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理论_119 于 2010-5-19 06:19 编辑
子弹从耳旁飞过
时间:当地时间5月18日下午3时左右
地点:泰国曼谷纳恰拉帕路和丁根路交叉路口
“叭叭叭!”声音急促,任何人都听得出,这是枪膛里射出子弹的声音。
下午3点,泰国曼谷纳恰拉帕路和丁根路的交叉路口,一场激战正在进行。
从曼谷胜利纪念碑往东前行200米,枪声不断传入耳中,红衫军燃起了轮胎,不断有人提着油桶往火堆里泼洒,路口的一栋平房被烧焦。纳恰拉帕路方向,目光所及,到处是浓烟,遮盖了整个天空。不停有红衫军示威者冒着被枪击的危险将轮胎投进火堆,然后迅速跑回墙后隐藏。不时有人大声喊话,提示人们躲避子弹。
空气中透出一股令人窒息的死亡气息。子弹从耳旁飞过,我们的耳朵被震得耳鸣。在这里,没有人能确保自己是安全的,都在寻找可能的遮挡物,躲避随时可能射过来的子弹。一个“红衫军”成员带着记者数着路边墙壁建筑的弹孔,距离我们5米远,一家商铺的玻璃上,一个子弹孔赫然在目。
“红衫军”显然还在进行有组织的对抗。几个人躲在被烧毁的挖掘机的翻斗中,拿着望远镜向对面的高楼察看枪手的位置,还有人骑着摩托车,不断寻找新的位置,左右观察,然后通过对讲机告知对方街面上的情况。有人负责送水、送饮料,有人负责输送轮胎,有人拿着马路边的交通标志,当成扩音筒,向对手喊话。
从路口右边的小巷绕行到一栋房子后面的空地,这里聚集了很多红衫军的示威者和众多记者,同行们的表情和我们一样稍微有点不安,不过和我们不同的是,他们身上穿上了防弹衣。在这栋房子前有一辆汽车还在燃烧,红衫军示威者不时从墙角探出头向街的另一头张望。
没过多久,几名红衫军示威者开始骚动,一挥手,3名示威者就贴着街边门面迅速向前冲去,往前冲了几十米远,在一些轮胎垒筑的障碍前停下,观察,又接着往前冲,到达又一个障碍前,猫腰向外看。等了一会,没有什么动静,便开始向后呼唤更多的同伴。
没多久,这里聚集了十多名红衫军示威者,并输送上来一些燃烧瓶和鞭炮。燃烧瓶被点燃,向对面的军人扔出两三个,发出清脆的“啪啪”声。而他们得到的回应是,一连串呼啸而来的子弹。
下午6时,围观人群出现了慌乱,一名对抗者被子弹击中腿部,鲜血淋漓。不久,一个医生背着医箱,开着摩托车赶到,他们七手八脚,忙着把人抬出阵地,扶上摩托车,呼啸而去,过程迅速。
6时10分,当我们撤出对抗阵地时,这场暴力冲突仍无结束的迹象。
[记者手记]
“press! I’m press!”
尽管被所有接触过的人劝告说,千万不要进入封锁线内,子弹不长眼睛,但我们还是决定试一试。
出发之前,我们设想如何去弄一件防弹衣,或者搞一块布,印上“press(记者)”几个字母,表明自己的身份。但是,对于这个陌生的国度,要想配齐这些东西,一时半会还真找不到地方。
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像一个外国来的记者,我特地把沉重的背包带上,也掏出了相机,挂在脖子上。经过军人把守的关卡,尽量让自己变得理直气壮。
“I’m press!”有人问起,我们就会脱口而出。对于外国人,这些荷枪实弹的士兵看起来还挺客气,有人甚至提醒记者“be careful”。从是隆路进入,街道上空荡荡的,你会感到自己显得很突兀,过于寂静容易让人心生恐惧。虽然两天前这里还是暴力冲突的主阵地,但直觉告诉我,现在这里还算安全。
进入红衫军营地,又是另外一个世界。我发现这些示威的平民百姓反倒容易接近,他们在轻轨下的沿线铺开了自己的势力范围,我见到的大多数人都会对我报以微笑,这让我想起了曼谷“微笑之都”的称谓。“press! I’m press!”在一些遇到盘查的地方,我会马上说出这句一路上说了好多遍的英文短句。越向前走,集会示威的人群越密集,反倒更有安全感。难道真应了这句老话:最危险的地方,是最安全的地方?
拉差巴颂商业区目前是一块禁地,而对于身处红衫军大本营的我们来说,无法预计下一步会发生什么,特别是在泰国政府下达撤离的“最后通牒”之后。
经过两个半小时行程,我们最后又毫发无损撤出来了。这算是幸运吗?写下这段文字,我将沉沉入睡。一天下来,汗衫可以挤出水来,我需要补充体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记者目击曼谷巷战:耳朵被子弹声震得耳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