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资讯 > 国际新闻 > 正文

上海火车站地区未来变什么样?七个方案公布哈佛夺冠

历时半年多的铁路上海站地区城市设计大学生国际竞赛21日落下帷幕。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英国卡迪夫大学、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以及国内的同济大学与东南大学等6所知名高校,围绕着绿色、城市活力等主题,展示了各自的新思维、新理念。竞赛评审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江欢成告诉记者,作为上海城市的中心地区,铁路上海站地区未来的发展最关键的就是如何突破铁路对该地区的制约。
麻省理工学院方案:综合开发。
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铁路搬入地下,地面南北一体。
英国卡迪夫大学:建造一个大公园。
更多方案在上盖上做文章
随着城市的扩张,原先位于城市外围的铁路客运站区域渐渐占据了城市中心区的位置。铁路上海站至“老北站”地区位于苏河湾的南部,地处上海中心城区,也是上海重要的铁路客运站区域。同时该区域拥有地铁1、3、4号线,未来还将拥有联接上海虹桥高铁站、机场和周家嘴路越江隧道的北横通道出入口,发展潜力巨大。但该区域由于受制于东西向铁路的阻隔,呈现出南北两侧发展不平衡、域空间产出效益较低的问题。
为缝合南北割裂状况、提升空间利用效率,参赛的多个大学生设计团队提出了上盖设想。
哈佛大学:24小时活力地区。
哈佛大学:中心门户活力区。
哈佛大学设计团队负责人表示,希望把这一地区打造为国际级中心门户活力区,在建立南北向通道的基础上,成为人行可达的空间,设立一个40米宽、1600米长的步行空间。上盖部分,在靠近上海火车站地区密度可以高一些,建筑的高度也可以达到200米以上,成为一个新地标,往东建筑密度则逐渐降低。而整个区域功能则是混合型,比如有商业、有咖啡馆、有艺术画廊,还有住宅,形成24小时的活力空间,“而不仅仅是白天有人,晚上没人。”
同济大学:地铁高架线路的 “城市视窗” 。
同济大学:火车主题商业街。
同济大学的方案中除了给铁路加盖,还设计了火车出题公园、火车主题商业街等多种设施,强调将社会公共空间与其它空间并置,在弥补现状不足的基础上,达到缝合城市,激活城市,提高空间产出的目的。对地铁高架线路则引入“城市视窗”的理念,在靠近居民区的地区用可视材料阻隔噪音。
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的方案中则大胆提出将现有的东西向铁路及场站“搬入”地下,地面成为南北自由通行的广场公园,并配合其它设施的建造。这也是六个方案中唯一提出将铁路设施转入地下的方案。
关键是如何突破铁路的阻隔
业内人士介绍,老北站地区铁路加盖的设想10多年前就有过,但一直没有进行深化,“主要还是在于这一区域属于铁路系统,城市发展则是由地方政府推动,协调也不是很容易。”
2014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支持铁路建设实施土地综合开发的意见”,明确“支持盘活现有铁路用地推动土地综合开发”, 并“鼓励提高铁路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利用铁路用地进行地上、地下空间开发,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可兼容一定比例其他功能,并可分层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等一系列具体政策,给铁路上海站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东南大学:3、4号线之间加一个中转站,联系起两边的交通。
“新政策使得铁路地区的发展以空间为单位整合各种功能,不同空间层次可以有不同的使用权,而不再像过去那样只能以土地为单位进行设计。”同济大学教授庄宇告诉记者:“这样即便是土地权属不同,但通过空间层次的开发利用,也可以照顾到各利益群体的不同诉求。”
虽然大学生的设计竞赛为铁路上海站地区的未来画出了雏形,但真正的实施方案还需要深化研究,提升可行性。
本次竞赛评审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江欢成告诉记者,铁路上海站地区的发展应该从整个城市的发展这个大背景下去考虑,这里是一个非常中心的地区,可以称为“钻石地块”,将来最关键的还是如何突破铁路对该地区的制约,包括对南北交通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同时,无论从铁路上方还是下方连通南北,都要考虑在结构上如何实现。
而随着静安、闸北两区“撤二建一”,从铁路上海站地区到苏州河的直到整个苏河湾地区也将启动城市更新,形成多功能、综合性的商务活动区。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总工程师苏功洲认为,原先铁路、苏州河等造成的功能上的分割将会逐步弥补,规划昌平路桥以及其它道路的连接会陆续实施,苏州河两岸连接更便捷,尤其是方便步行出行。
附:获奖名单
一等奖:哈佛大学
二等奖: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
三等奖:同济大学、东南大学、英国卡迪夫大学

デ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上海火车站地区未来变什么样?七个方案公布哈佛夺冠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