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有无数诸菩萨众。皆不退转。
世尊特别说明,此佛刹中法缘特别殊胜,值得一提,因为不退菩萨往生的比前诸刹皆多。无数菩萨尽是不退菩萨。
智慧勇猛。
如果没有真实勇猛的智慧,就不会选择念佛法门。本经讲的智慧,是特别指你会不会选择这个法门。诸佛如来无量无边法门,只有这个法门是一生中决定得度的。选中念佛往生法门,你的智慧第一。文殊菩萨选此法门;大势至菩萨选此法门;普贤菩萨也选此法门;你也选这个法门,表示你的智慧跟他们没有两样。这是“智慧勇猛”。‘智’是指抉择。不但要有智,而且要有福。《阿弥陀经》讲得很清楚,‘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善根’是智慧。要有善根,要有福德,还得有因缘。‘因缘’用现在话讲就是机会,要有机会遇到。
已曾供养无量诸佛。
这就是说他有福德。供佛是修福,有大智慧,又有大福德。
具大精进。
‘具’是具足。这些人修行真正用功,绝不懈怠。我们修行要费很长的时间,要吃很多的苦头,都很冤枉。我们把光阴浪费,不知道运用时间,工作毫无头绪,没有适当的安排。如果有适当的安排,功夫确实可以不间断。自己不会用功,应当向他们学习真精进。
发趣一乘。
‘趣’是趣向;‘发’是发心。发心趣向一乘法。这个法门是一乘中的一乘。‘一乘’是成佛的法门。在大经里,《华严》、《法华》是一乘法。本经是《华严》、《法华》的归宿,是一乘中的一乘。
于七日中。即能摄取百千亿劫。
这是说这些不退菩萨有这种神通能力。《华严》讲的‘念劫圆融’,七天中就能摄取百千亿劫的功德。像这样的事,在此世间能不能找到类似的证据?释迦牟尼佛示现成道的时候,在菩提树下入定,二七日中讲《华严经》圆满,即可作证。佛讲的《华严经》数量有多少?龙树菩萨告诉我们,全部的经文是‘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岂不是七天当中“即能摄取百千亿劫”。《华严经》要是在我们世间宣讲,用我们的言语速度,即使百千亿劫恐怕都讲不完,这是真的。
这种境界,我们听了不可思议;如果冷静的体会,自有悟处。我们生活在妄想、分别、执著里,处处有障碍,处处有界限,不像这些大菩萨们。圆教初住以上就没有界限,何况八地菩萨,他们四十一品无明只剩几品而已。往上八地、九地、十地,等觉、妙觉就成佛,不过四、五品无明而已,已经接近圆满。他们的神通道力不可思议,就像《华严经》所讲的‘念劫圆融’。一念可以展开为无量劫;无量劫的时间,也可以浓缩在一念之中。这都是事实,这才是我们自性真实的德能。
大士所修坚固之法。
‘大士’是指大菩萨。佛经里,大士皆是称‘地上菩萨’。梵语‘摩诃萨’才称‘大士’。地上菩萨所修的这些功德之法,他在七日之中就成就。能将别人所修的功德变成自己的,所以他们成就快速。
斯等菩萨。皆当往生。
他们还是发愿求生净土。世尊在这一段所讲的,实际上就是华严境界,与《大方广佛华严经》所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几乎是无二无别。华严会上这些大菩萨们,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与华严世界没有两样。
其第十三佛名曰无畏。彼有七百九十亿大菩萨众。
此处是第十三个佛刹。世尊也介绍往生菩萨的数目,有七百九十亿。“大菩萨众”就是前面讲的‘不退菩萨’。
诸小菩萨及比丘等。不可称计。皆当往生。
无量佛刹中的小行菩萨及比丘四众等,念佛求生净土者,“不可称计”。
十方世界诸佛名号。及菩萨众当往生者。但说其名。穷劫不尽。
末后佛作总结,因为一一说之不尽,十方世界太多了。十方世界诸佛如来都劝菩萨求生净土,可见净土殊胜。《阿弥陀经》中六方佛赞,真实不虚!
十方世界单说佛刹名称、佛号名称、菩萨往生数量,一劫也说不完。佛在这个世界,为我们介绍十方诸佛名号。在《大藏经》里有一部《佛说佛名经》,专讲十方诸佛的名号,一共讲了一万两千多尊佛。现在台湾过年的时候,寺院里非常盛行拜万佛。‘万佛忏’就是采用《佛说佛名经》,一尊佛拜一拜,要拜一万两千多拜。通常寺院里拜万佛大概拜半个月,一天拜八百拜,半个月拜圆满。一万二千多尊佛号说得太少,十方世界佛的名字,真是恒河沙数也不止,确实数不尽。
我们要细心体会,认识世尊对我们苦口婆心的劝导。这个说法,在世尊四十九年所有的法会、所有的经论里没有见到。佛说一切经论都劝我们修学,但是没有听说一切诸佛都来劝请;十方无量菩萨都依照这个法门修学成就。我们才真正明白这个法门是独一无二的成佛法门,才把这部经真正认识清楚,晓得它在世尊一代时教里所占的分量,才真正体会它的地位。
本经念到此,‘正宗分’讲竟了。‘正宗分’末后,是以诸佛刹土无量菩萨为我们作证明。此即三转法錀:‘示转’、‘劝转’、‘证转’。这是作证转,是圆满转。
四十三品之后是本经的‘流通分’,所以这部经的分量虽不大,但是它与《华严》无二。一般经的序分都是几行经文,流通分也是几行。本经的序分是前面三品,后面流通分有六品,这都是大经的形势。《华严》、《法华》都是这样的形势,由此体会这部经典不同凡响。
本经流通分,分为五段。第一段是‘劝信流通’(四十三、四十四品),非常重要。第二段是‘留经流通’(第四十五品)。第四十六品是‘付嘱流通’。第四十七品是‘叹德流通’。最后一品以说明‘真实的利益流通’。流通分的经文跟其他一般经典确实不同。序、正、流通三分,皆不可思议。
非是小乘第四三
这一品是流通分的第一大段‘劝信流通’。净宗修学的三大纲领,称为三资粮‘信、愿、行’。这三个条件同等重要,缺一都不能成就。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所判的三分,跟古大德的判法不同。他将六方佛以下的经文判作流通分,跟莲池大师也不一样。确实有他的见解,也就是序、正、流通三分,每一分都具足信、愿、行三资粮,皆具备三大纲领。《无量寿经》自然也不例外。
真正修学的人,一定要掌握修学的重点才容易成就。净宗修学的重点是什么?还是这三桩事。不仅在经典里要建立清净的信心,坚固的信心,绝对不被外境所动摇的信心。净土五经一论,帮助我们明了性相、因果、事理。除此之外,世出世间一切法,无论顺逆境界,都要在这上面注意。不但读经是修行,日常生活中穿衣吃饭,处世待人接物,全都是增长自己的信、愿、行。这样修学,我们的生活就相当充实,才能真正体会得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所以,信、愿、行绝对不仅是在经典上建立,要把它扩大到生活上才行。
读经应当要知道,那些经文是帮助我们建立信心的,那些是劝我们发愿的,那些是教导我们修行的。行门则有正、助双修。正修,经典讲得很清楚,‘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就是祖师大德常常教我们的‘执持名号’,这是净宗的正修。‘发菩提心’的含义非常深广。‘菩提’是梵语,翻成中文是‘觉悟’的意思。唯有真正觉悟的人,才会发愿求生净土;没有觉悟的人,他对这个世间有留恋,有贪著。只要有贪著、留恋,这个人就没有菩提心。一定要如佛七中主七师时常提示的一句老话:‘放下身心世界,放下万缘’。真能放下,这是发菩提心;没放下,就是没发菩提心。菩提心没发,一向专念也不能往生,古人所谓‘喊破喉咙也枉然’。因为他对这个世间还有贪恋,一念的贪心就障碍往生。
真正发愿求生,不要说对于世间一切法决定没有贪恋,没有执著;即使对于佛法也不贪念,也不执著。法门无量无边,只修一门;千经万论,只求一经。一生皈依《无量寿经》,或是《阿弥陀经》,这才舍得干净,菩提心才能现前。眼前的环境,触目惊心,都能增长我们的信心、愿心。
我有一位同学,喝酒醉死的,糊里糊涂的死了。人命无常!平常酒喝得多,菸抽得多。看看这些样子,他死了到那里去?当然到三途。这一生醉生梦死,糊里糊涂来到人间,糊里糊涂走了,给我们很大的警惕。这些事让我们听到、看到,都能激发道心。道心就是信、愿、行,老实念佛,求生净土。
‘信、愿、行’三纲领,就是修净宗的道心。净土法门是‘难信之法’。世间有许多人,对净土法门没有认真的探讨与了解,任意的猜测、诽谤,往往有之。我们常听到的,说念佛人很自私,念佛人很消极,念佛人逃避现实,要到西方世界去享乐。这都是学佛人讲的;不学佛的人不知道,不会造口业。甚至有些学佛的同修、出家的大德也说:依一部经不行,一部经怎么能成就!我们听了这些话,心里动摇不动摇?人家是广学多闻,我们修净土法门是孤陋寡闻,学一部经。一部经之外,什么也不晓得,甚至连一部经也不知道,这一生就念一句‘阿弥陀佛’。除一句阿弥陀佛之外,什么也不晓得。一句阿弥陀佛也行,也能往生,这就很奇怪。
世尊当年对末世的情况,看得非常清楚,恐怕我们听了这些似是而非的言论起了疑心,信心动摇,所以在本经流通分里,第一品就直截了当的告诉我们,净土法门不是小乘,确实是大乘法。不但是大乘,更是大乘中的大乘,一乘中的一乘。无上的法宝,第一法门,知道的人实在不多。凡是对这个法门有意见、有批评,都是浅见,没有把事实真相看清楚。
佛告慈氏。汝观彼诸菩萨摩诃萨。善获利益。
这一句经文是结前启后之语。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刹土,一切诸佛如来都宣扬此经,都劝菩萨们念佛求生净土。为什么不劝别人?别人没有觉悟,没有智慧,劝他,他也不相信,求生的意愿生不起来;故与菩萨说。‘菩萨’的标准是听了欢喜,不怀疑,还要发愿求生西方,这就是菩萨。菩萨不是别人,正是自己。可是自己要晓得,自己到底是什么菩萨?是前面讲的小行菩萨,不是大菩萨。小行菩萨也了不起,也是过去生中,曾经种植无量无边的善根福德。所以,在净宗法门里,你才是小行菩萨。这一生真正把机会抓到,就恭喜你,此身在世间即是‘最后身’。下次乘愿再来,就是大乘菩萨而非小行菩萨。小行菩萨到极乐世界,就变成大菩萨,就是乘愿再来的菩萨。
我们一定要珍惜自己无量劫的善根、福德;今天遇到这一会,这个因缘无比的殊胜。同修们亲自到讲堂来听讲,跟看录影带、听录音带的受用完全不一样。不能亲自到讲堂来听讲,因缘就差一等。《阿弥陀经》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所以诸位参与讲席,即是善根、福德、因缘,三个条件完全具足,非常难得,非常可贵。十方世界无量无边的大菩萨、小菩萨,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决定一生不退,圆满成佛。“善获利益”,这个‘利益’是无上菩提,不退转,这是无比的利益。这一句最重要的字眼就是‘善’,‘善’是非常善巧。得到这样究竟圆满的利益,他怎么善巧?念佛求生净土,这个方法善巧,简单、容易、稳当、直捷,善包括这四个意义。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一切经里称‘善男子、善女人’,标准都不一样,有很多层次。净宗所讲的善男子、善女人,有特别的标准,有圆满无上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对于《无量寿经》所讲的字字句句都深信不疑,信、愿、持名,并具足《观无量寿佛经》讲的‘净业三福’,可见‘善’是要具备三福十一句的条件。第一福四句;第二福三句;第三福四句,总共十一句。我们如果信、愿、行都具足,试问,十一句经文的条件是不是全具足?全具足了。诸位想想,十一句条件中有几个欠缺,信、愿、行决定不圆满,决定不真实。善导大师说,净业三福是‘散善’,也就是‘助行’,能帮助我们早一天得到念佛三昧,帮助我们得一心不乱。
得闻阿弥陀佛名号。能生一念喜爱之心。
此是‘机缘’成熟之象,也就是《阿弥陀经》上讲的因缘。你有因缘,有这个机会,听到阿弥陀佛名号。
‘一念’是双关语。第一个意思是一心念。以最真诚的心,最清净的心,最恭敬的心,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念佛求生的心就生起了。这一念是纯而不杂。如果念佛还想到别的,就二念、三念,心就不诚。第二个意思是时间至短,只生一念。但是这一念是真信、真诚,是真正生欢喜心。“一念喜爱”,这是信。不信,他怎么会喜爱?欢喜心生不起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静平等觉经》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