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文化 > 佛缘福音 > 正文

《菩提道次第广论》-日常法师109

【又僧伽中,若诸菩萨补特伽罗,是极大力善不善田。《能入发生信力契印经》说:“设如有一由忿恚故,禁闭十方一切有情于黑暗狱。若有忿恚背菩萨住,云不瞻视此暴恶者,较前生罪极无数量。又较劫夺南赡部洲,一切有情一切财物,若有轻毁随一菩萨,亦如前说。又较焚毁殑伽沙数诸佛塔庙,若于胜解大乘菩萨,起损害心,发生嗔恚,说诸恶称,亦如前说。”】

  出家人当中,如果他是个发心的菩萨,或者受了菩萨戒,那力量更大,最大的就是这个,对他造善就是善田,造不善就是恶田。所以经上说:假定有一个人由于发了嗔心,把十方世界所有的人都关在黑暗的牢狱里,这罪非常可怕。另外有一个人对菩萨发了嗔心,背著他、不看他,觉得这家伙真讨厌,这对我们来说是很平常的一件事情,可是假如对方是菩萨的话,那就非常严重!这个罪比起前者要重太多、太多。
  殑伽沙就是印度恒河的沙,细而白,数量无量无边。佛的塔是非常大的大福田,你去供养小小的东西,就生无量的福,如果造了一整个的塔,那福有多大!如果把它毁掉,这是何等可怕!现在不是烧掉一个,是像恒河沙数那么多,这是无法想像的大罪恶。可是如果有一位胜解大乘的菩萨,所谓胜解大乘,还不是登地菩萨,是指他已经发了世俗菩提心,或者发了世俗菩提心之后随分随力修定慧的菩萨,如果你内心当中嗔恚他,这非常严重,比焚毁殑伽沙数诸佛塔庙还严重无数倍。
  现在问题来了,他是个菩萨我们并不知道,我们最可怕、最愚痴的就是这样,所以为什么要好好地学。有人说不知者无罪,请问:譬如有一张很值钱的钞票、一块黄金,或者非常值钱的金刚石,可以值上几百万、几千万,你不知道把它丢了、烧掉了,您能不能说不知道所以就不算烧掉、丢掉,有没有这样的事情?以世间犯罪来说,分民法跟刑法两部分,刑法你固然没有犯,但是依民法弄坏了就得赔,这么贵重我们怎么赔得起!想到这点,正因为我们无知,所以要赶快认真学习,在学习的过程当中,特别要防范增上慢还有宽宥自己。

【《能入定不定契印经》说:“若剜十方有情眼目,由慈心故令眼还生,及将前说一切有情,放出牢狱,悉皆安立转轮王乐或梵天乐。如次若于诸能胜解大乘菩萨,净信瞻视及由净信乐欲瞻视,称扬赞叹,较前生福极无数量。”】

  前面是对胜解大乘的菩萨发嗔心,不愿意看他,背对著他。现在反过来是我相信他,因此就很欢喜地看他、称赞他、赞美他,这样会得到非常大的福德。平常我们很容易以自己凡夫的心去衡量他人,看他人不对,所以说最严重的就是“学我”。我们应该了解凡夫心的局限,要真正好好学佛,才有可能转得过来。平常很多脑筋好的人,往往就在这上面犯了非常严重、非常可怕的罪过。

【《极善寂静决定神变经》中亦说:“较诸杀害南赡部洲一切有情,或尽劫夺一切财产,若于菩萨所修善行,下至抟食施诸旁生,而作障难,能生无量罪。”故于是处,极应防慎。】

  下面又有个比较。就造业来说,杀蚂蚁的罪较轻,杀狗、杀牛的罪较重,如果杀人就更严重了。现在说把南赡部洲所有的人都杀光,或者把他们所有的财物全部抢来,这是何等严重的恶业;但比起另外一种情况:菩萨在好好地修行,譬如施食,哪怕他只拿很小的东西布施给一个旁生,我们如果去障碍他,不让他做,虽然我们并没有伤害那位菩萨,只是阻碍他修善行,这个时候所犯的罪是无法衡量的,比前面杀一切有情的罪更深重。
  以上是具力业门当中的第一个,由福田门故力大,福田是专门指我们所对的境来说的,是造业当中事、意乐、加行、究竟中的“事”。这里告诉我们,这几个境有特别强大的力量,所以对这种对象所造业的力量也非常大。因此凡是这种地方,我们应该非常认真,好好谨慎防止,不要去犯。第二所依门力大,原则上是讲我们的意乐方面。

【由所依门故力大者。谓如铁丸小亦沉水,即彼成器虽大上浮,说智不智所作罪恶,而有轻重。】

  造罪的时候,同样以身口意造业,可是罪的轻重却有差别。就像即使很小的一粒铁丸,掉到水里马上下沉,如果把它制成器皿,比如锅子,比起那小铁丸大很多,但是它却会浮在水上。同样地,我们以身口意造业,如果有智慧的话,虽然业很大,却可以不沉下去(指堕落),乃至于可以派上用场,所以智慧是非常重要的。佛法真正讲的就是智慧,不过注意哦!智慧不是脑筋好,脑筋好可以帮助我们生起智慧,这是事实,但是脑筋好并不是智慧。

【此因相者,《涅槃经》说,诸愚痴者,如蝇粘涕不能脱离,虽于小罪不能脱离。由无悔心不能善行,由覆藏过,虽先有善为恶染污。故应现受异熟之因,变为极重那落迦因。又如少水投盐一掬,则难饮用,或如欠他一文金钱,不能还偿,渐被逼缚受诸苦恼。】

  这个原因依《涅槃经》说,就像苍蝇被它喜欢吃的涕粘住了就脱离不了,愚痴的人造了很多小罪而被小罪所牵。这是因为他虽然造罪却并不了解这样做是错误的,因此也就不会生悔,这是我们一般人最容易犯的第一个错误,由于没有悔心,所以不能行善。其次,造了罪还要覆藏,由于覆藏,虽先有善为恶染污。
  关于覆藏,文字很容易懂,内涵却很不容易懂。岂但是佛法,其实儒家也是这样。《论语》上面有几句很有名的话,“小人之过也必文”,小人有过失一定要掩饰,君子则不是,“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君子有过失,人人都看见,因为他不会遮掩,遮了就看不见。这是说出理论,事实呢?我记得有这么一件事情:陈司败问孔老夫子:“昭公知礼乎?”孔子回答:“知礼。”他反问孔子:“昭公娶同姓的女子为妻(那时候的礼节是不允许的),如果昭公知礼的话,还有谁不知礼?”孔老夫子听见了,说:“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这件事情从表面上去看,是孔老夫子犯错了,仔细去看,我觉得孔老夫子没有犯错,因为昭公是他的国君,以一个国家来说国君最尊,以家庭来说父母最大,人家说你的国君或父母的过失,当然是应该为他掩饰,所以孔夫子是有道理的。要是普通人遇见这种情况一定讲很多道理,孔老夫子不讲道理,他却说:“丘也幸(我真有幸啊)!苟有过,人必知之。”
  我为什么讲这个特点?因为凡是世间、出世间的圣人皆是如此。一般凡夫没有理由,还要想尽办法掩饰,有很多人很巧妙地转了个弯来掩饰。孔老夫子的确有理由,但当别人指出他的过失时,他不会责备别人不懂礼貌,不会狡辩:我这样做才是如理行。孔老夫子这样做是有很多原因的,因为即使对方说错了,你把他挡住,以后人家就不愿意跟你说了,这就是挡住别人来向你进谏,以及自己能够学习的机会。
  所以孔老夫子说他自己有几件事情是最担忧的:“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他担忧好的事情不能去做,晓得不善却不能改;而我们晓得不善,竟马上把它掩藏起来,这就是智与痴的根本原因。但愿我们好好地互相策励,只要我们能真正改过,“人皆仰之”。另一方面,就算想尽办法掩饰,人家还是看得很清楚,既然你掩饰了,人家又何必讲呢?反过来说,看见人家掩饰过错,你虽然没讲,可是你会不会因为他掩饰了,就觉得他对?还是你心里面更是觉得:“唉,这个家伙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这是我们要很认真思惟的。因为不能改过迁善,先前的善业又被恶所染污,所以本来很小的罪在此生受掉就算了,结果却因为自己非常重的愚痴,没有智慧,就变成眼前不受,可是将来堕落到最可怕的地狱里边。

【又说五相,虽是当感现轻异熟,能令熟于那落迦中,谓重愚痴、善根微薄、恶业尤重、不起追悔、先无善行。故说轻微是指智者,能悔前失、防护后过、不藏诸恶、勤修善法、诸恶对治,若不修此妄矜为智,由轻蔑门,知而故行,是为尤重。】

  由于这五相,造了轻的恶业却会在地狱受苦果。这地方点出来所依门是智慧。下面五点指出真正有智慧的人的作法:首先,万一做错了,他能够追悔。实际上我们是无法避免过失的,必须要了解这个特点。不要说佛法这么深广,即使以世间法来说,《论语》告诉我们:“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犯错而不能改,这才是真正的过失。照理说我们犯了过,晓得了应该马上改,就怕自己不晓得,人家愿意告诉我,“啊,真高兴!”因为这样我们才有机会改。我们现在的致命伤,是犯了过还要想办法掩饰,人家告诉我了还不愿意听,这个是我们学不上去真正的根本原因。所以了解了以后,对以前造的恶要去追悔。前面说过业会增长广大,你追悔的话,那个业就不再增长,只要不增长,它就不一定受报。这才是我们真正学佛的佛弟子应该注意的。假定有好脑筋用在这里就对了,这时好脑筋就帮助我们增长智慧。往往是有好脑筋的人却不好好地从这地方去做,对法不重视,知道了还故犯,那是更严重。对于这点,但愿我们每一位同学好好地策励。

【《宝蕴经》亦说:“三千所有一切有情,皆入大乘,具轮王位,各以灯烛器等大海,炷如须弥,供养佛塔,其福不及出家菩萨,于小灯烛涂以油脂,持供塔前,所得福德百分之一。”此中意乐,谓菩提心及其福田俱无差别,然所供物,殊异极大,是所依力极为明显。】

  这是第二种所依,《宝蕴经》说,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有情全部进入大乘,都具有转轮王这样高的地位,然后各以灯烛,量像大海水那么多,灯烛的炷像须弥山那么大,这么多的人以这么多的东西去供养佛塔,这个福大得不得了,但不及出家菩萨作小小的供养。前面是一切有情趣入大乘,他们都是菩萨哦;后面那也是位菩萨,不过是出家的菩萨,这个出家菩萨以小小的灯烛供养佛,福德比这么多的在家菩萨大。以意乐而言,出家、在家都是发了菩提心的人,福田都是佛塔,出家菩萨供很小的东西,在家菩萨这么多的人,供这么大的东西,但功德却是出家菩萨大。为什么?所依门力大-依戒。前面所讲的是依智慧,第二个是依戒。

【由是道理,则无律仪与有律仪,同是有中,具一具二具三之身,修行道时,显然后后,较于前前,进趣优胜。如诸在家修施等时,受持斋戒律仪而修,与无律仪所修善根,势力大小,亦极明显。】

  所以很明显的,差别在所依的戒。这个戒有三种,我们可以用不同的角度去看:一个是别解脱戒,一个是菩萨戒,一个是密乘戒;另外一种说法:一个是摄律仪戒,一个是摄善法戒,一个是饶益有情戒。越后面的戒越深越广,所以修道的时候,得到的功德越大,那就是所依门力大的缘故。以在家人来说,受一日一夜的八关斋戒所修的善根比起未受戒时,前者的功德也远远超过后者。

【《制罚犯戒经》说:“较诸世人,具十不善,经百岁中,恒无间缺所集众恶。若有比丘毁犯尸罗,仙幢覆身,经一日夜,受用信施,不善极多。”亦是由其所依门中,罪恶力大。《分辨阿笈摩》亦云:“宁吞热铁丸,猛焰极可畏,不以犯戒身,受用国人食。”通说犯戒及缓学处。】

  上面说具戒而行善的话功德极大,但反过来说,以受戒之身造恶业的话,罪过也是一样极大,因为它是具足大力量的,造善业可感得极大的乐报,造恶业则感得极大的苦报,这是我们要了解的。戒有这么大的功德,你受了以后,小小的持守就有绝大的功德,小小的违犯也有很大的损害,此处特别是说明这一点。所以戒律上面告诉我们:宁愿吞热铁丸,千万不能以犯戒身去受用人家的供养。万一我们犯了怎么办呢?要忏悔,对初学佛法的人来说,忏悔非常重要。
  看了这个可能有很多人会说:“这么严重,好可怕哦!我不敢出家,不敢受戒。”条件不够的话,的确不要;可是一般人来说,如果具足条件的话,那不要怕。经论上面告诉我们,虽然你不受戒就不会因犯戒而堕地狱,可是不受戒的话,你没有这个善根种子,要走上去是非常困难的。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佛在世的时候,凡是要出家的人,佛陀的弟子们都要观察他有没有善根。没善根是不可能出家的,因为没善根,你出了家也是不可能修行,如果做了坏事更是要堕落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菩提道次第广论》-日常法师109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