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文化 > 佛缘福音 > 正文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静平等觉经》259

“如是”,像前面佛所说的。“一心求净方”,一心一意专求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一生只有一个方向,只有一个目标,只有一个愿望。下文是佛给我们作证明,依教修行者,决定往生极乐国。从‘唯曾于佛植众善’下五句都能做到,就决定往生极乐国。
  “假使大火满三千”。‘三千’是三千大千世界。假设万一遇到大灾难来了怎么办?不要紧,“乘佛威德悉能超”。此时还是决定得生净土,不必忧虑,在大劫难的时候,佛会现身接引你。一定要有信心,要真正相信佛所说的,无论遇到什么灾难,随时皆可以往生。
  这是佛为我们授记,真的给我们念佛人一颗定心丸,再也不怀疑。碰到什么劫难,都不要慌张,都不要恐怖,一心念佛。这是佛在《无量寿经》第四十七品中说的,佛无妄语,接引定不失时。下两偈是叹佛的智慧难闻。
  如来深广智慧海。唯佛与佛乃能知。
  世尊为什么说这些话,实在因为净土法门是‘难信之法’。我们没有智慧,若用我们的意思来推测,就错了。不但我们不能推测佛的智慧,声闻、缘觉、乃至等觉菩萨都没有能力。佛的智慧只有诸佛知道,佛为我们说出此经,是由他圆满智慧中流出来的,所以等觉菩萨也不知道。等觉菩萨的智慧与佛比,还差甚多。所以,诸佛圆满智慧现前,等觉菩萨也不能完全明了。不像说其他的经典,乃佛圆智中只流出少分,阿罗汉、菩萨们能完全理解;此经则非其自己能力能解。
  声闻亿劫思佛智。
  小乘圣者证得阿罗汉果、辟支佛果。‘亿劫’是极长时间,不是短时间。如是思量佛的智慧。
  尽其神力莫能测。
  尽其神通智力亦不能知佛智。此亦说明修学其他宗、其他法门、其他经论,都无法了解,所以才是‘难信之法’。
  如来功德佛自知。唯有世尊能开示。
  这样的经典,这样的法门,只有佛才能开示,才能完全理解。所以,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中,将十方佛赞判入流通分,非常有道理,与此处讲的是一个意思。净土法门,谁有资格承当流通的责任?只有诸佛。除佛之外,菩萨都没有资格承担流通大法。蕅益大师判得很有道理,我们在本经也看到十方佛的赞叹。所以,这部经与其他大乘经不一样。其他经典,佛在经论里常讲,有五种人说经,佛弟子、天人、仙人都可以说,菩萨说经当然没有问题。只要符合佛的宗旨,不违背佛的旨意,佛都承认它是经典。佛的宗旨是什么?‘大乘法以实相为宗旨’。若说的是人生宇宙的真相,佛就承认此是‘经’,跟佛说的没有两样。小乘经论,只要符合三法印‘无常、无我、涅槃’之宗旨,佛也承认。
  唯此经,除佛之外,另外四种人都说不出来。因为他们没有圆满的智慧,对宇宙人生的真相只看到局部,没有看到全部。所以,他只能说局部,不能说圆满的。因此,净土法门只有佛才有能力说。
  “唯有世尊能开示”。如果不是诸佛如来威神加持,凭我们自己修学的这点功夫,决定不能理解。所以,一定要求感应,‘至诚感通’。求佛加持,不是加持我一个人,加持大众,使人人都能明了真实事理,人人都能觉悟此成佛之方法,都能信受奉行,求生净土。众生没有觉悟,不知道求,我们发心代他求。先是我代他求,慢慢他自己也会求,这样才能得佛威神加持。如果不是佛加持,纵然是会说法的人,也没办法说。
  人身难得佛难值。信慧闻法难中难。
  这两句是佛劝勉我们,希望我们珍惜这无比殊胜的机缘,不可空过。机缘非常难得,武则天作的开经偈云‘百千万劫难遭遇’,她是为《华严经》作的。这一部经典是百千劫又百千劫也未必能遇到,比《华严》难多了!所以这种机缘既然遇到,就是遇到一生成佛的机会。这种机会到那儿去找?若遇到其他的机会,不过成阿罗汉、成菩萨而已,成不了佛。现前遇到的是成佛的机会,而且成的是究竟圆满佛,不是藏通佛。要晓得‘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们既然得人身、闻佛法,而且闻到一切诸佛所说的第一法,焉能不格外珍惜。
  若诸有情当作佛。行超普贤登彼岸。
  有不少人见到这句经文又生疑惑,认为释迦牟尼佛讲经,是不是讲得太过分?普贤菩萨是华严会上的等觉菩萨,毗卢遮那佛下的第一人;本经在第二品教我们要‘德遵普贤’,我们遵守普贤十大愿的标准修行,如何能超过普贤?从此经开端即学普贤,现在超过了。是不是真超过?真正超过。你们自己不觉得,因为未能真修。如果真修,依照经文天天进步,天天提升,真的超过普贤。佛没有一句假话,没有一句妄语,跟我们所讲的句句真实。
  “若诸有情当作佛”。那一个人当作佛?信受奉行的人当作佛。他在这一生中应当作佛,完全依照本经的教诲修行。由此可知,普贤普萨是累劫的修持才到此境界,而他们只在短短几年、几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念佛往生不退成佛的功夫,普贤菩萨见了也甘拜下风。文殊、普贤看到你,佩服到极处。他们修了无量劫才有此成果,而你一生中就成功。什么原因令普贤菩萨自叹不如?普贤菩萨累劫中没有遇到这法门,所以苦头吃多了,时间拖很长。这是他没有你好运。我们的运气太好,一下就遇到这法门,我们应当珍惜!
  是故博闻诸智士。应信我教如实言。
  佛陀的苦口婆心达到极处。因为这个缘故,因为这个理由,也因为这个事实,所以广学多闻、真正有智慧的人肯接受。‘士’就是知识分子。不是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听了佛的话,总认为佛讲得太过分,或者以为佛讲这些都是劝人为善的话,那里是真的。起种种疑惑,就是前面讲的‘邪见’。邪见之人得不到利益,所以应当相信佛在本经所教的“如实言”。佛所讲的与事实真相完全相符,没有加一点,也没有减一点,这是‘如语’。‘实’是真实,决定不假。
  如是妙法幸听闻。应常念佛而生喜。
  末后四句,真正难得。“如是妙法”就是指这一部经典。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无量寿经》是妙中之妙。今天我们有幸、有缘听到,“应常念佛而生喜”,常念佛,依教修行。
  受持广度生死流。佛说此人真善友。
  自己受持,又以此经法劝化一切众生,佛说此人是真正善友。‘善友’就是善知识。这是真正的善知识,真实的善知识。一定要受持,一定要记住佛在这里教我们书写流通、读诵、赞演、供养,都要尽心尽力去做,将来决定了脱生死轮回,往生不退成佛,就在这一生中得大圆满成就。

闻经获益第四八
  尔时世尊说此经法。天人世间有万二千那由他亿众生。远离尘垢。得法眼净。
  此品是举益流通,列举修学真实利益,普为劝勉。先介绍得小乘利益的部分,天上人间共有‘一万二千那由他亿’。这个数字是讲娑婆世界的六道众生,不是讲地球上的人,地球上的人没这么多。娑婆世界六道众生听到这法门,证小乘果的,“得法眼净”,有这么多的众生。什么是‘法眼净’?能辨别是非,辨别真妄。修行证果利益愈大的,人数就愈来愈少。
  二十亿众生。得阿那含果。六千八百比丘。诸漏已尽。心得解脱。
  这是得‘解脱’的利益。什么是解脱?业障消除,烦恼轻了。当然烦恼须断至一定的程度,并没有完全断灭,大概烦恼已经断了一大半。‘阿那含果’是小乘的三果。证得阿那含果,不会再到欲界来。虽然没有出三界,他住在四禅的五不还天,在那里修行;将来证得四果,就超越三界,所以他不会堕落。‘漏尽’指见思烦恼断尽,即是四果阿罗汉,永脱三界,故说“心得解脱”。
  四十亿菩萨。于无上菩提住不退转。以弘誓功德而自庄严。
  这是讲大乘人所得的利益。大乘根性闻经则得大乘利益,小乘根性的得小乘利益,所以听经得什么利益,与自己根性有关系。比较明显的,如我在外讲净土经,遇到有些法师对我非常赞叹,对净土法门也很赞叹,但是他不修净土法门,因为根器不同。这样的法师值得尊敬,因为他不诽谤。如果赞叹自己,诽谤其他法门,即是属于邪见,就不只是根性不同。若只是根性不同,虽修其他法门,他也是正知正见。
  大乘菩萨“于无上菩提住不退转”,这是什么菩萨?以通途法门来讲,圆教初住菩萨,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这是不退转菩萨。可是修学念佛法门,只要对于这一部经典,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坚定信心,绝不动摇,现在虽然还是凡夫,讲到功行就等于圆教初住菩萨。圆教初住菩萨不退心,不为外面环境动摇,我也不退心,也不为外面环境所动摇,由这一事而论,与圆初住菩萨没有两样。所以,修此法门成就不退转的菩萨有四十亿之多。
  二十五亿众生。得不退忍。
  此句所说境界比前更高。‘不退忍’是无生法忍。我们把标准降低一点,佛在《仁王经》所讲的,五忍位菩萨始为‘信忍’。信忍是初地、二地、三地。由此可知,这一句所讲的是地上菩萨,前面所讲的四十亿是三贤位菩萨,十住、十行、十回向。这段是讲‘地上菩萨’一直到‘寂灭忍’。从初地到等觉位次的有二十五亿人,这是大乘人往生。而我们尚在下一段经文之中:
  四万亿那由他百千众生。于无上菩提未曾发意。今始初发。
  此文既不是声闻,也不是菩萨。我们不是菩萨也不是小乘,得益的人数相当可观,‘四万亿那由他’,比小乘得法眼净的人还多。小乘得法眼净的只有一万二千那由他亿。我们是不是这一类?在没有听到这法门之前,“于无上菩提”,就是指求生净土不退成佛,确实未曾动这念头。我当年学佛也没有动念要求生净土,这就是‘未曾发意’。“今始初发”。听到净土法门之后才欢喜发心,或者没听经之前也念佛,也发心。但所发心不恳切,不是真的,发心不纯,还会动摇,还会退转,还会懈怠,可见心不真、不切。听了此经之后,才真正发心,勇猛精进,依教奉行,生活、工作、处世、境界与往昔不一样了。今天愿我同学真正发心!
  种诸善根愿生极乐。见阿弥陀佛。
  觉悟的人应将此事当作自己这一生,生命中第一桩大事。这一生到此世间来干什么?就是求生净土,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要见阿弥陀佛。除这一桩事之外,没有第二桩事,这才是真正发心。“种诸善根”就是依照经典教训去做。佛教我们做的,我们就做;教我们不要做的,我们就不做。老老实实听话就对了,就是种诸善根。下文是佛为我们授记,此乃无比真实利益,不可思议!
  皆当往生彼如来土。
  一切众生,只要依此经道理、方法,遵从佛的教诲修行,将来决定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决定见阿弥陀佛,如《楞严经》上说的‘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各于异方次第成佛。同名妙音如来。
  ‘异方’就是指不同的方所。将来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成佛不必在西方世界。西方世界有阿弥陀佛,一个世界只有一尊佛。我们到那里去作佛?到他方世界。他方世界与我有缘的众生机缘成熟,希望佛来度他们,而我跟他们有缘,就像《普门品》里所说,‘应以佛身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我们就到那儿去示现‘八相成道’,作佛为他们讲经说法。“各于异方”,即是我们过去无量劫来,在无量无边的世界,已曾结了善缘。
  人生在世间,和一切众生要结善缘、结法缘,才会受到一切众生欢迎。你讲经,他喜欢听;别人讲经,他不相信。同样一句话,你说,他相信;别人说,他不相信。这是什么原因?是缘不同。他跟你有缘,他相信你;若跟你没有缘,他不相信你。由是可知,应当与众生广结善缘,广结法缘很要紧。万万不可结恶缘,恶缘则冤冤相报,没完没了,非常可怕!报偿则一世比一世痛苦。
  “同名妙音如来”。你在他方世界作佛,佛的名号,世尊在此也告诉你了,将来作佛一定是同名‘妙音’如来。我们现在使用的皈依证,法名皆用‘妙音’,就是依此经文所命的。将来你成佛称‘妙音如来’;你现在皈依,法名是‘妙音居士’,因果相应。展开这一部经典,念到此段经文,见到自己的法名亦在经中,这是何等的亲切!此经就是佛为我们说的。我现在是妙音居士,将来就是妙音如来。法名是从《无量寿经》得来的。
  第一次以‘妙音’作三皈法名是在新加坡。当时我正在新加坡讲此经,曾举办两次皈依,一次是在讲经的前一天,为大众传授皈依,没有用这法名。第二次是在正宗分讲圆满时,举行三皈传授,参加的同修有二百七十多人,我来不及起法名。忽然想到,去年我在北京时,黄老居士提示我一句话,他说‘皈依可以用同一个法名’,于是就想到经文后面有“同名妙音如来”,我接受黄老居士的建议,尔后三皈传授就用同一法名。所以,皈依二百七十多位同修的法名就有了。从此以后皆用此法名,这一部经典对我们来讲更是特别亲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静平等觉经》259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