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文化 > 佛缘福音 > 正文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静平等觉经》197

学佛要从这些地方学,大势至菩萨教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怎样做到‘都摄六根’?与观音菩萨法门相辅相成,能返闻闻自性就是都摄六根;都摄六根就是返闻闻自性。大势至菩萨特别强调的就是‘净念相继’。如果没有净念相继,只有都摄六根,跟禅没有两样。上根人得利益,中下根人得不到利益。净念相继,连下下根人都得利益。所以,净宗法门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不像观音菩萨耳根圆通,只能度上上根人,中下根人没分。教他返闻,他不晓得怎么返,于是就胡思乱想。
  由此可知,我们要效法这两位菩萨真实的智慧,真实的慈悲。把我们的心量拓开,不仅度自己,度家亲眷属,一定要度法界众生,要有这么大的心量。然后到西方极乐世界也跟菩萨一样,“欲至十方无量佛所,随心则到”。这两位菩萨是修学净宗的模范、榜样。我们每天供养西方三圣,用什么供养?香花水果,佛菩萨不要这些。香花水果是表一点敬意,真正的供养是依教奉行。
  见到观音像,提醒自己要以慈悲对一切众生,这一念慈悲就是供养观音菩萨。处世、待人、接物,要理智,不再用感情。理智就是供养大势至菩萨,这是真实的供养。菩萨像挂在这里,看见三圣像,对一切人要慈悲;对人、对事、对物要理智。供养佛菩萨形像,目的是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时时刻刻教导自己,这是真实的供养。家里供养西方三圣,如果连这一点心也生不起来,佛菩萨就不在你家里。你家里没有佛、没有菩萨。虽然供的是佛菩萨像,佛菩萨却不在家里。如果真正依教修行,常常能提醒自己的慈悲,提醒自己的理性,佛就在家里,菩萨时时刻刻没离开。
  现居此界。作大利乐。
  ‘此界’是娑婆世界,指的是地球。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出现在这个世界,在这个星球上,为我们说出这么多的经典、法门。观音菩萨在那里?观音菩萨也在我们这个世界,广度众生。也许有人问,观音菩萨在我们世界,那其他的世界有没有?‘欲至十方无量佛所,随心则到’。学佛、亲近佛、供养佛,要以清净心、虔诚心、恭敬心、平等心,就能见到佛,见到菩萨。如果想菩萨在我们世界,就有我、有他,就有分别、执著、妄想。一有分别、执著、妄想,则诸佛菩萨去我们远之又远了。
  大势至菩萨教我们‘净念相继’,这一句话很重要。起一念分别,心就不清净。有一念执著,心也不清净。有一念自他,不清净。不清净就是夹杂,夹杂妄想执著,夹杂邪见烦恼,这就不是‘净念’。‘净’字就是我常常提示同修们的‘不怀疑’,根本就没有疑惑。不夹杂,以清净心持佛菩萨名号,这是‘净念’。二心就不清净,就夹杂,要一心称念。‘相继’就是一句接一句,念佛不中断。像黄念祖居士,一天念十六万声佛号,即是表演‘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教我们佛不离口,珠不离手。念珠有两种作用:一是计数;一是提醒自己。不必计数没有关系,提醒自己拿著念珠就想到念佛。所以,菩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世尊特别强调,主要的用意是以这二位菩萨作为我们修学的榜样。只要修学与菩萨的法门相应,必定得到菩萨威神加持。这就是我们常讲的菩萨威神加持、保佑。
  世间善男子。善女人。若有急难恐怖。但自归命观世音菩萨。
  此处‘善’的标准并不高。因为它上面加了‘世间’。要是不加世间,单说善男子、善女人,标准就高。因为这是大乘经,就是大乘标准的善。加上‘世间’,则三福里只要具足第一福的四句就行。读经文真的不能疏忽。我们要得观音菩萨保佑,如果三福都修,不容易。现在只要修第一福就行,观音菩萨就保佑你,有求必应。第一福的第一句‘孝养父母’。不孝之人,佛菩萨决定不会保佑。不孝的人,邪鬼邪神来保佑,他不孝顺父母,你也不孝顺父母,他和你志同道合。第二句是‘奉事师长’,孝亲尊师。‘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只要你做到这四句,佛就是对这些人讲的。这四句都做不到,那就没有办法。在急难恐怖时,念观音菩萨也不灵,也没有办法。
  急难中念观音菩萨,得到感应的人很多。譬如《观音菩萨灵感录》,过去许多名山的传记,记载这些感应事情很多。还有历代许多名人的笔记小说里,记载也很多,像《阅微草堂笔记》里就有很多;《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笔记;《夷坚志》宋洪迈著,记载也很多。最近我们图书馆翻印的《曲园笔记》,是清朝俞樾所写的,也有很多。这都不是假设,不是虚妄的。在我们一生中,自己亲眼所见到的,亲耳所听到的,周边的朋友、眷属,急难时念观音菩萨得感应的也很多。然而,毕竟不是每一个念观音菩萨的人都得感应。为什么菩萨偏心,对这个人有感应,对那个没有感应?实在讲,菩萨不偏心。
  菩萨没有心,有心就会偏,没心就不偏。有心就不能感应,无心才能感应,这是一定的道理。像我们敲磬,里面是空的,无心!所以你敲它,它就响。敲就是感,响就是应。若把里面塞得满满的,敲它就不响,有心就不响。菩萨没有心,菩萨没有念,有感而已。可是感应一定要具备‘世间善’的条件。
  佛法从那里修起?佛法是教育,现代的教育怎么不谈?我们中国古老的教育、儒家孔孟的教育,跟佛菩萨的教育,在理论、方法上都非常接近,都是从‘孝道’教起。现在人许多不当的行为,我们能不能责怪他?不能责怪,因为他没受过教育,怎么可以责怪他们。
  儒家正式的教育是从小学开始。诸位念《礼记》,《礼记》是古代的杂记,就像现代的杂志一样,我们能从这里看出古代教育的教学宗旨、方法。宗旨就是教孝、教敬,是教怎样作人;教人知道人与人的关系,知道人与天地万物之间的关系,于是自然知道处世、待人、接物。这是教育,知道孝敬是作人的根本,所以老师教学生孝顺父母。父母总是不好意思要求子女,你要孝顺我。子女若问他,我为什么要孝顺你,往往是说不出来的,这需要第三者来教导。
  老师的责任是教学生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家庭才能和睦。父母的责任是教子女尊师重道。老师也不好意思在学生面前,要求学生尊敬老师,也说不出口。所以,必须父母教子女‘尊师重道’;老师教学生‘孝顺父母’。教育的根基是从这里奠定的,无论再高深的教育,再广大的学问,都是孝敬的拓展。所以,教育一展开是尽虚空遍法界,没有一法离开孝敬。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无量无边的法门,‘孝敬’二字包括尽了。这就是教育。
  佛法从初学到成佛,就是‘孝敬’的圆满。所以我常说,要能把孝敬做得圆圆满满,没有丝毫欠缺。等觉菩萨还不圆满,因为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就是不孝,就是不敬。父母希望我们能成为圆满的人,还有一点欠缺,就是对不起父母。老师也希望我们成为完人,没有做到是对不起老师。
  什么是教育?孝敬而已!这是为什么大乘佛法的修学,从地藏法门学起。《地藏经》是根本法,《无量寿经》是圆满。一是开头,一是终点。《无量寿经》是佛法的顶点,究竟圆满。《地藏经》是基石、是根基、是开始。此处要求不高,但是并不是没有条件。世间善,三福里第一福的四句做到,这样的人在急难恐怖的时候,只要诚心诚意念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就会来帮助你。
  无不得解脱者。
  这个时候一心一意念观世音菩萨,求菩萨救苦救难,必定能消灾免难。如果诸位仔细观察,看看传记,看看左右的人,急难的时候念观音菩萨得到感应的,看看他是不是符合这四句的条件,三福的第一福是不是具备?必定有这个条件,然后再证明经典说的没错。要在急难中得到菩萨的救助,先要老老实实记住,三福的第一福非修不可。如果第一福没有做到,一切诸佛菩萨、护法善神,想保佑我们也没办法。是我们本身有障碍,‘不孝、不敬’就是大业障。所以,学佛须从这里学起。
愿力宏深第二九
  这一品经文介绍西方极乐世界菩萨们的愿力。此地所讲的菩萨,是从凡圣同居土下下品,一直到实报庄严土上上品。由此可知,西方世界的菩萨们,虽然品位有差别,而愿力则无差别。这一点值得我们注意,也值得我们学习。如果我们的心愿能与弥陀,与诸菩萨相同,这是往生西方世界的必要条件,也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凭证。非常重要!
  菩萨愿力深广,决定一生成佛。但是其中有不少菩萨,虽然在极乐世界,并没有忘记他方苦难的众生。不但没有忘记,我们在前面经文看到,菩萨的天眼洞视,天耳彻听,他心遍知。十方世界的众生,那一个人动了一个真正的念头,想求生西方世界,佛菩萨必定来帮助你,来成就你。这是大慈大悲,不舍一人。我们在这一品经里读到这个事实真相。
  复次阿难。彼佛刹中。所有现在。未来。一切菩萨。皆当究竟一生补处。
  这一段经文就是世尊为菩萨授成佛之记。但是经文里要特别注意的是“所有现在”,就是从凡圣同居土的下下品,直到实报庄严土的上上品,现在在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一个都不漏。“未来”是指谁?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个‘未来’,未来是还没去,现在真正发心求生净土的众生。我们现在真正发心、发愿,一心执持名号,决定在这一生往生,可是现在还没有往生,就是属于‘未来’的一类。可见我们虽然还没有到达极乐世界,在极乐世界已经报名,注册了。一切诸佛菩萨都承认我们是极乐世界的一分子,问题就在我们的心愿是不是真的。口里念佛,心不相应,就不在这一句包括之内,因为这一生不能往生,去不了。去得了、去不了,不要问别人,问自己就知道。
  我常常告诉诸位同修,真正往生的条件,是要把佛的教训做到。如果不能依教奉行,就是不能把经典里的教训做到,不认真去做,只靠每天念几部经,念多少句佛号,还是去不了。到底要做到几成才能往生?如果真正有把握,最好能做到一半,决定能往生,生凡圣同居土。如果一半都做不到,往生就没有把握。
  过去我跟诸位同修讲九品,是依照经训来说的。如果我们将这一部《无量寿经》百分之百做到,生到西方世界,一定是上上品往生。不能百分之百做到,做到百分之九十,就是上品中生。如果折扣再大一点,打个八折,只能做到百分之八十,就上品下生。这样一直往下降,下下品往生也要做到百分之二十。也许我们说百分之二十勉强还可以。如果仅仅做到百分之二十并不保险,要努力多做一些。中国古人常讲,‘取法乎上,仅得乎中’。我们能取法乎中,做到百分之五十,中、下三品往生应该不成问题。如果标准只订在下下品,就很冒险,不太可靠。因此,我们必要认真,必要努力去做。
  经文‘未来’二字包括的范围非常广大,十方世界念佛求生净土的众生,都在这一句之中。末后就是世尊为这些人授记,包括我们在内,也是未来一切菩萨中的一尊。
  “皆当究竟一生补处”。‘一生补处’加上‘究竟’,就特别标明是圆教的一生补处,不是别教,不是通教。如果是别教、通教,上面不可以加究竟;加究竟决定是圆教。这即是授记作佛。
  再往下看是菩萨的大愿。弘法利生的大愿与修行证果妨不妨碍?决定不妨碍。不但不妨碍,实在是相辅相成。度众生也是修行,自度度他是一不是二。自度就是度他,度他就是自度;要是把它分为二,恐怕往生就有障碍。因为本宗修学的宗旨是‘一心不乱’,有自、有他就是‘二心’。二就不能得一心。‘自他不二’就是一心。所以,要晓得‘自行化他’是一不是二。此处如果有丝毫误会,都成为障碍,都是麻烦。因此,自行化他可以放心大胆的做,这不是夹杂。二心才是夹杂,一心不是夹杂。
  唯除大愿。入生死界。为度群生。作师子吼。擐大甲胄。以宏誓功德而自庄严。虽生五浊恶世。示现同彼。直至成佛。不受恶趣。生生之处。常识宿命。
  这是说西方世界菩萨的修行,包括前面所讲的现在、未来一切菩萨,并没有把未来菩萨除外,他们也包括在其中。大愿就是效法弥陀弘愿,广度一切众生。我们对于净宗法门,自己得到殊胜利益,一定要介绍给别人,推荐给别人,否则就不能报佛恩。我们天天念回向偈,‘上报四重恩’。四重恩第一就是佛恩。以什么报佛恩?佛什么都不要,佛对我们的期望,是希望我们自己这一生能往生净土,能把念佛法门普遍、广泛的推荐给一切大众,代佛弘法。只有这样才能报佛恩。虽不能报得圆满,也能尽少分,所以一定要尽心尽力去做。极乐世界的菩萨,每天都到他方无量无边世界供养诸佛。前面我们读过,上供诸佛,下化众生。并不是只供佛,供佛之外还教化众生,就是把这个法门普遍的宣扬,为众生宣说,为众生示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静平等觉经》197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