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资讯 > 国际新闻 > 正文

习近平的“反腐公开课”:非常重视用传统文化引导干部追求

      

习近平的“反腐公开课”:非常重视用传统文化引导干部追求

    1月12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人民日报海外版2月5日消息,近期公布的十八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工作报告中,“文化”一词被提到10次之多。中共在教育党员干部时,常用普及传统文化的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本人更是非常重视用弘扬传统文化引导党员干部的追求。注重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这也是中共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有效机制,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一环。

总书记的“廉洁文化公开课”

习近平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大量运用古代典籍、经典名句,强调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同样,在谈及作风建设和反腐问题时,他也常常借用古训来传达精神。

例如,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他谈到规矩的重要性就引用道:“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

在去年6月26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习近平谈到制度建设的重要作用,引用了唐代白居易《策林·兴五福销六极》中的“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

去年2月2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他讲到:“明代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说:‘人心似铁,官法如炉。’意思是任人心中冷酷如铁,终扛不住法律的熔炉。法治之下,任何人都不能心存侥幸,都不能指望法外施恩,没有免罪的‘丹书铁券’,也没有‘铁帽子王 ’。”

除了直接引用经典名言,习近平还常生动地用传统故事来举例子。

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谈到修订准则要化繁为简、突出重点、针对时弊这一要求时,习近平就以刘邦进入咸阳城的故事为例,说刘邦“听从樊哙、张良的忠告,提出了约法三章,就两句话: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以古代故事阐明了订立规则应直指问题。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习近平善于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并将其化为己用。他在给党员干部们谈严明纪律、反腐倡廉问题过程中,时常借用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正因有了传统文化的支撑,这样的“反腐公开课”更令人记忆深刻,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传统廉洁文化备受重视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谈及“为官为民”的经典言论,而“清白为官”“廉洁为官”更是一种一以贯之的文化基因,广为人民群众所接纳。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上也特别指出:“抓作风建设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在加强党性修养的同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所以,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中的这部分内容,对教育党员领导干部、改善社会风气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从中纪委近年的工作中可以看出,中共对廉洁文化、传统家风的宣传越来越重视。例如在中纪委的网站上,陆续推出的《中国传统中的家规》《聆听大家》《廉洁文化公开课》等栏目,用历史文化的力量支撑自信,引导干部群众鉴古知今,增强了思想宣传工作的文化感染力。

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工作报告中,无论总结2015年工作还是部署2016年任务,“文化”都是一个重要的关键词。在谈到“全面开展专项巡视”这一项工作时,也特别强调要“把握巡视对象的行业特点和历史文化”。可见,文化因素已经深入贯彻到现今中共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之中。

廉洁文化终极目标“不想腐”

随着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有效机制的重要意义愈加凸显。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问题上,要兼顾“治标”和“治本”,令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强化监督管理,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先要使领导干部“不敢腐”。而接下来,要维护长效持久的廉洁环境,则需要达到“不能腐”和“不想腐”,可以说它们是“治本”的两层境界。加强制度建设,坚持有腐必惩,使领导干部“不能腐”;而达到“不想腐”的层面,则是更上一层,需要在思想层面加强建设。

尽管现阶段中国反腐呈现出势如破竹的良好态势,但从“不敢腐”到“不想腐”还有很长距离。中共对反腐败斗争形势的判断,依然是“严峻复杂”。所以,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反腐败仍然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坚持标本兼治。正如有评论认为的:“反腐反到深处,是制度、管理、监督的博弈,是文化的对决,是信念的较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习近平的“反腐公开课”:非常重视用传统文化引导干部追求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