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社区 > 情感天地 > 正文

调查与研究|老年人为何也非婚同居

调查与研究|老年人为何也非婚同居

非婚同居是一种较为敏感、颇为隐秘的社会现象,但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起,非婚同居人数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出日益增多的趋势。
在欧美国家,非婚同居往往以“去婚姻化”以及“家庭革命”等面目出现,且在社会上愈演愈烈。在我国,非婚同居也日渐被人们接受,它被一部分人看作是向婚姻发展的一个阶段,也被一些人当做是一种替代婚姻的生活方式。随着社会自由度与容忍度都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在未形成婚姻的状况下选择与伴侣共同居住。目前在我国非婚同居还是很多人避而不谈的私人话题,缺乏有关非婚同居的准确客观的统计数据,我国人口普查并没有非婚同居方面的项目,只有关于公民婚姻状况的内容。
为了研究目前社会上选择未婚同居或是婚前同居的人群,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Institute of Social Science Survey,ISSS)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hina Family Panel Survey,CFPS)中,通过设计相关的问题,调查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受访者中选择非婚同居的个体是否呈现出显著特点,是否会受教育程度、年龄抑或是经济条件以及认识途径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我们在成人问卷中设置了相关问题进行了全国性的问卷调查。这次调查,收集了2012年全国35719份成人数据,覆盖了包括北京、天津、上海、辽宁在内的25个省、市、自治区,调查方式以面访为主,也包括少数电话访问,问卷包括长问卷和短问卷两种。以下是调查过程中的几个具体案例:
2012年8月6日 浙江省杭州市某镇
宋师傅与夫人育有一儿一女,目前都不在身边生活,只有他们夫妇俩住在单位分配的福利房中,居住情况还算满意。宋师傅说女儿已经结婚在杭州市区生活,儿子刚毕业不久,目前和女友一起在上海打拼。在填到成人问卷中的婚姻状况时,宋师傅注意到了同居这一选项,在做完问卷后,他主动跟我们聊起了他儿子目前正与女友处于未婚同居状态,不过双方已经见过家长,大体都了解过情况,他说他更愿意称这种关系为婚前同居。由于两个孩子都没有拿到上海的户口,他们目前先以这种方式共处。宋师傅说儿子刚跟家里说他和女友一起居住时,自己是反对的,害怕他们的关系并不稳固,影响了女孩子。不过通过平时看电视以及报纸杂志,媒体和大众都以非常开放、平和的态度讨论这个问题,这在自己成长的那个年代是绝对不会出现的,大众观念的改变也让他慢慢平心静气地思考这一问题,时间一长,他们和女孩家长见面沟通过也就接受了,只要儿子和女友自己考虑清楚以后的路,他们也就不干预什么了。
2012年7月25日 重庆市某社区
李大哥目前在当地某事业单位工作,家里收入较为稳定,生活压力并不大。经过短暂的基本了解我们开始了问卷调查。李大哥的女儿正在上高中,平时工作日在学校居住,周末回家。孩子的生母在前些年因为疾病不幸离世,大约三年后李大哥与现任胡大姐相识并逐渐走到了一起。在填写婚姻状况时李大哥告诉我们在他与目前的妻子结婚前,曾经同居过半年左右,最终决定登记成为合法夫妻。聊到为什么选择婚前同居,李大哥说毕竟之前有过一段婚姻,还带有女儿,自己当时考虑的也就比别人多一点。因为自己年纪也不算小了,有不少习惯也不是一两天就能轻易改变的,况且之前的婚姻或多或少都会对他与人生活、相处的方式有一些影响,也形成了一定的模式,他想试试与后来认识的胡大姐生活在一起会不会有太多摩擦,更重要的是他希望女儿和胡大姐的相处能够融洽,女儿不会觉得不舒服甚至受委屈。而经过了一段的同居生活,这对有缘人经过慎重考虑决定走到一起。李大哥认为也是那段同居的过程让他们之间增进了了解,加深了感情。
2012年8月10日 上海市某社区
马大爷是我们在这个社区走访中年纪较长的一位,已年过古稀,早已退休在家,时间比较宽裕。退休之后马大爷就比较注意养生,每天早晚出去锻炼,因此我们就约了下午与他见面。马大爷住在退休前单位的家属院中,目前和妻子同住,孩子们都有自己的工作,也并不在一座城市,常常每年只有过年和国庆会回家探望他们,不过天气适宜的时候他和老伴也常常会到孩子们工作的城市小住一段。马大爷说目前他们过得很开心,老伴和自己身体也都算硬朗,平日里退休工资以及各种补贴用来生活保养也都绰绰有余。聊到老年人同居的现状马大爷表示目前并不罕见,在老人中也都大体表示支持。他们一起锻炼的老伙计中就有在舞蹈队认识并走到一起的。由于年岁普遍较大,丧偶的老年人并不在少数。而子女普遍工作较忙,不能常伴身边,老年人长期赋闲在家也略显寂寞,希望有人坐在一起说说话聊聊天,因此他们还是挺希望能找个性格合适的伴儿一起生活。马大爷说老年人同居常常是为了互相陪伴互相照料,但选择结婚的却在少数,主要是不少子女很难接受。一方面是子女不太接受自己父母在丧偶后不久就和其他人走在一起,同时也都不忍心年迈的父母再去照料同样处于高龄的老人,另一方面就是一些子女不满意因为婚姻导致的财产分割出现变化。为了减少一系列的麻烦,很多老人选择只陪伴或者同居,并不登记结婚。
当前,随着社会包容性的提高,非婚同居的话题逐渐从避而不谈变成了可以讨论和交流的程度。看到这种转变,美国科学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教授谢宇教授就建议在CFPS问卷中加入非婚同居的问题,来开展系统性研究。在他的呼吁下,在2012年的调查问卷中,就开始有非婚同居的问题。我在哈佛大学期间,有一次我和哈佛大学著名的社会学家怀默霆一起吃饭。席间,他从自己身边的人谈起,把美国非婚同居的情况进行了介绍。其中,他谈到在美国同性非婚同居的牢固性和持续性要远远高于异性非婚同居。这个观点令我印象深刻,觉得非婚同居是个很重要的、特别值得去深入研究的社会现象。
根据2012年CFPS的调查数据,我挑选了三个方面研究中国的非婚同居现象。
选择同居者年龄分布
从图1可以看出,选择同居人群的年龄主要呈现出低龄化,人数最多的群体是未达到婚龄的青年人。这与目前社会上认为的青少年成长发育时间提前、呈现出“早熟”的状态有一定相关性。改革开放后物质生活富裕,不少青年有条件长期离开父母在外单独居住,这段时间选择同居这一生活方式既可以增进两人情感交流,提前磨合,又可以分摊部分生活费用,降低生活成本,同时也可以缓解长期独自在外的孤单情绪,于是对有些青年人来说,同居是一个较好的选择。同居也被看作结婚前的演练,抑或是结婚的序幕,是婚前增进了解接触的一种方式,也是目前并不具备结婚成家条件下的一种替代形式。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很多处于适婚年龄段的青年正处于大学阶段接受高等教育,因而大学生非婚同居现象受到社会关注。曾有报道称,在广州的高校周边地区、湖南长沙高校附近,出现了一些“异性同居族”、“大学生同居部落村”。这个年龄层,由于不具备养家能力,非婚同居往往对这些年轻人产生压力,不少问题、甚至悲剧也从中产生。所以,社会和家长要对这个年龄层的非婚同居进行适当引导,避免出现负面效应。
不能忽视的是,近年来同居者中的老龄人群也渐渐成为重要组成部分。不少影视剧中也频频出现老年人同居婚恋现象。应该肯定老年人也有追求爱的权利,年龄不应该成为追求幸福生活的阻碍。老年人同居渐渐增多可以看出社会容忍度、自由度渐渐提升,同时也有部分鳏寡老人因为子女长期在外工作,鲜有人照料,因而选择搭伙过日子。由于容易引发财产及继承矛盾,老人更倾向于选择同居关系而甚少选择结婚重新组建家庭。而这只是一种回避矛盾而非解决矛盾的方法,但老龄人口由于自身身体健康状况,长期的同居生活容易带来更多问题。
同居者受教育程度与收入水平
在受访者中,选择同居这种生活状态的人还是中低学历较多,其中同居人数占比最多的人群教育水平为初中,也就是刚完成义务教育。在其他研究中也体现出,低学历进城务工人员中选择同居的较多,这与共同生活中的现实经济问题密切相关,对选择同居的受访者2011年的税后收入进行统计显示,这部分受访者平均年收入为7394.14元,而所有受访者的平均税后年收入为11418.86元,这与选择同居的受访人群中低学历人数较多有一定关系,选择这一生活状态可能是处于对减少共同的生活成本的考虑,也有部分人是因为住房、户口等问题延迟婚期进而先选择同居,这比较符合低学历人群的情况。同时也有一部分年龄较大的人群由于历史原因学历较低,他们为了尽可能地回避再婚引发的矛盾而选择非婚同居。因而性学专家安娜·玛丽娅·奥卡尼亚认为非婚同居显示了实用主义因素,当事人追求自由结合方式在经济方面的便利。所以,非婚同居不排除有经济上的诱因。
在受访人群中选择同居人群中高学历人群人数较少,这与受访人群中高学历人群本身占比较少有一定关系。在数据库中大学本科毕业受访者比例为1.61%,硕士及博士研究生比例为0.09%,在此基础上,选择同居的受访者中,拥有本科学历的人数占比为3.69%,而硕士以上学历占比0.31%,如此看来,高学历受访者选择同居的并不是较小比例。随着女性在经济上日益独立,知识水平逐渐提高,她们身上传统家庭承担的物质生产和抚养等职能将会渐渐削弱。著名经济学家加里·贝克尔认为,男女之所以有婚姻的需要,是因为他们有相互依赖的效用函数,即结婚能给双方带来更大的效用,比如购买力进一步增强、个人安全感受的提高以及居住面积的增加等。而当个体充分实现经济独立后,对婚姻的需要将会有所消退,这一现象在经济发达、社会保障体系完备的北欧国家表现尤其突出。因此非婚性关系以及非婚同居在知识水平较高的人群中也被广为接受。
选择同居者的认识途径
通过观察图3,可以看出在目前处于同居状态的受访者中,经由朋友介绍认识的人数占比例最大,其次为经亲戚介绍认识,紧随其后的分别为在工作场所自己认识以及在学校自己认识。现在社会节奏较快,很多青年人缺乏机会认识自己身边的人,很多时候会邀请身边的亲戚朋友帮忙留意各方面较为合适的异性朋友,从另一个侧面看出同居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为身边人所知晓并很有可能接受的。虽然在中国非婚同居与自古以来的道德要求并不相容,而偏离标准模式的其他行为都常常被大众视为不正当、越轨甚至是残缺失败的。但随着近年来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打开国门后西式的思想文化逐渐被接受并与本土文化发生融合,促进了我国社会生活中的观念更新。很长时间以来较为落后的贞操观渐渐被摈弃,以自由、平等和爱为主题的现代婚恋观和性观念成为主流,更多元化的家庭、生活方式逐渐得到更多人的尊重和接受。
结论
这次调查的受访者中非婚同居人群主要以未达婚龄的青年为主。通过对数据统计分析发现,非婚同居者并未呈现出年龄分布上的双峰化,可能与高龄同居者顾虑更多、更倾向于隐蔽自己的同居状态有关。受访者中选择同居的人群以低学历为主,但高学历者中同居并不罕见。个体之间的种族、性别、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个体非婚同居的发生率产生影响,但这些个体化的特征差异,并不影响同居这一状态在人群中普遍增多的趋势。同时,因非婚同居带来的非婚同居生育等情况也不可避免会带来一定的社会问题。我国非婚同居问题需要更多的重视,也需要一定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同居者的行为并保证同居双方的合法权益。

ぺ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调查与研究|老年人为何也非婚同居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