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上旬,泰国曼谷发生“红衫军”与军队的暴力冲突。4月中旬,曼谷又发生了连环爆炸。接连的流血事件使泰国局势更加混乱,也为泰国社会制造了更大分裂。
事实上,今年2月泰国最高法院宣判没收前总理他信14亿美元的私人财产,就已为日后的局势动荡埋下了地雷。
究其原因,前总理他信虽被迫流亡国外,可支持他信的泰国农民和泰国反独联(反独裁民主联盟)却需要一个合法的反对政治空间,以便表达诉求、争取自身的权益。但阿披实政府影响下的泰国最高法院竟判决剥夺他信的一半财产,这对于曾受益于他信的健康保险计划的泰国农民,尤其是东北部伊善地区的贫苦农民,无疑是政治羞辱,导致他们强烈的不满。
政治学认为,威权政治的稳定确实依靠权力的权威,但这并不意味着威权可以滥用,甚至于消灭所有反对派。相反,应当给反对派适度的空间,包括平民阶层的空间,才能换来一个政治稳定,勉强维持一个不民主的威权政体。可是,2008年12月上台的阿披实政府,其政治表现却实在无能,既没有能力弥合泰国社会的分裂,也没有办法通过强化威权来维持一个表面民主的体制。接二连三的暴力冲突,让这位泰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理吃够了苦头。看来,阿披实鞠躬下台,而后泰国进行重新选举已经势在必行。
事态的进展证明了这点:在“红衫军”抬棺游行后的第二天,即4月12日,泰国选举委员会裁决阿披实所属的民主党不当使用政治献金罪名成立,建议解散民主党。至此,“红衫军”不懈的街头抗争以流血的代价换取了不小的胜利。尽管短期内泰国政局可能不会有根本的变化,但未来的重新选举使得以“红衫军”为代表的反对派有参与空间,泰国民主有望在付出代价后取得进展。
当然,“红衫军”只是泰国权力精英幕后角力的棋子,前总理他信虽然没有改变泰国三权分立的基本政治架构,却改变了“三权”内部的权力平衡。泰国的农村政客、部分商人、少壮派军人和泰国王储派王室逐渐结成了同一阵线,导致泰国军方以非常手段维持局面,再配合王室权威和以民主形式还政于民的老套做法,在他信流亡后已不能重演。或许要等到现任泰王普密蓬·阿杜德驾崩的那一天,泰国才能彻底解决这些政治争执。
泰国是以佛教立国的国家,奉行善意悲悯、社会祥和。但是,表面上祥和的泰国从1932年以来已发生了20多次政变,通过了18部宪法。以往的冲突各方尽量相互妥协,但自从前总理他信于2006年9月被军队发动的政变推翻以后,泰国的政治动荡接连不断,“黄衫军”、“红衫军”轮番扮演反政府的角色,“黄衫军”曾经占据泰国国际机场,此次“红衫军”占据曼谷的高档商业区,这些对境况并不好的泰国经济来说无疑是伤口上撒盐,导致泰国陷入一种长期的恶性循环。
自他信2006年秋被迫流亡以来,泰国近四年的政治冲突显示,一个保守的、受军方势力操纵的泰国政府不仅无力解决政治冲突和社会难题,并且,泰国民主的恶化也是对地区局势稳定的威胁。泰国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其宪政体制不尽合理,民主体制之下的各种利益结构和权力结构出现了错位。故此,泰国的宪政体制应当进一步确定朝野之间的彼此妥协,相互让步,以求共存,尤其是泰国执政当局应当展现民主姿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泰国动荡症结在于宪政体制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