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进博会技术装备展区,韩国SK集团展位展出的AI数据中心。本报记者 林子涵摄
第八届进博会技术装备展区,海克斯康集团展位上,AEON工业人形机器人手持海克斯康Leica扫描头对白车身进行扫描。本报记者 林子涵摄
第八届进博会技术装备展区,参展商展示机器人灵巧手。本报记者 林子涵摄
图为在第八届进博会上,黄雍威(左)在E20 eVTOL全尺寸真机内为观众作讲解。受访者供图
图为在第八届进博会上,王思维(右)在与新西兰客商交流。受访者供图
图为观众在第八届进博会上参观泰国品牌展台。受访者供图
图为在第八届进博会上,亨睿碳纤维市场总监陈文瑾(右)向观众介绍中型电动垂直起降物流无人机 LEU100真机。受访者供图
黄浦江畔,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如约而至,全球“进博伙伴”纷至沓来,共赴盛会。
这是一个充满新意的舞台。年年都有新鲜感,年年都有新收获,是各国客商不约而同的“进博印象”。而在规模不断壮大的客商群体中,来自世界各地的新生代华商格外活跃。他们既了解中国市场,又具备全球视野,既能够把握新潮流,又善于挖掘新机遇。今年,他们同样满怀期待而来,带着新意十足的产品、技术与合作理念,在进博会上展现创新力,与中国市场碰撞新火花。
马来西亚华商黄雍威:
为未来出行提供新选择
在第八届进博会汽车及智慧出行展区,第二次参加进博会的马来西亚华商黄雍威带来其公司自主研发的“硬核”航空器——E20 eVTOL全尺寸真机,让人们关于“飞行汽车”“低空出行”的想象成为可观可感的现实。
eVTOL,即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是以纯电驱动、可垂直起降的航空器,无需跑道即可实现起降,以更加安全、实惠、高效的飞行成为低空经济的核心载体。
2021年,黄雍威瞄准电动航空产业发展的潜力,在上海创办时的科技,致力于打造安全便捷的空中出行交通工具。2024年,时的科技自主研发的E20 eVTOL全尺寸真机首登进博会舞台,便收获中东运营商的青睐,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在今年成功转化为350架E20 eVTOL订单。
此次再赴进博会,黄雍威希望带给观众更多新鲜感:“这次,我们以‘空中丝路’为主题参展,技术展示更系统,除了整机及客舱体验,还首次集中展示倾转机构、电机、电池、航电和飞控系统、大直径五叶螺旋桨等核心零部件,并由工程师现场讲解工程细节;场景体验更沉浸,通过裸眼3D视频以及超长曲面屏,动态还原飞行姿态与‘空中丝路’全球化场景,让观众‘看见未来’;合作模式更开放,我们在本届进博会发起‘空中丝路全球领航伙伴计划’,希望联合国内外城市、运营商与产业链企业,共同构建低空出行网络。”黄雍威说。
谈及对本届进博会的期待,黄雍威直言“远超以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本届进博会首次打造‘未来出行专区’。在此背景下,时的科技愿意成为中外低空经济合作的‘连接器’。”黄雍威希望,通过在进博会等平台展示产品与技术,让全球市场看到中国自主研发的eVTOL的安全性与成熟度,并将低空出行解决方案更好地推广至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同时与全球零部件、材料、智能系统等领域的企业携手合作,共同打造更具韧性的低空产业链。
新西兰华商王思维:
带货新模式实现销量新突破
在第八届进博会新西兰馆的新西兰中国商会展台,一名新西兰华人主播架起手机,面对屏幕生动讲解着一款口腔益生菌产品,屏幕那端,观看直播的人数不断攀升。
“这是我们在进博会上首次尝试直播带货。这次,为了做好这款新西兰口腔益生菌产品在中国市场的首发,我们专门邀请在新西兰健康食品领域非常知名的华人主播来到展会现场,进行多场直播,以此拉近中国消费者与新西兰品牌的距离。”新西兰亿倍通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王思维介绍,去年参加进博会时,展馆内火热的直播场景引起他的关注。今年,他决定尝试直播这种接地气、高效率的营销方式,帮助更多新西兰品牌敲开中国市场的大门。
作为连续8届参加进博会的“全勤生”,王思维对进博会的“带货实力”深有体会。“去年,我们引入的一款新西兰奶粉品牌,在进博会上参展5天便达到一个月的销售额。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据!今年,我们特意提前备好充足货源,相信加上直播模式的助力,一定会实现新的突破。”王思维说。
除了直播,中国多个电商平台近两年涌现出的AI营养师、AI问诊等“人工智能+医疗卫生”新形态也成为王思维在此次进博会上的新关注点。“这两年,我们向中国市场引入的新西兰品牌逐渐从传统食品领域拓展到大健康领域。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深度赋能中国卫生健康行业高质量发展,我们期待通过与中国电商平台开展合作,在产品端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多来自新西兰的优质营养品。”王思维说,通过参加本届进博会,他既期待遇见具有合作潜力的伙伴,也希望更准确地把握中国市场发展的新趋势与新需求,为下一步更好推进中新健康食品领域的合作打下基础。
如今,王思维不仅将众多新西兰品牌带到中国消费者面前,也在进博会上结识了许多中国朋友,开始将中国品牌带到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市场。“最近,我们正在帮助上海一家文创潮玩品牌‘出海’新西兰。我相信,贸易是多赢的。进博会架起一座双向贸易的桥梁,而我们华商将利用自身优势,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王思维说。
泰国华商刘少毅:
新布景直观呈现产品魅力
在第八届进博会食品及农产品展区,泰国华商刘少毅与同事们精心布置的展台周围,观众络绎不绝。融合泰国传统特色与中国消费者喜好的即食燕窝、珠宝、乳胶产品等展品琳琅满目。展示屏上,色彩绚烂的画面带领观众“穿越”到泰国的海岛、丛林,领略原产地的风土人情。
“今年,我们在展示形式与合作模式上都做了新尝试。在布展上,我们更加注重数字化和场景化的结合,运用更多数字技术来呈现产品背后的故事及其应用场景,让观众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产品魅力。在合作模式上,我们更加开放、灵活,不仅限于传统的贸易对接,还积极探索通过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等多元渠道进行品牌推广和市场营销,希望更直接、更快速地触达中国消费者。”刘少毅说,这是他第五次参加进博会,每次参展都有崭新体验,也都有满满收获。
对刘少毅等广大泰国华商来说,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魅力难以抵挡,而进博会就是通向中国市场的一条“高速公路”。
近年来,刘少毅所在的泰国中华总商会和泰国华商中心积极参与进博会,在泰国多次承办进博会推介会,邀请当地企业前来了解进博会的一手信息与相关政策利好,建立良好的沟通合作机制。
“去年,我们专门在进博会上设立了‘泰国中华总商会展厅’,组织近40家企业参展,取得很好的效果。在进博会上,这些企业不仅有机会找到在中国市场的合适经销渠道,还能够深度了解中国市场需求以及国际行情。”刘少毅说。
作为一名90后华商,刘少毅希望借助自己的新锐眼光,与更多新生代华商共同挖掘进博会上的机遇。近期,他组织一批泰国华裔新生代企业家来华开展“中国行”活动,在感受进博会热烈氛围的同时,也到中国不同的城市参观、考察,亲身感受中国的发展脉动。
“当前,中国在数字经济、新能源、大健康等领域的飞速发展,给我们新生代华商提供了很多创业灵感。未来,我希望借助进博会这一平台,一方面推动更多中泰特色产品互通,另一方面与中国企业在绿色经济、科技创新等新兴领域开展合作,为促进中泰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贡献一份力量。”刘少毅说。
西班牙华商顾勇涛:
新材料为低空经济“减重添翼”
在第八届进博会汽车及智慧出行展区,第六次参加进博会的西班牙华商顾勇涛已是一名资深展商。他于2014年回国创办的亨睿碳纤维集团(HRC),专注于碳纤维复合材料零部件的研发及工业化量产,是一家复合材料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
虽然已是进博会上的常客,但此次参展,顾勇涛和同事们依然用心准备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展品。
“本届进博会上,我们与合作伙伴首次展出中型电动垂直起降物流无人机LEU100真机,这是全球首秀。”顾勇涛介绍,这款充满科技感的机型凭借优秀的载荷和飞行能力,未来将被广泛应用于物流运输、医疗救援、应急救灾、遥感探测等多个场景,而HRC深度参与了这款机型的整机结构设计及制造,提供了从机体结构设计、材料研发、工程仿真、精密制造到最终总装与符合性检查的全方位支持。
早在西班牙生活期间,顾勇涛便曾从事有关高科技、新能源的投资工作。在这过程中,他敏锐捕捉到碳纤维在汽车制造、航空航天、交通建设等多个领域的应用潜力,也深切感受到当时中国与欧洲国家在碳纤维复合材料成型和应用技术上存在的差距。回国创业的十余年间,顾勇涛将全部精力投入于推动碳纤维先进复合材料在国内的广泛应用,而近年来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让他看到崭新商机。
“碳纤维制品的引入,对于实现汽车轻量化、提升燃油效率及续航里程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环保和节能要求的日益严格以及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猛发展,碳纤维制品在汽车制造领域的应用前景愈发广阔。在往届进博会上,我们与国内多家新能源汽车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顾勇涛说。如今,他将目光放得更加长远,希望推动碳纤维复合材料为蓬勃发展的低空经济“减重添翼”。
“作为一个国家级展会平台,进博会于我们展商而言,既是展示的舞台,也是机会的海洋,我们在这里推介自己的产品与技术,也感知行业发展的脉动与方向。这是我们每年都不能错过的盛会。”顾勇涛说。(本报记者 严瑜)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11月10日 第 06 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展现创新力 碰撞新火花(进博连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