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为的干部,该问责的要问责,该‘挪位子’的要‘挪位子’。”李克强总理在9月2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说。
当天会议听取了对今年国务院督查中发现的不作为行为核查问责情况的汇报。李克强强调,加大督查力度,坚决整肃懒政怠政等不作为行为,推动争相干事、有作为,是狠抓政策落实促发展的重要举措。“下一步,国务院督查结果要和‘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相衔接。”
总理表示:“必须问责到人,打到痛处。不作为、不会作为的,就不要占这个位子。”
该负责不负责、该干事不干事,这是千古以来都没有的道理
针对核查问责不作为情况的汇报,李克强指出,不干事、不作为、不担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现象如果形成蔓延的风气,不仅会影响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也会严重破坏党和政府的形象。
“干部干部就是要干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是传承千年的古训。”李克强说,“平平安安就可以占位子,舒舒服服就可以领票子,庸庸碌碌就可以混日子,该负责不负责、该干事不干事,这是千古以来都没有的道理。”
总理用“匪夷所思”形容督察组发现的一些不作为问题:“几大项:一个是资金,本来财政收支矛盾较大,有困难,结果一些地方和部的财政资金大量沉淀;一个是土地,土地资源本来就紧缺,却大量闲置;还有项目,一些民生项目,资金、土地、审批都到位了,就是不开工。”
总理举了两个突出的事例。某省一项水利工程,两年前资金就到位了,但至今还有3个项目没有开工;另一省的河水整治项目,规划了十几年,预算内资金早已下达,原本应该今年完工,结果到现在还没有开工。
“这些事情怎么能够发生?问责一定要细化到每个岗位,标清每个岗位的权属。不作为的干部,该问责的要问责,该‘挪位子’的要‘挪位子’。”他说。
国务院督查结果要和“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相衔接
在前期第一批已有7个省对59名干部问责的基础上,近期还有20多个省(区、市)将依法依规对包括厅局级在内的200多名干部问责处理。
“第二批核查问责取得了明显成效。下一步,国务院还要组织第三批。”李克强在会上明确提出。
“必须问责到人,打到痛处,采取有效措施,不护短不遮丑。”李克强说,下一步,国务院督查结果要和“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相衔接。“这个‘能下’,不是指贪污犯罪,说白了就是不作为、不会作为的,就不要占这个位子,耽误党和国家的事业。要让会作为的上来。”
李克强指出,地方换届在即,考核干部有没有问题、能不能用,“我们心中要有数,对干部要有数。如果不作为,那就不应该‘能上’。”
奖惩要分明,要有硬办法,不好好干就收回来,给愿意干的地方
根据汇报,针对资金沉淀、项目拖期、土地闲置、棚改迟缓等不作为问题,截至8月底,分别收回中央和地方存量资金109亿和2966亿元,处置闲置土地31.25万亩。
“要有硬办法,不好好干就收回来,给愿意干的地方。”李克强指出,目前经济形势不仅出现了行业分化,不同省份也有分化,要把收回的资金要调向主动作为的地方,投向发展和民生急需的重点领域。
会议决定,年底前,对各省(区、市)尚未处置完毕的闲置土地,按面积收回或扣减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
“奖惩要分明,就是要奖优罚懒!”李克强说。
要做到层层督查,还要有对督查的督查,国务院已经做了示范,下面也要动
李克强强调,对于问责不作为,要制定督查方法,完善督查机制。
“要研究制定一个督查办法,做到层层督查,还要有对督查的督查。国务院已经做了示范,下面也要动。”李克强说,“首先鼓励自查,如果自查解决不了,就要去督查,直接处分,或者挪个位子,让能干的去干。”
对于督查机制的设计,总理特别强调加强“公开性”。他说:“要把查出的问题和整改进展明确向社会公布,让老百姓来监督政策落实,让不作为的官员如坐针毡。”
李克强说,对“不作为”决不能手软,伸出的拳头不能打在棉花上,各地区、各部门要把落实政策措施作为“军令状”和铁的纪律,主动破解改革和发展难题,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李克强:不作为的干部要“挪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