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文化 > 佛缘福音 > 正文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静平等觉经》158

    若有众生。睹菩提树。闻声。嗅香。尝其果味。触其光影。念树功德。皆得六根清彻。无诸恼患。住不退转。至成佛道。
  此文说明树能给众生真实的利益。经上明白的告诉我们,六根缘宝树,都能得不退转,都能得成佛的利益,真正不可思议!我们世间的树没有这个能力。即使十方世界的宝树,也不能跟西方极乐世界的相比。‘眼见’是眼根,眼见菩提树的形色。“闻声”是耳根,听到宝树说法的音声。“嗅香”,树有香味。西方极乐世界,一一物品都是宝香合成的,所以那个世界香光庄严,有无量宝香。“尝其果味”,这是舌根。“触其光影”是身根。“念树功德”是意根。你看六根所对外面六境,西方净土不是尘境,完全是性德的开显。六根根性缘外面的性境,所以“皆得六根清彻”,清净到极处。“无诸恼患”。‘恼’是烦恼;‘患’是忧患、忧虑。烦恼跟忧虑都断尽。我们这个世界,六根对六尘完全是情识的作用,所以有烦恼、有忧虑。
  “住不退转”。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当然不退转,念念增长道心。我们在这世间时时刻刻退转,进一步至少要退十步,那能成就!为什么会退转?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生烦恼,生无明,自然会退转。那一天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生烦恼,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才有把握。如果依旧看人不顺眼,与人不能相处,则念佛往生难了。为什么会看人不顺眼?为什么看不惯?应知自己心里有妄想、执著。假如自己把妄想、执著都放下,外面境界是平等的,外面境界没有是非善恶。蕅益大师讲得好,‘境缘无好丑’。‘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一切人事环境。人与物没有好丑、没有是非、没有善恶、没有邪正。这一切好丑、是非、善恶、邪正从那里来的?是从自己心里生的。所以会修行的人,一接触到外面境界,心一动念,他立刻回光返照,自己错了!不是外面错,是自己错了。你看六祖教训学人说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相左’。见到别人过,就是自己的烦恼起现行。自己的习气烦恼不起现行,你的心清净平等,没有分别,怎么会见到别人好丑?
  所以成佛,见一切众生同成佛道;成菩萨,看大地众生同成菩萨。我们今天见这也不是,那也不是,换言之,是十足的凡夫,愚痴到极处。所以,学佛从那里学起?从作人学起。如何能用平等心、清净心跟一切人事相处,从这里学起。用什么方法把我们的心变成清净、平等?用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只要你老实念。靠自己力量不够,阿弥陀佛神力加持你,十方如来加持你,自自然然,你在境界里就得清净、平等。清净、平等是自性现前,那个时候,不但你有无量的智慧,无量的福德同时现前。
  佛家常讲‘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性德现前,确实有求必应,心里动一个念头,没有一样不圆满。样样都放下,样样都圆满,那不是修德,是性德显露。修德是会用得尽的,所以你要不断的去修。性德不需要修,是自然的,用不尽的。因此,真正修行人,要从心地上去用功夫,要使性德分分向外透露,受用就自在,所以能不退成佛。我们在这世间,性德能透少分,你的功夫就不退转,往生当然没有问题。
  复由见彼树故。获三种忍。一音响忍。二柔顺忍。三者无生法忍。
  这是非常具体的说到真实利益。这“三种忍”,六根缘宝树,就都得到。眼见色得三种忍,耳听音声也得三种忍,乃至于忆念树的功德,也得三种忍。要具体说明,这真实利益太多了。略举一例,如“无生法忍”,一般修行人真是梦寐所求的,在西方极乐世界得来全不费功夫,太容易得到。第一种是“音响忍”,一般别地(别教初地、二地、三地)才能得到。什么是音响忍?音声是闻法,《金刚经》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此地听树说法,树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就是听佛说法,彻底觉悟一切法如梦幻泡影,这是音响忍,是从音声里开悟。既然晓得一切是梦幻泡影,你在一切法里绝对不会再起分别执著,你的心就得自在,烦恼就去了一大半。在我想像,百分之九十的烦恼就没有了。世人烦恼的是什么?把一切有为法都当作真实,贪求无厌,不晓得是空的。大家也都知道,‘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你还争什么?就因为还没死!实则每天晚上上床眼睛一闭,跟死了有什么两样?你想一想,躺在床上眼睛一闭,这世间,那一样东西是你的?一样都不是!为什么你心里有这么大的压力,这么大的负担?这不是愚痴吗!诸佛菩萨怎样得解脱、得大自在?他知道一切法的真相,所以有也好,无也好,绝对不去想这些。所以,他没有负担,没有压力,快乐无比。
  有些人很愚痴,一生辛苦去赚钱,不晓得为谁赚的。大概在三十多年前,那时我还没有学佛,好像是民国四十一、二年的时候,董先生(董作宾是近代中国考古学家)有一个好朋友严一平先生,台大教授,也教考古学,教了几年书,生活很清苦。后来他做生意,开过书店,艺文印书馆,最初专门出版古书。因为他是大学教授,跟故宫历史博物馆关系很深,他把里面的古书借出来影印出版。我最初读《十三经》、《二十五史》,都是买他家的。以后赚了不少钱,他就买房子,置不动产。我出家之后没多久,大概在民国五十年的时候,有人告诉我,他已经有五十多栋房子。再过几年,当然就更不得了,估计至少一百栋。再过一两年,听说他死了。一生辛苦为什么?不晓得为那一个。辛辛苦苦拚命赚钱,没有享受到就走了,你说冤枉不冤枉。梦幻泡影,他不觉悟!
  我学佛,他告诉我,他看过《金刚经》。我说:‘怎么样?’他说:‘不好。’我说:‘怎么不好?’他说:‘《金刚经》讲的,像两桶水,倒过来倒过去,什么也没有。’他是大学名教授!所以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假如《金刚经》真像他批评的那样,真是一文不值,在中国还能流传这么久,这么多人去读它。当时严先生也不过四十几岁,我才二十几岁。所以,佛法确实不容易,我们一定要把事实真相认识清楚。有这样的功夫,就是别教初、二、三地菩萨的境界。
  第二、“柔顺忍”,功夫更进一步,我们常讲‘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这是功夫。果然离三相,你心立刻就清净。若是听到别人骂我,我会生气。为什么生气?著了言说相,著了名字相,著了心缘相,三相具足,怎么不生烦恼?所以你的烦恼、痛苦从那儿来的?这三相给你的。三相在那里?三相了不可得!所以你受的苦,就是著相。离相就没事,知道名字性空,言说性空,心缘更是妄想,了不可得。六祖讲‘本来无一物’,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这境界比前面高。前面是初入,这是深入。
  所以,与一切万法能柔顺忍,普贤十大愿王所讲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是功夫真正得力。我们看一个修行人功夫得不得力,就是看他在环境里能不能定得下来。顺境能定下来,没有欢喜心,心清净。逆境里,没有嗔恚心,心也是清净的。逆来顺受,不怨天尤人,一味用功精进,这种人道业那有不成就的。所以,柔顺忍的菩萨是别教四地、五地、六地。
  第三、“无生法忍”,这个境界更高,证实一切法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垢不净。《中观论》讲的‘八不’,全都证明,即是证入实相。在念佛人来讲,这是理一心不乱,是七地、八地、九地菩萨的境界。通常我们修到这地位,要经历二个阿僧祇劫,而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无生法忍,见宝树就得到,所以念佛法门真的是难信之法。通宗通教的大德,你跟他讲,他很难相信。因为一切经中没有这种说法,唯独这部经有,所以这些大德们认为,此经大概是释迦牟尼佛度愚人,可怜这些愚痴人没有智慧,不能深入经藏,用念佛去安慰他们。这是他错会了佛的意思,不知道念佛法门是一切法里的究竟真实法。方便法说得太多,真实法就这一部经。
  大家以为多数总是可以相信,少数总是有问题。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使得无上第一法门,往往当面错过。我们非常幸运遇到,还能相信。信心虽然不坚固,还有一分、二分露水道心,比不信的要强得多。如果信心清净,决定成就。
  佛告阿难。如是佛刹。华果树木。与诸众生。而作佛事。
  此句文是叙事,事实真相确实如此。佛事是什么?“佛事”是讲经说法,教化众生。名词没有错,但在现代它的内容变质了。从前佛事是教学,讲经说法。现在我们一听到佛事,往往以为在庙里做经忏,超度死人,意思完全不一样。
  此皆无量寿佛。威神力故。本愿力故。满足愿故。明了。坚固。究竟愿故。
  此节文是总说,是弥陀的神力、愿力变现出来的。
  “满足愿故”。弥陀的愿心圆满,愿心具足;四十八愿展开,即是无量的行愿。“明了”。‘明’是显明,任何一个人都很容易看得出来;‘了’是明了,这是说与慧相应。“坚固”。我们的信、愿、行,也要做到明了、坚固、究竟,还有不往生的道理吗?所以对于净宗法门的理事、性相、因果,都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的信心就坚固,智慧明达。“究竟”是不退成佛,度尽法界有情,才是究竟。
  见此宝树,得三种忍。第三种,经上讲得清清楚楚,是‘无生法忍’,地位在七、八、九地。往生者轻而易举,一下就提升到这么高的地位,所以古德赞叹念佛法门。大家读黄老居士的《注解》就知道,隋唐时代大德赞叹此经,是大乘中之大乘(不是普通大乘),是一乘之中的一乘。一乘只有《华严》、《法华》。这是一乘法,一乘中的一乘,这不是普通法门。修学这法门的,皆是不思议的根器,不是普通根器。
  《阿弥陀经》上说得简单,意义还是圆满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话说得很简单。什么是‘善根、福德、因缘’?这一部经上讲得透彻。经上说,听到这部经典,闻到佛号,真正生起欢喜心,信受奉行,这个人在过去生中必定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善根、福德太深厚了。没有这样的善根、福德,你怎么劝他,他也不能相信,也不能接受。善根、福德不足。‘缘’是你有没有机会遇到。遇到,缘有胜、有不胜。我们的因缘很殊胜!
  在过去遇到《无量寿经》,古代五种译本都艰涩难读。经文不容易读,缘就不胜。宋以后有王龙舒的会集本,文字通畅多了。但是他的会集,有些地方应该取的,他没有取;不应该取的,他取了不少。取舍不当,也不殊胜。清朝早年虽然有彭际清的本子,后有魏默深的本子,印光大师批评很多,也不完美。我们今天得到夏莲居的会集本,缘是无比的殊胜,因缘胜!又得到黄念祖的《注解》,李炳老的《眉注》。《眉注》虽然注得简单,重点都点示出来,这缘是胜中之胜,无比的殊胜。这样殊胜的缘遇到,不能接受,不能信受,问题就出在善根、福德少。善根、福德不是一生培植,是多生多劫培植的,这不是件容易事情。
  所以,知道这些事实的真相,我们才能理解《阿弥陀经》上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才知道这样殊胜的法门,这么容易、简单、稳当,一生决定成就,为什么有人相信,有人不相信。为什么有很多不认识字的人相信;大学问家、大修行人不相信?念了这本经,这些疑惑都消除,答案就在本经。
  真正彻底开悟的人相信,所以蕅益大师举的例子,如马鸣、龙树、智者、永明之流,这些大人物,他们一接触就相信,此是上智。还有一种下愚人,一上一下都能成就。下愚是多生多劫的善根、福德现前,虽然他很愚笨,他什么都不懂,他能接受,他能老实念佛,念了三年、五年,预知时至,自在往生。那是什么人?从下愚变到上智,三年功夫得清净心,得一心不乱。如果不得一心不乱,不可能预知时至,不可能自在往生。即使预知时至,有的时候害了病,也晓得那一天走。但是不生病,站著走、坐著走的,决定得一心,由下根变成上上根。由下愚,用这一句佛号变成上上智,这一点都不假。
  也许有人问,上上智为什么不讲经说法?当知讲经说法要有缘。佛不度无缘之人。在现前这地区、这时代,这位菩萨与大家没有缘,他说法没有人听,或者他说法没有人相信,他就走了,走了也是说法。现身说法,让你们大家看这样子,就知道不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静平等觉经》158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