被称为捏心。手工捏心需要精准控制力道,通常由经验丰富的“老把式”完成。经他们之手,柿饼能软得恰到好处,在内部形成流心。
“第一遍,双手轻轻用力,均匀揉捏柿子,用力太大的话会捏破外皮,影响外观。”富平柿饼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郑耀文介绍,第二遍,要比第一遍用力大些,要将果肉的硬块全部捏软。第三遍,再次将果肉捏软,并及时将果面捏扁整形,使其自然出霜。
从现在开始,经过一个多月的等待,富平柿饼——这种遵循时令节气而制作的美味,就可以正式跟大家见面了。正是传承人对传统技艺的坚守与执着,才让富平柿饼一直保留着独特风味。
秋日消费 展现满满活力
宜人气候、丰收盛景、时令美味……让人们有了解锁秋天的多样可能。“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用一顿火锅迎接秋天”“分享我的秋日穿搭”……入秋之后,这些频频登上社交媒体热搜榜单的词条说明,与这个季节联系紧密的,还有种种富有仪式感的活动。
在江苏苏州,秋天是从一缕桂花香开始的。在这座城市,最受欢迎的“秋日限定款”莫过于桂花相关产品了。最近,来自苏州市吴中区光福镇窑上村的老张和其他农户,每天清晨驾车从窑上村出发,将一罐罐手工制作的桂花酱、蜜饯等产品运送到市区的桂花市集。
在苏州桂花公园举行的桂花市集,以桂花为脉络,融合美食、民俗、非遗与文创等,打造出一个“可逛、可尝、可玩、可感”的消费新场景。老字号摊位前,现蒸桂花糕、桂花酒酿的香甜气息萦绕不绝;创意饮品甜品区,桂花拿铁、桂花乌龙茶、桂花冰激凌吸引着年轻游客驻足品味……
老张所处的窑上村位于苏南丘陵地区,山上山下、家前屋后,遍植桂树,这里制作的糖桂花远近闻名。“一天大概能卖500多罐,从早上六点一直忙到晚上九点。”老张介绍,他们遵循“三蒸三晒”的传统方法,以糖渍方式封存花香,这些“原装直送”的山间风味,一经上架就吸引市民游客争相试吃、购买,很受欢迎。
“糖桂花嘛,我们年年都要买的。”不少苏州人专程前来“囤秋味”。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分享桂花酱的新吃法,更有购买后的游客发帖称:“没想到苏州人把桂花和梅子混在一起,甜而不腻,口感太惊艳了!”评论区中,“求购买链接”“有没有同城代购”等留言频频出现。
桂花、柿子、板栗等时令农产品带动秋天的“甜蜜经济”,火锅、烤肉、铁锅炖等热乎乎的饮食给秋季餐饮市场增添热度,文商旅体等业态的深度联动,更是充分释放了秋日经济的强劲动能。
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武川县,马铃薯已基本收获完毕,当地农户开放自家已经结束机械收获的田地,把一些遗留在田地中的小土豆留给游客来“挖宝”,体验“捡秋”的快乐。农业体验已经成为当地文旅发展的鲜活切口。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的千亩红枫林,正以绚烂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红枫文化节期间,从文艺汇演到非遗展览,从汉服体验到围炉煮茶,一系列周边活动让游客沉浸在自然与文化交融的魅力之中。
在湖北省武汉市,体育金秋消费季正在进行,将持续至11月。围绕武网、汉超联赛、女足亚冠等赛事,当地策划“乐网、乐购、乐赏、乐动、乐享”五大系列活动,联动文旅、时尚、商圈等多元资源,打造全民共享的体育消费嘉年华。
不断上新的文旅产品,推动秋日消费持续升温。(本报记者 叶子)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10月30日 第 05 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秋日中国铺展美丽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