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唐山,缅怀40年前在地震中罹难的同胞,为这座城市的坚毅挺拔点赞。而作为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我们的反思不能仅限于此。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更为系统地阐述了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认识,可谓清晰具体,也是各级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指南针。
学习大国为您权威解读,也愿我们在应对自然灾害时更有效、更有力。
在电视剧《平凡的世界》里,有这样一个场景。受环流影响,连续几天的暴雨让水位抬升,沿江城市面临被围困的险情。在临时抗洪指挥部,省报记者田晓霞给自己的父亲,也是当地市委书记田福军读她的通讯稿时,这样描述道:
“谁也不知道,现在已经被洪水卷走了多少人,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还有许多人被洪水围困而正处于严重的危险之中。这个城市除了自救之外,正焦急地等待着外援,等待着北京的关怀。这个城市没有放弃希望,对生的希望,所以它不仅仅只依赖外援,它在与洪水顽强地抗争着、自救着,因为它知道省城在关心着它、北京在关心着它、全国人民在关心着它。它的身后有十亿人民做它坚强的后盾。它为自己的生存充满焦渴的希冀,不仅仅是希冀,还有与洪水搏斗的决心,在大灾大难面前,才能看出这个国家的民族性和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越性。”
在自然灾害面前,这是令人深感焦虑的救援一幕,也是令人充满力量的希望一幕。灾害,是古老中国至今以来无法避开的天敌。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是中国的基本国情。
也正是在同灾害无畏地抗争过程中,我们留下了大禹治水这样的故事,记住了如唐山大地震中形成的抗震精神,弘扬着如九八长江抗洪那样的抗洪精神。可以说,同自然灾害抗争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而如何更好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正确地处理防灾减灾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如何提高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是个始终需要思考的命题。
针对这一命题的拷问,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提出三个“一”。那就是“一个体系、一份力量、一种能力”,即落实责任完善体系、整合资源统筹力量、全面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1.落实责任完善体系
所谓落实责任完善体系,就是要在防灾减灾救灾时,不让任何一环过程缺失、不让任何一方主体缺场、不让任何一项措施缺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唐山抗震救灾和新唐山建设之所以能够在条件相当艰苦的情况下取得显著成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大灾大难面前,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吃苦在前,冲锋在前,成为人民群众的主心骨。灾难来了,党组织和党员冲上去了,老百姓冲上去了,人民子弟兵冲上去了,各地各省的同胞兄弟也冲上去了;灾后重建,亦然。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着力从加强组织领导、健全体制、完善法律法规、建立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等方面进行努力,是落实责任完善体系的必要之举。同时,灾后群众安置、灾区卫生防疫、失踪失联人员搜救、灾区薄弱环节清查等工作,也是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整合资源统筹力量
所谓整合资源统筹力量,就是要把人民凝聚起来的同时,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把各方力量调动起来,最大程度地发挥资源统筹与配置的最大效率。以唐山大地震为例,在中央抗震救灾指挥部成立之后,全国的力量都被迅速动员起来,10万多名伤员被陆续运送到11个省市,14万名解放军、5万名干部和工程技术医务人员、数十万吨物资驰援唐山,10多万建筑工人参与重建。
如果再将问题聚焦在目前“七下八上”的防汛关键时期,整合资源统筹力量就不仅仅是指党组织、党员、人民群众这样笼统的概念,它应该具体化为:加强雨情水情监测预报预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坚持军民联防联动……也就意味着,从气象、监测、预警、发布等环节,到政府部门、军队、基层组织、社会力量等主体,形成全方位、多格局、立体化地调动资源、联动力量的格局。
3.全面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所谓全面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也是一个执政党的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防灾减灾救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是衡量执政党领导力、检验政府执行力、评判国家动员力、体现民族凝聚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事实证明,在大灾大难面前,没有摧毁全国军民的坚强意志;在与灾难抗争时、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顽强拼搏的精神让废墟变家园,让一座城市如凤凰般涅槃重生。
而面对可能存在的灾害风险,一刻不松懈、时刻准备着,才是硬道理,这就需要锻造防灾减灾救灾的能力,具体为:推进重大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加强灾害监测预警和风险防范能力建设、提高城市建筑和基础设施抗灾能力、提高农村住房设防水平和抗灾能力、加大灾害管理培训力度等。
没有忧患意识不足以警示风险,没有责任意识不足以抵抗危机。习近平总书记说,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断探索,确立了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得到全面提升。那么,昨天的成绩为明天的进步奠地基、夯土层,既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又要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更重要的是必须实现“三个转变”: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由此也不难理解,习近平总书记为何要求“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
40年前,我们看到了唐山震后的惨烈与悲痛;40年后,我们见证了唐山重建的美丽与坚毅。现在,我们还处在汛情严重的紧要关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唐山不仅仅为了纪念、缅怀,更是为了给泥淖中的城市与村庄、干部与群众,指路、鼓劲。
ⅹ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习近平在汛情严重的紧要关头,对防灾减灾救灾提了三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