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军方的清场行动“力挽狂澜”地维护了曼谷的稳定,阿披实仍在总理的宝座上,但这并不意味着问题的解决。
面对政府的强大军事压力,泰国“红衫军”领导人19日下午向警方自首,结束长达67天的反政府集会。截至20日下午,已有数千名示威者乘坐政府提供的大巴回家。至此,持续紧张了两个多月的泰国局势终于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
舆论认为,集会结束并不意味着争斗的结束,从长远来看,支持和反对前总理他信的不同势力仍存在尖锐矛盾,泰国的社会矛盾仍有可能在特定时期被激化。
政府坚决动武
与之前反反复复、犹犹豫豫相比,泰国政府此次果断以武力驱散“红衫军”,迫使占据曼谷市中心商业区达一个半月之久的“红衫军”结束集会,其领导人向警方自首。
从14日开始的5天内,双方围绕封锁和反封锁发生冲突,造成37人死亡、近300人受伤。5月17日,泰国政府曾向“红衫军”发出最后通牒,但在最后期限来临时没有立即采取行动。媒体分析,政府担心武力驱散以妇女和儿童为主的集会人群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不良影响;与此同时,支持“红衫军”的不明武装也在暗中与政府叫板,使驱散计划迟迟无法付诸实施。
19日,泰国政府最终下决心以武力驱散“红衫军”,并迫使“红衫军”领导人宣布结束集会。
分析人士指出,泰国政府此举不仅有利于维护自身的权威,也符合部分普通民众的愿望。因旷日持久的冲突严重干扰了泰国经济和民众生活,“尽快结束对峙局面”无疑已成为当地的主流民意。此外,阿披实政府也认识到,武力驱散“红衫军”虽要冒一定风险,但可以早日启动政治和解路线图,只有如此方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红衫军”遭重创
这次驱散行动中,泰国政府动用了所有的国家机器和社会资源,通过军事打击和经济封锁等多种手段,并不惜以牺牲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为代价,达到了打击亲他信势力、巩固政权的效果。
19日下午,包括乍杜蓬、那他武在内的“红衫军”5名领导人来到国家警察总局向警方自首。在此之前,他们已宣布结束反政府集会。20日,又有三名“红衫军”领导人向警方自首。至此,“红衫军”的集会基本宣告结束。据悉,“红衫军”领导人面临违反紧急状态法和煽动恐怖主义等重罪指控,根据泰国法律,如果罪名成立,将面临至少10年以上监禁。
舆论认为,在政府武力驱散行动获得成功后,亲他信的势力元气大伤,“红衫军”不仅失去了核心领导层,而且锐气大挫,短期内恐怕难以卷土重来。
社会矛盾难解
分析人士认为,虽然泰国政府成功达到了驱散“红衫军”的目的,但未能解决泰国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领域存在的矛盾,反而可能使不同社会阶层间的矛盾和城乡对立被激化。因驱散行动和多次冲突造成严重人员伤亡,“红衫军”支持者和反他信力量的仇恨无疑还在增加。
国际舆论注意到,就在“红衫军”宣布结束集会后,许多“红衫军”支持者仍不愿散去,在曼谷市中心商业区纵火焚烧了包括世贸中心、帕拉功和群侨在内的知名商场,连银行、超市、电力公司、证券交易所和部分媒体机构也成为其泄愤的目标,这表明泰国社会矛盾并未因反政府集会的结束而有所缓和。
暴力事件使泰国经济遭受重大损失,更给民众带来难以抚平的心灵创伤。为了防止社会治安再次恶化,泰国总理阿披实不得不宣布从19日至29日在曼谷等地实施宵禁。但舆论普遍认为,宵禁只能解决当前的暴力问题,要想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阿披实政府仍有更多的麻烦在等待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