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资讯 > 国际新闻 > 正文

习近平访问美英后,荷德法等欧洲大国领导人为何接力访华?

               

习近平访问美英后,荷德法等欧洲大国领导人为何接力访华?


在习近平访美、访英后,德国、法国、荷兰等欧洲大国领导人都坐不住了。

尽管中国领导人正在忙着开五中全会,但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还是选择在习近平访英结束后立即来中国, 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奥朗德也将在五中全会后“接力”访华。时间之紧密好像“互相商量过的”。

荷德法等欧洲大国领导人前后脚来访,这样的情形在过去并不多见。更有意思的是,德国法国大使,持不同语言的两个人,竟在26日的《人民日报》上联合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的标题叫做《德法是中国在欧盟的核心伙伴》。人还没到,这队伍先组好了。

究竟是什么吸引欧洲大国领导人“扎堆”访华,争着要做中国好伙伴?

(1)利益驱动

荷德法领导人对华“热情似火”的背后,毫无疑问经济利益是最大的驱动力。

2014年3月习近平到访荷兰时,就在当地媒体发表署名文章表示:“中欧经贸关系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经贸关系之一”。

很显然,中欧经贸对彼此都相当重要。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张利华曾指出,中欧展开频繁互动是个大趋势,而中欧关系最根本的就是经济利益。

以德国为例,算上即将成行的这次,默克尔已是第8次来华,这一数字刷新了西方元首和首脑访华次数纪录。在她担任总理的十年里,德国对华出口急速攀升。目前,德国已成为中国在欧盟的第一大合作伙伴。

细数前7次访问,默克尔每次都会到访中国不同的城市,但行程中有一项安排雷打不动:参观企业、商讨合作。对此,中国前驻德国大使梅兆荣认为,默克尔是个很务实的人,频频访华的首要目的便是“为了国家的经济利益服务,推动双方的经济合作。”

当前,欧洲各国失业率居高不下,经济复苏乏力,内部增长动力不足。以荷兰、法国、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看准的毫无疑问是中国广阔的市场。德国外贸与投资署CEO邦斯(Benno Bunse)日前表示,在一些领域,“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德国企业需要继续认知中国的潜力”。

对欧洲来说,经济复苏尚不稳定,与中国的经贸合作将是一剂强心剂。而对中国来说,同样“有利可图”:如果中欧经贸可以持续稳定的话,对中国整个经济形势都将有所提振。

(2)强烈的危机感

虽说外交日程是提前定好的,但欧洲国家领导人在短时间如此密集来访,不得不让人联想到,这与前些时间,习主席访美、访英之间的关联。特别是中英两国一系列“大单”的签订和“黄金时代”的甜蜜说法,让其他欧洲国家,特别是德法等大国感到了强烈的危机。

以德、法、荷为代表的欧洲大国,很难乐见英国在对华合作方面占据“领头羊”的优势。习主席的英国之行,让英国与中国从“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提升到了“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英方与中方签署了高达400亿英镑的大单,必将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增长方面获益良多。以英国石油公司(BP)为例,该公司和中国华电集团签订买卖协议,每年向后者销售最高100万吨液化天然气,在未来20年的交易金额将高达100亿美元。

不论与中国目前的外交关系和经贸往来的现状怎样,面对着中英关系开启的“黄金时代”,欧洲大国领导人都很难不为所动、静观其变。习近平访英之前,英国驻华大使吴百纳就表示“英国想成为中国在西方最好的伙伴”。有意思的是,10月26日,《人民日报》就发表了德国和法国驻华大使的联合署名文章《德法是中国在欧盟的核心伙伴》,两国大使针对英国的表态发出自己的声音,显然也在担心中英关系走得太近,冷落了德法。

另一方面在于中英关系的升级为中欧关系树立了一个全新的“样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以德、法为代表的欧洲国家重新思考和定位与中国的关系。

具体来说,习主席访英后,中欧双方合作领域有很多突破,体现在核电、基础设施等领域,许多合作模式在中德、中法之间是没有的。正如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所说,“中英之间能做的,中法、中德可能做不了,这也激励法、德去想一些办法,一方面止住外贸下滑的颓势,一方面进一步提升投资,因此法、德就要拿出一些更具竞争力的领域来和中国谈。”通过英国“激将”德法等国家,这无疑是中国对欧外交的一招妙棋。

(3)不容忽视的“中国影响力”

德法等领导人密集来访,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重要国际事务上对中国 “有所求”。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习近平访问美英后,荷德法等欧洲大国领导人为何接力访华?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