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文化 > 佛缘福音 > 正文

《菩提道次第广论》-日常法师55

【能不能现一切至言皆教授者,唯是于此修习道理,获与未获决定知解,随逐而成。】

  在甲二当中曾经说明,本论真正的殊胜有四个主要的特点,其中一个就是“一切圣言现为教授”。我们所以不能运用经论修行,并不是说这些经论之中不讲教授,这些都是教授。但是因为我们善根不够,所以必须要经过释论,乃至一步一步越来越浅显的解释。即便眼前没办法了解这些深厚的内涵,但是浅的地方如果走对了,一步一步深入下去,总有一天能够了解最深的。我们眼前条件不够,对深的不懂,如果不依著正确的方法渐渐地净除罪障、集聚资粮,还要去毁谤造种种罪,那永远没希望,这是我们应该知道的。
  所以在前面告诉我们,首先应该亲近善知识,对于整个修行的道次有个了解,对于现在能够修的就修,不能修的也不要因此而弃舍,应该净除罪障、集聚资粮,将来自然一步一步就能深入。来修行的目标是要成佛,但成佛不是那么容易,所以必须从下面一步一步依次第增上。就像念书一样,我们希望把所有该念的书都念完,却不可能一口气马上去念博士,还得从幼稚园、小学、中学、大学一路上去。我们现在犯的毛病,就像刚刚进了幼稚园,竟然把所有大学、中学的课程全部毁掉了不要,说幼稚园就可以了,哪有这样的道理?所以我们应该根据所了解的道理,随分随力地先在理论上面弄清楚,然后再照著它一步一步如法行持。对于这整个修行的道理,能够获得决定知解的人,他就能正确地行持;不能获得正确知解的人,就会出错。

【况于法藏诸未学者,纵于经咒广大教典,诸久习者,至修道时,现见多成,自所学习经论对方。此亦虽应广为决择,然恐文繁故不多说。破于修理诸邪分别,已广释讫。】

  就算是学了很多的人,如果对于这个道理没有获得确定的认识的话,也很可能会出错,何况是连学都没有学的人。很少人在末法的时候有机会真正地深入,就算偶然有机会,但是佛法的道理又不那么容易懂。你们是不是曾经都多少看过佛经,懂吗?不懂!经不懂,论不懂,律更不懂,这是末法的现象,正因为我们以前没有积资粮、净罪障,所以产生这种现象。因此祖师提出这样的一个方便:现在我们没有办法学,那赶快念佛,希望到极乐世界,见到佛了以后再好好地学。这是非常善巧的一个法门,我们应该惭愧因为以前没有好好学,所以现在拚命念佛,到了那边才有机会。
  可是很不幸地,我们又犯了一个错误,照理像这种情况的话,应该自觉惭愧拼命念佛,结果我们很多人也是嘴巴上面讲:“现在是末法,没时间了,除了念佛以外什么都没用,你们不要去学别的了!”因为自己内心被烦恼所使,教别人什么都不要,乃至不要学佛法,其实他脑筋当中没有一样放得下;因为没有学过正确的方法,不知道烦恼是什么,更谈不到烦恼的对治,所以随顺著烦恼转。结果连最简单的念佛法门也用错了,反而以这个去排斥佛法,自己也没有真正去念佛。这是时下很容易犯的一个很大的错误。我之所以这样说,因为我自己当年也是这样,我曾经很努力地念过佛,而且多少有一点小小的体验,因为经常听见人家这样说,所以看见别人学教就劝他:“你千万不要学别的!读这些经论都没有意思,你什么都不要管。”这个就是末法的致命伤。所以这个地方说对于法藏没有学过的人就会产生这样的流弊,这是一类。
  另外一类,是对于教典(不管是显教、密教)曾经有长时熏习的这些人。照理说,如果他条件够的话,经过了熏习,应该认识像前面的这些道理,就是修之前必须要思,思之前必须要闻。先亲近善知识去听闻,听闻了以后去思惟,然后根据所听闻思惟的去修行,这是必要的因果次第,环环相扣的。可是等到他真正修的时候,前面所学的经论上的道理却不要了,结果变成“现见多成,自所学习经论对方”,经论上说要向这个地方走,可是他修的时候却向那个地方走,就是前面所说的跑马喻,以我们来说是开车喻。开车前看了半天地图,告诉你向东走,你正开车的时候却向西走,完全跟那张地图相反了。我们现在很多人犯这个毛病。
  真正要说明的话,还有很多道理。实际上也应该很广泛地好好决择,但是因为太繁,所以不再多说了。上面这些,就是详细地说明破除修行邪执的道理。

【今应显示,如前所说,如理依止善知识之弟子,尊重应当如何引导之次第。】

  甲一、甲二、甲三讲完了,甲四是怎样正确地引导学者修学的次第。修学的次第当中,第一个道的根本是亲近善知识,前面已经说了。现在要说既亲近以后,老师怎么样去引导弟子修行的次第。

    暇满

※﹝第二、依已如何修心之次第分二:一、于有暇身劝取心要,二、如何摄取心要之理。﹞

  这分两部分,先简单地说一下。修行必须要利用身体,能修行的这个身体叫有暇身。我们得到了应该善巧地利用它去做应该做的事情,而真正应该做的事情就是修心,所以此处分两部分。通常我们做事情都要用工具,就像要到高雄去,需要交通工具。假定我们要的交通工具是一部车,也花了好大的气力得到了这部车,那么得到了以后,不能停在这里玩这部车,玩了半天人还在原处,高雄却没去。这两点主要的就是告诉我们这个。

※﹝初中分三:一、正明暇满,二、思其义大,三、思惟难得。初中分二:一、闲暇,二、圆满。今初﹞

  于有暇身劝取心要分三部分:首先说明暇满是什么,然后说明它有很大的意义,而且非常难得到。平常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一个很有力的工具,《论语》上面有两句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现在修行也是一样,需要的工具就是暇满身。
  三界之内都在生死轮回的大苦当中,没有一个有情例外,大家都希望离苦得乐,而唯一的办法是修行。问题是,人人都想离苦得乐,却人人不知道要修行。现在我们知道要修行了,修行所需要的工具,也就是我们这个暇满身,因此这里先说明所谓的暇满身是什么样的内涵。得到了以后,如果好好地修行,的确可以离苦得乐,这就是义大,意义是无比地重大,因此策励我们努力修行。此外它非常难得,了解了以后,我们就不愿意去浪费了。现在看第一个正明暇满。这里面又分两个:第一个叫暇,第二个叫满。

【如《摄功德宝》云:(由戒断诸畜趣体,及八无暇常得暇。(谓离八无暇即是其暇,八无暇者如《亲友书》云:(执邪倒见、生傍生,饿鬼、地狱、无佛教,及生边地懱戾车,性为騃哑、长寿天。于随一中受生已,名为八无暇过患,离此诸过得闲暇,故当策励断生死。(】

  首先引《摄功德宝》及《亲友书》来说明暇满。什么样的情况下才能得到暇呢?由戒。要持戒才能够“断诸畜趣体”,畜趣体就是畜牲以下的恶趣,可见持戒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根本。不但离恶趣而且要得到人身,得到人身还要能够远离八无暇。“暇”是专门名词,它的解释是用反显的方式来说,离开八无暇就是暇。那什么是八无暇呢?就是下面这八种,具任何一种就不可能修行,因为没有时间、没有机会修行,所以叫无暇。
  第一个执邪倒见。就是说见解上面是颠倒的、偏邪的,如果执持这种见解的话,没机会修行,这个是人当中才有。现在世间很多人讲究科学,科学有它对人类贡献的那一面,也的确有它的内涵,可是现在很多自认为相信科学的人,往往对于看不见的就不相信,认为没有前世后世,实际上这是一种断见。佛法讲的因果是贯穿三世的,执著这种邪见的话,就不可能正信缘起性空、业感缘起的必然道理。可是他自己觉得很有道理,所以虽然得到了人身,却不可能修行佛法。
  下面是傍生、饿鬼、地狱,这是三恶道。还有无佛教,虽然没有生到恶道,可是没有佛出世,那也不行。现在叫贤劫,当中有一千尊佛出世,好像有很多,实际上贤劫是非常长远的时间,一千尊佛是很有限的,所以极大部分的时代是没有佛出世的。没有佛出世、没有佛讲的法,我们就不知道佛法,这样的话也没有办法修行。还有生边地懱戾车,虽然有佛出世,但是佛法要能够宏扬必须靠四众弟子,所以有跟佛出家修学的佛弟子及在家拥护的居士,这个地方才有佛法。没有佛法的地方叫边地,譬如说佛出世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当时在印度很多弟子跟在佛旁边,但那时佛法还没有流传到汉地,那就是边地的状态。现在汉地有佛法不算是边地了,非洲没有佛法,所以还是边地。“懱戾车”是印度话,就是下贱地,生于边地懱戾车是第六种无暇。
  “性騃哑”就是痴痴呆呆,这种人即使有佛教,也有四众游行,可是脑筋迟钝,也无法学佛,这是第七种。最后是长寿天,生到天当中也不行。生在这八种当中是没有机会修学佛法的,要离开了这八种无暇的障碍才有机会修行。所以一旦能够得到的时候,应该努力策励自己好好利用这个暇身来断生死,不但为自己还要帮助别人。

【此复若无四众游行,是谓边地。愚哑缺耳,断支节等名根不具。妄执无有前世后世,业果、三宝,是邪见者。无佛出世名无佛教。四中初二及最后者,不能了解应取应舍,第三不能信解正法。三恶趣者,极难发生修法之心,设少生起,亦因苦逼不能修行。】

  人中的四样当中,边地、根缺(譬如眼睛不行、脑筋迟钝等),还有无佛教,这三种情况下根本不能了解真正应该取舍之事;第三执邪倒见,虽然脑筋清楚也听得见,可是不能正信佛法。至于地狱、饿鬼、畜生,这是绝不可能修行,就算偶尔生起一点点修法之心,也因为有很大的痛苦逼迫著而无法修行。不要说堕落到地狱或鬼道当中,畜生是重愚痴也不谈,就算在人当中,了解了以后也觉得应该修行,可是又有两种情况:其中烦恼先不谈;当你很想去修行时,一下子牙齿痛,一下子头痛,苦得要命,能不能修行啊?在人当中条件这么好,稍微有一点痛苦都不行,何况在地狱、饿鬼、畜牲,那种非常强大的苦逼下,还能修行吗?

【长寿天者,《亲友书释》中说是无想及无色天,《八无暇论》中,亦说常为欲事散乱诸欲界天。】

  最后一个是长寿天。长寿天有两种:一种是指无色天,另一种说法是色界中的无想天,在无想定当中,寿命是五百大劫。他是在人间修到了无想定,死了以后便生到无想天。刚去的时候脑筋还会动,但一到天上,脑筋就不再动了,一直到满五百大劫,他脑筋又动了,可是一动就掉下来--死了,生命非常长,可是毫无意思,这是最可惜的。修“定”很不容易,修成了却白白浪费了五百大劫。五百大劫是非常长远的时间,我们不妨想想,你迷迷糊糊地睡著了,也许睡一小时,也许睡五小时、十小时,醒过来的时候,一小时跟十小时有没有差别?一点差别都没有。那么长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我们花了好大的气力去修行,结果如果是这样,是最没有意思的事情。
  另外《八无暇论》当中,说欲界天也是无暇,因为欲界天的天人有很大的福,一天到晚忙著享福,即使想修行,也绝不可能修,因为太快乐了,我们没生到天上不能体会。在世间要做一件事情都必须具备很多条件,何况修行!假定你是工人,或是农夫,虽然有强健的身体,但是为了赚钱会无暇修行。反之,如果你有很多钱也不必忙别的事情,身体也很强健,照理说应该可以好好地修行了吧?但是看看那些有钱人,他们一天到晚忙些什么?玩,真是颠倒!有趣的是他们以世间的眼光来看我们,也觉得我们这些人很颠倒。他们一会儿玩这个,一会儿玩那个,例如玩高尔夫球,据说买一张高尔夫球俱乐部的会员证就要花几百万。赚几百万要多辛苦,但人就会这样,花好大的劲去做一些对生命没意义的事,如果以佛法的眼光去看这件事,简直是荒唐,而欲界天的特点就在这里,这现象值得深思。看人家容易,但是要注意自己是否也在种这个因,有的话一定要改善。还有,不要讥笑人家,而是要以这种现实的例子来策励自己,将来成就了要帮助他们。

【无想天者,《对法》中说,于第四静虑广果天中,处于一分,如聚落外阿兰若处。除初生时及临没时,余心心所,现行皆灭,住多大劫。无色圣人非是无暇,故是生彼诸异生类,以无善根修解脱道,故是无暇。恒散欲天,亦复如是,故说彼等亦名无暇。如《亲友书释》云:“此八处中,以无闲暇,修作善品,故名无暇。”】

  这就是刚才讲的那种状态,无想天的状况是刚去的时候心会动一下,死的时候再动一下,根本不能修行。看到这里就想到前面所谈的“无分别”,如果修行是为了求无分别,这个状态岂不是最好的无分别?如果这样的无分别真的就是学佛所要追求的,那这样岂不是成了佛吗?所以这是一种很大的错误。前面说的长寿天是包含欲界、色界、无色界。“异生”就是指凡夫。圣者也有生到欲天、色天和无色天的,但他们不是无暇。所以这里特别说明是指我们凡夫,因为凡夫在那种情况下没有机会修解脱道,所以称它为无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菩提道次第广论》-日常法师55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