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文化 > 佛缘福音 > 正文

《菩提道次第广论》-日常法师107

【嗔恚心中。事想烦恼,如粗恶语。等起者,乐打等欲,云何令其遭杀缚,若由他缘,或自任运耗失财产。加行者,即于所思而起加行。究竟者,谓于打等,期心决定或已断决。】

  嗔的等起就是内心当中想要伤害别人,或者打、杀,或者别人遇见一些不幸的事情,他已经很不好了,你还幸灾乐祸,希望他损失财产等。加行是脑筋当中不断地想这件事。究竟跟前面一样。

【此亦有五,全则圆满,缺则非圆,谓具五心:一有憎恶心,谓于能损害相,随法分别故。二有不堪耐心,谓于不饶益不堪忍故。三有怨恨心,谓于不饶益数数非理思惟随念故。四有谋略心,谓作是念何当捶挞,何当杀害。五有覆蔽心,谓于嗔恚不觉羞耻,不知过患,及与出离。】

  嗔恚也有五相圆满。第一是对所嗔的对象,心里面老是钉在那上头。其次是心里老是放不下。同样地我们对于所贪的东西也是会放不下,一心想获取;嗔的东西放不下是希望他受害,两个方向正相反。第三是对于所嗔的对象心里面有怨恨,还想继续去伤害他。谋略心就是动脑筋想去伤害对方。覆蔽心也是一样,对自己的嗔心,不会感觉这是不应该做的而生起羞耻心,不晓得它的害处,这两个都是共世间的,至于出离,这是出世间的。

【仅成损害心者,谓作是念彼于我所,已作正作,诸无义事,故我于彼当作无义。尽其所有几许思惟,尔许一切皆损害心。如是愿他现法丧失亲属资财及善法等,及愿后法往恶趣中,亦是损心。】

  有一些不是圆满的嗔心,仅仅是损害心,就是说他对我做很多毫无意义的事情,伤害我,所以我也要同样地去报复他、伤害他,只要这种念头在,都是损害心,虽然不圆满,但是已经犯了。总之想要损害别人,希望对方现在或将来不好,这些都是损害心(就是不圆满的嗔恚心)。

【邪见。事者,谓实有义。意乐分三,想者,谓于所谤义,作谛实想。烦恼者,谓三毒随一。等起者,谓乐诽谤欲。】

  事就是所诽谤的事。十恶业当中的邪见,与根本烦恼当中的痴和不正见有一点不太一样,十恶业里的邪见所包含的范围比较狭,烦恼当中的痴跟不正见范围很广,三界中都有。这里的邪见就是诽谤实有义,世间有很多因果缘起的法则,这是世间真实的情况,但他把它否定掉,所以是断灭见。印度有一种外道叫断见外道,他们认为四谛、三宝、业果等,这些真实存在的事情都是没有的,这就是他所诽谤的对象。意乐跟前面一样分三部分--想、烦恼、等起。想是认为以有为无的诽谤是正确的。烦恼就是贪嗔痴三毒中随便一种;等起就是内心当中有这种好乐,欢喜诽谤。

【加行者,即于所思策发加行,此复有四,谓谤因、果、作用、有事。诽谤因者,谓云无有妙恶行等。诽谤果者,谓云无有彼二异熟。】

  这个邪见的加行就是把内心所思想的变成一种诽谤的行为,因为诽谤的对象不同而分成四种。总说起来,世间所有事实的真相就是因果,也就是造了业一定会感果,这当中又分成几个特点,一个是从因去看,一个是从果去看,一个从因果的作用内涵去看。所谓谤因,就是他不承认善行、恶行是快乐、痛苦的因,或认为根本没有因。我们晓得要去除痛苦就要避免造恶业,希望快乐就应该造善业,快乐、痛苦一定是之前造了善恶因才感得的,现在他说没有这样的事情,所以说这是谤因。反过来,诽谤果就是认为造了这个因没有这样的果报,异熟就是果报。

【诽谤作用分三:诽谤殖种、持种作用者,谓云无有若父若母;诽谤往来作用者,谓云无有前世后世;诽谤受生作用者,谓云无有化生有情。谤实有事者,谓云无有阿罗汉等。究竟者,谓诽谤决定。】

  诽谤作用就是诽谤从因到果当中必然的作用。我们人是由于自己的识加上父精母血而形成的,所以父是殖种,母是持种,这个是事实,他也否定这个。或者是否定从前世到后世这个因果作用。当我们死亡以后会化生为“中有”有情,他也认为是没有的。印度的断灭见者有这种说法,他们认为这些都是没有因的,只是碰巧形成的。谤有四种,总之都是谤缘起法则当中的从因到果,因为根本上否定这一点,所以这里边的几样东西他也都否定,甚至对于对缘起法则已认识清楚,能够解决问题的真实圣者都否定掉。邪见是恶业当中最重的一种。以上是加行。当他确定以为如此的时候,就是邪见。
  科学的精神很可贵,可是也偏向于这方面。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科学都是这样,我只是特别指出学科学基本上应该有的原则--对于无法了解的事情,只能说“存而不论”;可是现在很多学科学的人犯了一个错误,简单地说,除非能证明它不存在,才能够否定它,但现在没办法证明不存在,只是没办法看见它存在而已,这并不构成足以否定的条件。就好像房子外面的东西我们看不见,只能说我没有看见,我不知道,但是我们很容易犯一个错误--认为自己看不见的东西就是不存在的。如果想法偏于这一类的话,那就是这里所说的邪见,是恶业当中最糟糕、最可怕的。

【此亦由于五相圆满,谓具五心:一有愚昧心,谓不如实了所知故。二有暴酷心,谓乐作恶故。三有越流行心,谓于诸法不如正理善观察故。四有失坏心,谓谤无布施爱养祠祀妙行等故。五有覆蔽心,谓由邪见不觉羞耻,不知过患及与出离故。此五若缺,则不圆满。】

  邪见也有五相圆满,第一个愚昧心,对于所知道的事情,并不正确地了解。不但如此,还喜欢作恶。已经很笨了,又不晓得自己笨,还要去作恶,也不去善巧观察。如果我们能够好好地认真观察,是可以体会得到的。第四就是内心当中对布施、祠祀这些事情,作意地去诽谤。
  贪、嗔、邪见都有五相圆满,现在我们从文字上面了解它比较容易,而实际上我们平常非常容易犯。假定我们了解了覆蔽心的行相,自己能够察觉到那最好。“不觉羞耻,不知过患,及与出离”的内心行相我们要了解。学了佛以后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就是学“我”,以“我”去解释,自己还觉得很对!自己一觉得对,就察觉不到其实自己对佛法这么深奥的道理是不懂的,羞耻心也就消失掉了。对佛弟子来说,这一点是相当重要的!我自己一生就常常陷在这个地方,刚开始根本不知道,后来我看看很多同学,大家都是这样。我们现在学佛了,能够遇到这样好的教法,却陷在文字理论上面,怎么一步一步突破这个,这是我们眼前应该注意的一个特点。文字了解了以后,怎么样去了解文字所指的内涵;了解了文字所指的内涵,还要努力地精进对治,这是对我们眼前来说非常重要的。

【虽其邪见复有所余,然唯说此名邪见者,由此能断一切善根,随顺诸恶,随意所行,是为一切邪见之中极重者故。】

  刚才说到六根本烦恼当中的不正见,真正说来,邪见还有其他的,它所包含的范围很广,乃至于根本烦恼当中的贪嗔痴也很广。现在这个十恶业之中的邪见为什么特别指出来呢?因为这个能够断一切善根,这是最可怕的,善根一断,恶业一定跟著来,所以这个是邪见当中最严重的,因此在下士道最粗浅的十恶业当中就提出来。下面总摄三毒跟十恶业的关系。

【其中杀生粗语嗔心,由三毒起,由嗔究竟。不与而取邪行贪欲,由三毒起,唯贪究竟。妄言离间及诸绮语发起、究竟,俱由三毒。邪见由其三毒发起,唯痴究竟。】

  杀生、恶语、嗔心可能由贪嗔痴这三种烦恼所引起,而由嗔究竟,如果以嗔心去犯的话,这个恶业最严重。偷盗、邪淫、贪心,由三毒起,由贪究竟,这三种都是贪。妄语、离间、绮语由三毒发起,也由三毒究竟。邪见由痴究竟,就是对真实的事情不了解、迷糊。

【此等之中,思唯是业而非业道,身语所有七支是业亦是业道,思行处故。贪欲等三,业道非业。】

  业本身是一种造作,动脑筋就是一种思想,是心里的一种造作,这个是业不是业道。身语可以造作,所以是业,也是业道。我们内心当中想要做一件事情,真正去做的时候,是不是要动身口?就像我有一部车子,但我要开的话还要有道路,这部车子本身是能动的,可是没道路它动不来,所以能动的、造作的、这个叫做业,然后它一定开在那个道路上。所以身口是业也是业道,它自己能造作,也可以由思(身口一定是由于思)透过身口去造作。贪等三是业道,真正内心启发的是思心所,思心所在贪上面走,所以它是业道,不是业。前面是“分别思惟”当中的“正显示黑业道”,下面第二个是说明它的轻重。

※﹝第二、显示轻重分二:一、十业道轻重,二、兼略显示具力业门。﹞

【初中有五,例如杀生,由意乐故重者,谓猛利三毒所作。】

  除了十业道个别的轻重以外,还特别显示一些具有强盛力量的业,这些业本身就具有一种强大的力量。
  十业道的轻重从五点(意乐、加行、无治、邪执、事)来看,这五点用例子来说明。譬如杀生,由意乐故重就是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他的心非常强盛、猛利。这我们可以体会得到,譬如杀一只蚂蚁跟杀一头牛,这个心就不一样;牛跟人又不一样。我们同样杀蚂蚁,心情也会不太一样,有的时候根本是不小心,这个没有犯罪,当然还是有误杀的业。有时候我们不经心地随手把它弄死了,你心里面还是对它有厌恶之感,那又是一种;还有一种,你对蚂蚁实在是非常厌恶,想办法要赶尽杀绝,这种情况的心就比较强了。所以我们自己可以很清楚地看得出来,这是嗔。贪也是一样,我们有时会由猛利的贪心而造业。

【由加行故重者,谓或已杀生,或正或当,具欢喜心具踊跃心,或有自作或复劝他,于彼所作称扬赞叹,见同行者意便欣庆。由其长时思量积蓄怨恨心已,方有所作,无间所作,殷重所作,或于一时顿杀多生。或令发起猛利痛苦而行杀害。或令怖畏,作不应作而后杀害。若于孤苦贫穷哀戚悲泣等者而行杀害。】

  这就是由加行故重。这文字容易懂并不难,你们自己细细地看一下就行。这里所以不讲是因为它很广泛,我鼓励大家在自己阅读研究时,这个加行倒是要细细地去揣摩观察,平常对境的时候,一比较,就晓得自己是以什么行为去做的。

【由无治故重者,谓不能日日,乃至极少时持一学处,或亦不能,半月八日十四十五,受持斋戒。于时时间,惠施修福,问讯礼拜,迎送合掌和敬业等。又亦不能,于时时间,获得增上惭愧恶作。又不能证世间离欲,或法现观。】

  什么叫无治呢?造恶业是可以对治的,针对它把它改善,但我们并没有去对治,所以罪就重。造恶业应该用造善业去对治、改善它,但我们没有这么做,“不能日日乃至极少时持一学处”,哪怕很少的时间都不能持一学处。学佛以后,本来要照佛告诉我们的道理,或者皈依已应学的学处,或者持五戒、八戒;出家人则是持沙弥戒等,很认真地反省自己:“我是学佛的弟子,我是持戒的人。”但是我们没有这样。八关斋戒、优婆塞戒每个月有固定的日期,应该在半月或八日,或者十四、十五受持斋戒,认真持守,但我们也没有这样。也不能常常去布施、修福、拜佛……等等。“又亦不能,于时时间,获得增上惭愧恶作”,这是讲内心上面的,恶作就是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厌恶,所以恶作本身可善可恶,你做了善事却觉得后悔,那是坏的;做了恶事,你觉得“我怎么做这么差的事情!”那个是好的。惭愧则一定是好的,我们对“惭愧”两个字要特别注意,一切白法都从惭愧而来,我们往往对惭愧不善巧,也不容易引发,常常自己觉得我做得很好、做得很对,那个慢心一起来,“慢如高山,法水不入”。最后是特别以出世的情况来说的,证得世间的离欲或者法现观,就是以法在出离方面真实地去现观那种境界,那是专门指修行中士以上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菩提道次第广论》-日常法师107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