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一个都市报记者前去采访陈光标,采访快结束时,陈光标跟记者打赌,说自己十天内会上头条。几天后,陈光标“被联合国任命为世界首善”的消息出现在网络,记者称接到了陈的电话,问他“看到新闻没”。不过对于陈光标来说,欣喜走得太快就像龙卷风,此“联合国”是山寨的,陈本人也很尴尬地表示“可能是受骗了”。
一贯花式作秀的陈光标最善于利用媒体造势,但和媒体的“过节”也从来没断过。
陈光标最近再一次成为焦点,始于“切胃减肥”的传闻。他很快回应,切胃减肥完全是造谣,还在微博上“撒娇”说“又有居心叵测的人开始说‘标哥’坏话了”,声称要找个游泳池“晒身体”,证明身上没疤痕。
真正让陈光标闹心的当然不是“切胃”。9月20日,财新和网易分别推出报道,前者说陈刻假章、假捐款,名为“首善”实则“首骗”,后者揭露他堪忧的财务状况。“切胃”是网易报道中的一个小细节,因为被提到了标题里广为传播。
9月21日,陈光标通过微博宣布,这两篇报道存在多处虚假,公司已经着手起诉事宜,并将于23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展示批驳证据。21日晚间,陈在微博转发了起诉财新传媒获立案的新闻报道。
这些年,媒体同行没少和陈光标扯出恩怨。2014年8月,媒体报道说陈光标在汶川地震中获利20亿,激得陈在微博直接喊出“写假新闻的记者必须杀掉”。这当然只是恼羞成怒之言,但是五年前,确实有过陈光标恐吓记者的消息曝出。
2011年5月,中国经营报记者叶文添在其认证微博上称,因为报道质疑陈光标慈善有假,他和诸多同事、同行的邮箱收到了死亡威胁和尸体照片,并且在网络上遭遇水军围攻。微博提及的知名财经记者赵何娟随后证实,收到了和叶等人一样的威胁邮件,并且已经报警立案。
上述质疑报道刊出后,陈光标先后两次通过电视节目回应质疑。第二档节目播出前,有记者称收到神秘短信,提醒收看节目。但陈本人表示对此并不知情。
叶文添微博中提及的另一位同行、南方人物周刊记者陈磊在2010年采访陈光标时受到过恐吓,录音被保留,谈话中,陈光标反感记者的提问,说“你们怎么去采访的,何时去的,我都知道,包括住哪个宾馆,坐谁的车……”
不过,一向高调、渴望传播“善名”的陈光标,也不讳言媒体对自己的“意义”。2012年,旁听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开幕会的他对记者说:“雷锋做好事写日记,我的区别是不写日记,你们媒体帮我写。昨天我捐了2000辆自行车,媒体就记录下来了。”2013年初,陈光标因为一篇评论文章,奖励了一个电视台编辑20万元现金。文章内容评论的是雾霾污染治理,但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为陈光标“骑自行车戴绿帽子”的环保秀做了辩护。
多年以来,媒体不断质疑陈光标的高调慈善活动,并试图揭开其背后晦暗不明的政商关系。随着迷离的是非被层层解剖、真相逐渐浮出水面,崇尚“暴力慈善”的商人同媒体之间的撕扯恩怨,也必会逐渐落幕吧。
据说人到本命年太岁当头无喜有忧,不知这话有没有道理,但看起来属猴的陈光标这个本命年确实不大顺遂。今年春天,他本人及所属公司高管发生伪造公章事件,惊动公安部门调查,双方互相推诿责任迄今尚无定论。而刚刚步入秋天,两家知名媒体非常有默契地刊发对他的起底式报道,又将其置于风口浪尖。虽然他的“网红”之路上从来没有少过质疑,但这一次媒体直接勾勒出了他与落马的前“大内总管”令计划之间的关联,给其带来的压力不同以往。对此,陈光标指其为“道听途说、恶意诽谤、颠倒黑白”,以侵害名誉为由将相关媒体告上法庭索赔百万,并称将召开新闻发布会展示批驳证据。
经历了多次被质疑,这大概是陈光标反应最激烈的一次,只是这一次之后,他的生意和人气还能像以往一样,再度满血复活么?但至少有一点还和以往一样,就是人们依然无法辩论清楚,该如何评价他夸大其词的捐赠数额。是肯定他拿出真金白银的行为,还是否定他偏离慈善本质的动机以及不实的宣传?
陈光标虽然比绝大多数都富有,但在很多人心中他的形象更接近于底层。他的种种搏出位的行为近于怪异,但也可以说是一种憨直性格的外化。他所从事的资源回收行业,说白了就是高端一点的“捡破烂”,和上档次的房地产差距很远。再加上他经常以现金捐助弱势群体,这些为他在民间赢得了极大的口碑。即使是这一轮质疑报道过后,仍然有相当多网友在微博上对他表达支持。在纠缠已久的争辩之外,另一些首次被披露的信息则让我们发现,原来这些年来他的高调行为,真的不是底层力量能支撑得起的。
陈光标的“走红”始于2008年汶川地震后,而这背后却有着救灾行为以外的操作。报道指出,2006年陈光标搭上令政策,进而结识令计划。后者看中了他的影响力,决计将其树立为典型人物。在令计划的安排下,官媒第一次在报道中以“首善”称呼陈光标。官方赋予的巨大荣誉,让陈光标在争取来自政府部门的商业项目上获益良多。从此他开辟了一条将慈善变现为商业价值的捷径。在各种交际场合,他不断强调自己与领导人的互动。在争取政府部门的项目时,他会直接给当地一把手写申请信,信件的开头总是罗列来自官方的系列荣誉。而在结识曾任宣传部门要职的公安部原副部长李东生后,他的公司业务从资源回收迅速扩展到电视广告代理等传媒领域。
这样的方式似乎百试不爽,从那时起,他接到了来自中央办公厅、商务部以及央视过火楼网架拆除这样的一级工程,通过将这些工程违规转包,他的公司收益迅速扩大。而他又将收益拿出一部分来高调捐献,以获得更大的影响力,从而形成了一个商业套路。从这个角度看,慈善成为他周转于政商之间不可或缺的资源转化平台。
2012年以后,曾被他使用得如鱼得水的套路玩不下去了,陈光标很难再拿到优质项目了。不过有趣的是,梳理他在2012年后的所为可以发现,他曾想重新用这种方式搏一把。2014年他像是又得到了加持,高调宣称要收购《纽约时报》,还赴美搞了好几个慈善大新闻,却最终被曝光其所宣称的被联合国授予“世界首善”纯属闹剧。随后他又搭了一把“冰桶挑战”的顺风车,最后不得不自认是造假。也许从那时候起他才明白,套路真的走不下去了。
武侠世界里,武学的修为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少林寺式,稳扎稳打几十年才有一点境界。另一种是九阴真经或葵花宝典式,靠秘技奇招短时期就能突飞猛进。这种方式虽然进步神速,但多半最后要走火入魔,或者是付出岳不群那样的代价。其实商场又何尝不是一个江湖,本质上讲陈光标还是个生意人,想要获利无可厚非。特殊的时间与场合让他发现了一条捷径,并在这条路上走了好长一段。但这种投注押宝式的模式,就像他背后所依靠的权力一样脆弱。无论是他靠这种方式成功时所散发出的滑稽感,还是如今的狼狈都在揭示这种非正常政商关系的不可倚赖与不合理。
在一个现代社会里,商业与公权力并不是毫无瓜葛的两件事。商业的良性开展离不开公权力的恰当运行,但政与商之间也并非没有边界。当公权力大到越过了市场的作用时,以逐利为目标的商人群体自然而然会争做权力的附赘,并且由于争得太吃力而怪招迭出。中央倡导“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而在中国当前的语境下,这更需要权力主动做出克制,回归其应然位置。当权力的魅影褪去,陈光标回归到纯粹的商人角色时,谁又会对他的行事方式过多苛责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写假新闻的记者必须杀掉” 陈光标曾恐吓多家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