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事件为什么如此频发?
医生提醒,心脏病、高血压、胰腺炎等疾病均可导致猝死,其中,心脏病是最厉害的“杀手”,90%的猝死与此有关,其中的80%是因心脏病中的冠心病导致。有心肌梗死、心衰、心功能不全等病史者是高危人群。
临床上,猝死分为两大类——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约占75%。
数据显示,80%的心源性猝死患者死于心律失常,其中部分患者是突发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室速、室上速、室颤等,或者缓慢性心律失常,如窦缓、窦停、逸搏心律等。
专家提醒,这部分心律失常患者可通过早期诊断,并通过药物治疗、导管消融治疗或者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包括具有除颤功能的起搏器)等特殊治疗方式,以降低因心律失常所致的心源性猝死风险。目前九江市一七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已为不少心律失常患者实施了相关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数量庞大的低危人群不容忽视。”医生说,他们平常看上去就是个健康的正常人,没任何毛病,但如果去做体检,就可能查出心脏肥厚、心肌病、供血不足等,存在猝死的隐患。在运动员中高发的“运动性猝死”就与此有关。与高危人群相比,这部分人防范意识差,死亡的危险更大。从来不检查身体的人,猝死还可能是冠心病的第一表现。此外,特殊基因、严重缺氧、用药不当也会导致猝死。
现在猝死者年轻化趋势明显。在强大的生活压力面前,越来越多的人疲劳作战,精神高度紧张、焦虑等,都在“助纣为虐”。经常有人因连续数天加班、打麻将等导致过劳死,这是因为在过度疲劳的情况下,交感神经、内分泌等系统会过于疲劳或兴奋,使心脏功能紊乱,导致悲剧发生。
医生提醒,预防猝死不能“临时抱佛脚”,最关键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预防。并给出以下建议:一是高度警惕猝死信号。如果出现心慌、胸闷、胸痛、眼前有蒙黑感、晕厥等,一定要马上就医,有病的话及时治疗。二是定期体检。年轻人每年查1次,中老年人每年查2次,能查出“隐性杀手”,给低危人群敲响警钟,及时治疗并做好预防。三是有心脏疾病等高危人群,应随身携带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以备急用。四是避免酗酒、过度劳累。医生强调,中青年人必须改改生活习惯,学会休息,避免持续疲劳和紧张。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猝死,不容忽视的健康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