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可以分成文字般若、观照般若,然后是相似、分证、究竟等等。我们刚开始听到的是文字义理,这时我们内心当中会对它产生初浅的信心,所以信跟智之间有这样的必然关系。这一种信我们不能说它是迷糊的,它用道理说服我,透过文字般若使我们产生胜解,由于这个胜解、深忍而相信它愿意照著去做。所以文字般若下面就是观照般若,完全照著它的方法来观察自心;这在平常我们生活中是没有的,我们有的是无明、习性,反正我要这样做就这么做。透过这样观照,依理去做后,产生的境界叫“相似”,渐渐能够出现跟法有一点相应的状态,这是透过前面的信心,内心渐次净化,也可以说是智慧渐次地增长,最后乃至分证、究竟,分证就是地上菩萨,究竟就是佛。所以信跟智有它首尾相关的根本条件在。
现在这些正确的理念在我们脑筋当中完全没有,我们无始以来所习惯的都是无明、惑业。对于理路或是经验上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事情,根本连知道都不知道,遑论其他。就算是知道了以后,要想真正走进去,也一定要有人引导。假定你对他不相信,能学得上去吗?这个是世、出世间共同的,特别是佛法。了解了这一点,就知道对学佛而言,“信”是绝端重要的。所以下面说当我们信心不纯净的时候,对佛法是不可能真正深入的。眼前这个时代好像信佛的人很多,对引领进入佛门的方便来说,我们还是很肯定及赞叹他,但是要想步步深入,普通的这种信心是不够的。以上是简单说明信的特点,这是最重要的根本,实际上本论一路下去,步步深入,所谈的问题无非都是这个。现在这里不细讲,只是先告诉我们信心的重要,用很多经论来印证,希望我们能够照著这个方法渐次去做,因为只有相信了才愿意照著去做,如果不相信是不可能照著做的。
科学上面有这种看法:你总要说服我,要讲道理我才相信你。这个是目前世间共同认可的,但实际上大有问题。我随便举一个例子来说,世间的科学家认为自己是在追求真理,对于真理是要讲清楚了我才相信。请问科学家们是讲清楚了、了解了真理后才相信的?还是从不了解,先相信、肯去学才了解的?如果不是先相信、跟著去学,他有没有机会了解?这是找不出一个例外来的,所以世间非常颠倒。我们虽然不是科学家,可是我们从小学习的过程也是一样,我们去学校念书,老师就告诉我们这个字这样写、这么念。你因为相信他才跟著他念,如果你不相信他,他告诉你这样念,你就不会跟著他,而是照自己的意思,这样你能学得好吗?老师叫你去做实验,你不相信他,自己做自己的实验,你可能学到老师的东西吗?本来世间对这个道理就是一片模糊,这个问题我们不去细谈它。将来一旦我们遇见这种状态,乃至于我们自己内心现起这种概念,如果了解了这个道理,会晓得这是烦恼来了。如果看见旁人这种情况的话,我们有机会可以指给他看,不过不一定能说服人家,我们要了解,真正烦恼来的时候不是用道理可以说服得了的,后面会告诉我们这个特点。但是在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认识这个行相,这个认识对我们有绝端重要的意义。
【《宝炬陀罗尼》云:(信为前行如母生,守护增长一切德,除疑度脱诸暴流,信能表喻妙乐城。信无浊秽令心净,能令离慢是敬本,信是最胜财藏足,摄善之本犹如手。﹞
先说“信”的功德。“信”的内涵是净心为性,如果我们并没有产生真正仰望的心,不照著去做的话,产生不了效果的,所以一开头一定先说它的功德。就像我们相信三宝,怎么会相信的呢?因为了解佛有无边的功德,而佛的功德是由于法,如法去做的是僧,我相信了这些,才会产生羡慕之心,所以要先讲这个好处。同样的现在讲信,信有什么好处呢?“信为前行如母生”,信是根本,就像我们任何一个人一定从母体出生,根本如果没有,后面就不必谈了。所以学佛第一个根本是从信出生的。出生了以后要守护,譬如刚出生的小鸟,如果母鸟不管它,那么小鸟非死不可。我们人乃至于一切生命,生出来以后不管他是不行的,不但要守护还要使他增长。同样地,所有一切佛法的功德都是从信而产生的。
反之,对于信最大的伤害,或者说能够障碍生信,使我们进不来的是什么呢?疑,怀疑。疑有两种:一种是跟净信相对的疑。现在这里指的是这种疑,这是个恶法。另外一种疑,譬如说我们想要理解,在没有清楚之前,想要追究到底,虽然我相信但又的确不太清楚,所以要把它弄清楚。这两种疑不太一样,前面这个疑是一种恶法,一定要靠净信心才能拿掉,没有其他的方法。我们通常会坚持:“你要说得有道理我才相信!”这种话根本是错误的,但是我们还振振有词。这种疑要拿掉,拿掉了以后才能够生信。“信为欲依,欲为勤依”,有了信心以后才愿意去做,而且会勤恳地努力去做,这个勤就是佛法里的精进。
精进有个特点,就是“于善、恶品,修、断事中,勇悍为性”。佛法里的精进不是普通的努力,有很多人做坏事也很努力,这个不叫精进。佛法的精进有一个特点,就是要修行善法,断除种种恶法,依照著佛法增长一切的功德,不怕一切困难地去努力,这个才是精进。当善法欲生起来了以后,就会努力去精进,精进的结果是“满善为业”,这个是信的功德,这样所有的善法才能够慢慢地圆满,能够这样才能度脱诸暴流(暴流就是生死轮回)。因此“信能表喻妙乐城”,这里用一样东西来比喻它--就像一个真正最快乐的地方。快乐有二种:有一种快乐是会失去的,而妙乐是究竟圆满不会失去的,透过信可以到达妙乐之地。
前面说信是心净为性,能够令我们内心的浊秽净除,实际上浊秽就是以我执为根本的种种烦恼。我执主要的行相是我见、我爱、我慢、我痴。慢心高涨的人,如果信心生起来了以后,慢心就会慢慢降低,乃至于最后消失,生起真正的恭敬。所以先有信才有敬,内心的高慢拿掉了,才能真正努力策励自己,这是非常重要的。前面说“我慢高丘,不出德水”,有了恭敬,慢的高山就拿掉了,然后功德的善法就进来了。信是这样地重要,所以说是“最胜财藏足”。财藏就是宝藏,这个宝藏不是世间的,世间的宝会被人家抢走,而这个是最殊胜的法财,没有一个人能够拿得走的。要到那个宝藏库里去需要脚,信就像两只脚;没有脚的话,虽然有宝库你也没办法去。最后是“摄善之本犹如手”,它含摄种种的善法,我们要想获得就要如实地去做;就像虽然有种种宝贝,我们还要用手来拿。上面是比喻以要到达一个宝库来说像脚,到达了要去拿像手,根本都在信上面。下面另外引经说明。
【《十法》亦云:“由何出导师,信为最胜乘,是故具慧人,应随依于信。诸不信心人,不生众白法,如种为火焦,岂生青苗芽。”由进退门,而说信为一切德本。】
导师是指佛,请问佛是怎么来的?是靠有信心而来的。换句话说任何一尊佛,他最开始的时候一定都是从信趣入佛法的。其次,我们现在要学佛,必须要跟一位老师,老师怎么来的?我们要有信心,愿意相信他,他才有可能引导我们,最后使我们成就像佛一样的功德。这里的具慧不是聪明,世间有很多人脑筋非常好、很机灵,乃至于能说善道,但是不一定有智慧。真正有智慧的人一定要依于信。没有信心的人不可能生白法(白法就是善法),如果没有信的话,白法生不出来;就像种子被火烤焦了,是种不出东西来的。法尊法师的演讲集里有一段话很有意思,他说种子烤焦了以后虽然不能生苗,但是没有害处,而且即使长不出真的苗芽,它还是可以吃;可是我们如果对三宝、业果不信的话,就会做坏事,这就很糟糕了。如果碰不到,也无所谓信不信,因为根本不晓得有这样东西。但是我们现在在佛门当中,如果能相信,就可藉由这个净信心来增长自己,因为靠著信心我们才能够如法去做,净化烦恼;否则烦恼现起的时候反而会自害害他。有信心就进,没有信心就退,所以说一切功德的根本是在信。
【敦巴请问大依怙云:“藏地多有修行者,然无获得殊胜德者,何耶?”依怙答云:“大乘功德,生多生少,皆依尊重,乃能生起。汝藏地人,于尊重所,仅凡庸想,由何能生。”】
看过《阿底峡尊者传》就知道,种敦巴尊者是阿底峡尊者的心子,是能够究竟传持阿底峡尊者法脉的唯一传人。他曾请问阿底峡尊者说:“在藏地有很多修行人,但是为什么修了半天,小小的功德有一点,殊胜的功德却没有呢?”尊者告诉他:“大乘功德能生多少,完全要依靠自己的师长。现在你们这些藏人(这里虽然是指藏地,实际上普遍都是如此,现在我们比起藏地又差了十万八千里),都把自己的尊重看成凡夫,在这种情况之下,怎么生得起功德呢?”下面就举一个实例。
【有于依怙发大声白:“阿底峡请教授。”如其答云:“哈哈!我却具有好好耳根,言教授者,谓是信心信信。”】
有人到阿底峡尊者前面请他教授,声音很大。这里为什么这样讲呢?世间人很讲究礼貌,而佛法里更是重视恭敬。当我们遇见一位真正的高人,乃至于一位大官或者什么的话,内心当中是不是会很谦下?世间尚且如此,我们现在要学出世间的佛法,居然对师长没有礼貌,可能学得好吗?我们平常很容易讲很多道理,但唯有真的实际上去做,才会体会得到。换句话说,这个人内心当中根本没有对师长的一分净信,所以毫无礼貌。因此阿底峡尊者就答:“哈哈!”这有它特别的意义,只能意会无法言传,你自己体验了才能够了解。勉强来说,这个人内心当中并没有从净信而产生的恭敬心,阿底峡尊者看到这一点,所以回答的时候,就说我耳根好得很,假定我耳朵不好,你大声地吼还有道理,但现在并不是这样,你不必这么大声吼。其中究竟深远的意义我们不知道,不过我们可以从这地方试著体会一下。
尊者说:“你不是要请教授吗?真正重要的教授是‘信心信信’。”什么是最重要的教授?你要有信心。这个信心、信信的内涵,我曾经问过藏系师长,在藏文本里面这两个是同一个词,重覆说是强调信心的重要性。以前没看到藏文本时,我的解释是第一个先说最最重要的是净信心,第二个再特别强调净信心的重要。你相信他,愿意照著去做,那自然而然你会有像他一样的成就。其实佛法的特征一定是这样的,因为佛法本来就是缘起之法,简单扼要地说,缘起就是指因、果种种转变的道理。在十二缘起当中,怎么样从因到果,有各式各样的可能性,哪一个业先感果,这一点我们是可以选择的,假定你相信佛法,内心以这个为主,你自然而然这一方面的果就呈现出来。所以如果有人讲了很多道理来否定佛法,一定要你说服了他,他才相信,这种人不必跟他讲,也可以说这种人善根不够。以我们学佛来说,这种是最可怕的恶友。刚开始学的时候,信是必须的条件,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样好像不讲道理,其实这个原则是共通世间的,就算科学也不例外。这一点我们要慢慢去体会,这个道理要讲给自己听,反覆照这样去想渐渐就会了解,也自然而然会从对我们最有利的那方面去看。后面为什么要讲观功念恩等等,其根本原因就在此。
要想做到后面的观功念恩,要靠信心。有了信心,自然而然愿意从功德面去观,就算他没有功德,你也可以看出功德来;反过来说,就是他有功德,你也看不见,也不愿意去看。对我们学佛的弟子,有一个明确的榜样,就是在《法华经》上面,世尊说他最感谢的人是提婆达多。请问世间的人还有比提婆达多更恶劣的吗?世间上是不可能找到第二个提婆达多的了。换句话说,世间最坏的坏人,佛却觉得他是大恩人,而我们现在学佛的人,居然看出去都没有一个恩人,那到底是我们错?还是哪里有问题?在这一点上面,当年我的老师曾经从各方面教诫过我很多道理。我们现在看很多事情,以世间科学上的说法,就是我们自己的知见、认识的投射;或者拿佛法来说,我们是用识去认识一切事物的,可是我们的认识作用是个染污识,就像戴了有色眼镜,怎么能看得见外面的真相呢?所以透过佛法了解这一点以后,我们就不会随顺自己的烦恼,做这种莫名其妙的挑剔;而且也只有一个办法--相信佛告诉我们的,然后亲自去证明这件事情。这个非常重要,一定要去证明,不能不证明,所以说“智为能度”。一开始接触时,是因为有一个完整的理论说服我,进来了以后,还要努力照著他的方法去做来证明它,这一点要非常重视。
【信为极要。其信总之亦有多种,谓信三宝、业果、四谛。然此中者,谓信尊重。此复弟子于尊重所,应如何观。如《金刚手灌顶续》云:“秘密主,弟子于阿阇黎所应如何观,如于佛薄伽梵即应如是。其心若如是,其善常生长,彼当速成佛,利一切世间。”诸大乘经亦说应起大师之想,毗奈耶中亦有是说。此诸义者,谓若知是佛,则于佛不起寻求过心,起思德心。于尊重所,特应弃舍一切寻察过心,修观德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菩提道次第广论》-日常法师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