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引述经济学家西恩?史奈森(Sean Snaith)的论点表示,圣诞节交换礼物的活动,根本是个天大的谎言,它没有办法带给人们季节活动的温馨幸福感,反而让人们经历沮丧与失望,造成人类社会中经济效益的反向效果。
史奈森指出,圣诞节是人类社会为连结情感所创造出的节日,但圣诞节交换礼物,却破坏了圣诞节的意义和它的边际效益。史奈森表示,交换礼物是资源重新分配无效的的经典例子,人类的自身社会价值和用处,可以透过收入转移的活动所被提高的,另外,当收礼者在使用送礼者的礼物时,那么礼物也同时可发挥其边际效益和社会价值。乔尔?沃德佛格(Joel Waldfogel)1993年发表的论文《圣诞节无谓损失》中也提到,耶诞节的交换礼物换造成流动性资产(Liquidity Assets)的无谓损失(Deadweight Loss)。在一般社交状况中,送礼者眼中的好东西,并不一定是收礼者眼中的好东西,更何况是圣诞节的交换礼物,这种社交状况。耶诞的交换礼物,会让送礼者不知该如何选购礼物,送礼者不会知道收礼者的身分,也不会知道收礼者的真正喜好,因此当收礼者收到不满意的礼物时,会有心理落差,此时,那个礼物就不具任何效应,同时,那个不被满意的礼物,不会被使用或发挥它所应该发挥的附加价值,这样的心理落差和无谓的效应,正是经济学的无谓的损失。
最让经济学家困惑的是,送礼者不会知道谁会抽到他的礼物,也不会知道对方在物质上真的需求。因此,如果非要在圣诞节送甚么的话,还不如送钱来得最快。除非像婚礼那样,每个人列出自己需要和想要的物品,但结婚,一生一次,圣诞节是每年都有的,不会有人会勤劳到,每年都去询问每个人他们那时候需要是什么的。
不过人类学家杰夫?盖赖(Jeff Galak)在论文《伤感价值和其在享乐内化过程的影响力》〈Sentimental Value and its Influence on Hedonic Adaption〉 分析,人类在购买礼物给他人所产生的愉悦感,是会比买给自己的还要强烈,随着时间的增长,那份礼物所产生的情感连结,也会给收礼者额外的回忆连结,这类的回忆连结,是经济学家无法用数字所衡量的。
从心理学家的角度来看,礼物可以显现送礼者个性,而男女中,男人在收到礼物时的情绪冲击,比女性大,因此藉由送礼收礼的过程和反应,可以知道男女之间的社会差别。
不管是经济学家的经济理论,或是人类学家、心理学家的情感效应,收礼、送礼的目的和意义,似乎应该超越数字或是效应,是把重心放在经过这个社交过程,人和人之间会产生不论是情感或是回忆的连结,从这样的连结,人类的社会关系得以延续。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圣诞节交换礼物的活动 根本是个天大的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