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盘论个数的天价大虾在各大媒体上炒的沸沸扬扬,成了“山东大虾事件”,网民戏称,一只大虾击败了好客山东。这是一件见“微”知著的小事件。其背后,当然有着深刻的背景。一向以好客、热情、厚道著称的山东,这个儒家文化侵染之地,却发生了这样一件令人遗憾的事。
青岛天价虾再次暴露中国“宰客经济”横行
很多人没有去过山东,但不少人出游一定有过类似被宰的经历。笔者在去陕西乾陵参观的时候,在乾陵脚下吃过一顿羊肉烩面,20元,却只是清汤寡水的小碗面,面条只有寥寥数根,味道也奇差。当时笔者抱怨,这天子皇陵代表着西安形象,能在景区这么好的位置开面馆,一般人拿钱也进不来,一碗面的成本没有多少,多下几根面条让游客吃饱吃好又何妨呢?当时随行的表舅说,这乾陵咱们一辈子也就可能只来这一次,人家做的分量够不够,价钱怎么收,你怎么看,对于人家这一锤子买卖是无所谓的,反正他就挣你这一回钱,口碑啊,质量啊,对小贩来说不重要,在景区小贩的眼里,你就是源源不断的客流之中,一个冰冷的数字,而不是一个有思考,有选择的回头客,所以,不宰你宰谁呢?
此话有理,但这样一件小事让我对西安的形象大打折扣。作为一名游客,因着对旅游目的地的一份好奇和向往,带着一个美好的愿景来游玩观赏。当地政府和人民,为了招揽游客,也做足了功夫,下大力气宣传,树立外部的良好形象,却因为游客处处被宰的真实体验,成了虚假的谎言,的确令人惋惜。
笔者甚至可以不夸张地说,不独山东,在内地,所有知名的景区,都多多少少存在宰客、变相宰客、误导游客高价消费的现象。究其原因,不外乎落脚到笔者表舅的那几句话上面——一辈子就来一次。
这就出现了一个非常矛盾的现象——政府努力提高城市形象,包装推销旅游景区,为广大商贩和旅游目的地的百姓谋福利,但不少商贩自身,却又缺乏一种集体责任感,变得各自为利,一盘散沙,对待游客就像对待没有思考能力的板上鱼肉,任意宰割:从导游,到旅馆,到饭店,到门票,到景区种种参观陷阱,唯恐游客不上钩,不消费。
经常出行的朋友大概都清楚,在中国大陆,车站的东西不能随便买,景区的东西不能随便买,导游推荐的东西不能随便买,其中坑蒙拐骗,无所不用其极,一不小心你就上当。
说到这里,有人大概要问,既然如此,政府和地方出面管理,不就可以了吗?既然小贩各自为利,只要配合严格的监管,这些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但事实是,商贩与景区管理者,景区管理者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与上级,又存在着利益分成与纠葛。
举最简单的例子,景区的门票,在景区之外,经常会有内部票流出,会有内部人员引路带你入景区。同样,景区门市位置的排布,哪些关系户需要照顾,哪些设计能够增加景区收入,景区管理者或者地方政府心知肚明,上级政府和管理者就未必知道,然而景区这棵摇钱树,游客这些“大虾”消费者,所贡献的利润,要在这些利益者之间层层分割,而漏洞的制造,就会给一部分人带来不小的利润。
所以,监管的漏洞,对于层层既得利益者,未必不是一件睁只眼闭只眼,大家心知肚明,都能够尝到甜头的好事。
说到底,宰客经济无非就是利用监管的漏洞,进行分成。一些景区的商贩之所以敢明目张胆,无法无天地宰客欺人,并不仅仅欺负你是外地人,你是“一次性”消费者,更是因为在利益分配的漏洞之中,他们找到了保护伞。
在自由市场经济的体制中,依靠自由竞争法则生存的商家,如果宰客,即使你的客户只是一次性消费的外地人,你在当地商业圈之中,也会留下污点,这样的商家会被提供优质服务的竞争者所淘汰,会被更优质的资本击垮。
但是,在非自由,近乎垄断的经济管理体制下,只有依靠宰客和不正当经营,景区的小贩才能够得到存活,因为在利益分配的环节,他们和游客同样,处在被“宰割”的环节,这样的经济环境下,想依靠正当经营而生存,难乎其难。
通观中国内地的经济模式,这样的非自由经济困境,依然普遍存在,这也就是为什么宰客经济能够大行其道,中国制造很少能够走出世界,树立世界性品牌的重要原因。
ǔ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睁只眼闭只眼 “宰客经济”横行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