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岭市范家屯镇胜利村一户人家正在为儿子办喜事
马家洼子村村民张桂婵在填写彩礼调查表
张雷因为给不起彩礼,一直还是单身
宋家店村的栗大哥谈儿子的彩礼情况
引子
为了让妈妈拿出彩礼钱、腾出一间半房子,公主岭市范家屯镇21岁的小东试图服药自杀。之后,在雪地里长跪不起,冻至晕厥
调查发现,农村娶亲要彩礼六七万元是常价,此外还得有房子。现在,多数女孩到城里打工,农村女孩越来越少,娶媳妇对普通农村家庭成了沉重的负担。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彩礼还有逐年上涨的趋势。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史清华进行的农村婚嫁调查显示,订婚时是否需要彩礼一项,在2004年,吉林地区回答“是”的达到90.5%。彩礼率各个年份都达到90%以上。
30年前 通化农村的李秋芳(化名)出嫁,当时要了一块手表、一台缝纫机,做了四套被褥。婆家一共花了280元钱,用牛车把她拉到了男方家。这个价格在当时算是村里比较高的。
20年前 家住松原农村的李卫东(化名)娶媳妇,女方家提出要彩礼钱,李卫东记得是3800元。此外,还有四套行李、一对皮箱、组合家具——那时流行组合家具,还有一台缝纫机。这笔钱对他们家来说,要干上两三年才能挣回来。
李卫东说,当时,如果女方要一万,男方可以说8000,最终很可能由媒人定下来是9000块钱。“议价,就像做买卖一样。”李卫东说。
15年前 柳河人王东(化名)娶媳妇,女方要求了四大件:彩电、洗衣机、音响、自行车,另外,还要给女方家2万元“养钱”。
两年前 通化县老刘家嫁女儿,要对方10万元彩礼,加“三金”(金戒指、金耳环、金项链)。双方讨价还价,最终男方给了5万,买了三金,男方出房子、打家具,终于把姑娘娶了回去。
记者在通化地区采访,当地农民告诉记者,柳河农村的彩礼差不多是当地彩礼之最。“最低也得10万,有的20多万才能娶回去。”不少懂“行情”的农民说。
彩礼变迁
原因1:留在农村的女孩越来越少
6年前,李卫东拖家带口去松原开起了出租车,儿女也都考上了好学校。“老家的彩礼钱现在也水涨船高,已经涨到七八万了。”李卫东说,不管在什么时候,彩礼钱对农民来说,都是沉重的负担。
松原的龙女士经营一家理发店,她表示,现在很多农村小姑娘在城市生活惯了,不爱回家种地。她们多数渴望富裕生活,回到家里就会不满足。年纪稍大些的,也很难在农村嫁出去,因为农村人只想找个会过日子、种地的媳妇,对城里回来的并不认可。
李秋芳家周边十里八村的情况也是如此:“姑娘都出去打工,都想嫁到外面,觉得这样才有面子。村里的小伙子多,就得托人在别的乡镇找,价格当然慢慢抬高了。”
原因2:彩礼钱多少,体现女孩“价值”
“我2004年结的婚,那年我21岁,经媒人介绍,后来分出去单过了。”松原市王府镇的李女士说,婆家给的彩礼钱是3万元。
李女士的妹妹是20岁结的婚,要了2.6万元。“现在这几年,光是钱就得要6万,加上其他的,得10万元。”李女士说。
李女士的父亲认为,这绝不是卖女儿,收彩礼是祖辈的风俗,大家都收,他自己还有个儿子,娶亲也要给彩礼钱。如果他不收,就会吃亏。
他说,要彩礼钱多少,体现了女儿的价值,钱越多,表明女儿越优秀。彩礼钱越多,男方就越重视,即使他们感情不好,男方也不会离婚——另娶一个又要花好多钱。所以,“收男方彩礼能使女儿婚姻更有保障”。
原因3:生活好了,彩礼也要像样
曾经生活在通化农村的小陈,今年已经28岁了,仍然没有对象,“现在光有10万块钱,人家也不会把姑娘嫁给你。在农村,就像‘卖姑娘’一样,我在城里打工好几年也攒不下10万元。”小陈说,除了钱,还得有房子,还有家具谁买、电器谁买,都要定下来。“我因为结不起婚,在同村人眼中就像城里人说的‘另类’。”小陈说。
公主岭范家屯镇的孙女士说,现在生活好了,她结婚的条件是:“三金”一个都不能少,还要求男方家必须有房子,如果条件允许,最好出去单过。
读者马女士说,在农村这种现象很多,她家的亲戚有两个儿子,对方索要的彩礼加在一起有9万元,还不算房子。因为掏不起彩礼钱,这两个孩子现在还没结婚。
为啥要彩礼?
出路1 “抬”呗
彩礼不够怎么办?几乎所有村民都说:那就“抬”呗。
公主岭市范家屯镇宋家店村6队的刘大娘说:“儿子结婚9年了,借的彩礼钱让我们还了8年。”
吉视法制频道曾报道,我省某农村,一家有两个儿子,他们的父母上吊自杀了。原因就是给儿子娶媳妇的钱都是“抬”的,因为没能力还钱,最终二老上吊自杀了。
出路2 单身族
来宋家店村6队的刘大娘家串门的刘宏波看到记者的调查问卷,对旁边一男子笑道:“这个你最有体会!”
男子叫张雷,也是来串门的,他个头不高,看模样很年轻。“我今年34岁了,一直没结上婚,就是因为对方的彩礼钱要得太高。”张雷说,2000年,他在长春市南关区永春镇八一村认识了一个女孩,两人感情不错,但女方家长要彩礼3万元。
张雷家里只能拿出1.5万元,结果可想而知。以后,彩礼钱一涨再涨,张雷至今未婚。
“我现在很愁,我不结婚可以,可是我弟弟今年24岁了,处了个对象。”张雷说,父亲身体不好,母亲一年前去世,自己和弟弟的彩礼还没着落。张雷不识字,身无一技之长,去年在一汽某下属单位找了一份临时工作。
出路3 “私奔”
刘大娘的儿媳妇说,她家对门老李家的儿子要结婚,女方要8万元彩礼,老李家不同意。“那个姑娘非要嫁给老李家的小子,她父母就把她打了,还锁在家里不让出门,昨天刚逃出来。现在可能一块进城打工了……”
没钱怎么办?
彩礼悲剧
在松原查干花镇,去年秋收的时候,一户富裕人家的男孩处了个对象,长得挺漂亮的。这个女孩要彩礼10万元,男孩的爷爷攒下不少钱,但说只能给9万,结果掰扯来掰扯去,女孩跟男孩分手了。男孩爷爷说了男孩几句:“没有能力,不然差一万块还能娶不来。”结果,男孩郁郁寡欢,喝药自尽。
记者从公安部门了解到,因为有彩礼钱的存在,一些骗子借机骗婚。而由彩礼钱引起的纠纷,在农村也并不少见。礼金的多少、该如何分配,常引来各种矛盾,为筹彩礼铤而走险的事也时有发生。
民俗学家:彩礼怎么来的?
最开始的彩礼可称为情感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著名民俗学家曹保明表示,彩礼最早出现在民间,是女孩出嫁时预备的包袱,包括小手绢和给未见面的男人做的烟口袋等物。拿着包袱就可以嫁过去了。
这种带过去的东西演化成陪嫁,都是女方自己带过去的,比如被褥等。最开始的彩礼可以称为情感,男方家长看上女方后,出于情感也会送东西。
这种情况延续了上千年后,真正意义上的彩礼出现了——男方开始准备“包袱”了。迎娶时准备大量的物品给女方。逐渐形成了“看财而嫁”,这时候的彩礼变成男方对女方的付出,八抬大轿抬你、四箱四柜送你。
现在的彩礼在农村虽然看着很丑陋和庸俗,但最初并不是这样的。
如果不送彩礼娘家和婆家都没面子,那时候不是管你硬要,而是给。
而这种给,就引出了另一个问题:假如你是大户人家,彩礼必然多;平常人家,彩礼必然少。从而,形成了攀比和索要彩礼的现象。
彩礼能消失吗?
想从根本上去除,不可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乡一体化的融合,彩礼也逐渐变味、变质、变形了。不管男方有没有能力,就是要,互相攀比,逼得家长“抬”钱。相应的社会问题随之而来。目前这种要彩礼现象让人深恶痛绝,尤其是互相攀比的现象,就像买卖人口一样,一定要抵制。
如果想从根本上转变,一定要有健康的价值观:彩礼应该建立在亲情的基础上。要正确面对这种民间习俗,从感情出发。要建立在合理的基础上,视对方经济情况和能力而定。
同时,父母要理解孩子,理解孩子迎娶迎嫁的心理。
正确处理“彩礼心理”,会使家庭和谐、社会安定。但是,想从根本上去除这个民间习俗,是不可能的。
相关链接:邻省现状
黑龙江省妇联曾做过一次调查,向鹤岗、绥化、佳木斯市等下发600份《全省农村家庭婚嫁彩礼状况调查问卷》。调查显示,在黑龙江省农村,35.6%的家庭年收入在万元以下,而居高不下的彩礼钱,是农民家庭最大的负担。
从1978年到2007年,黑龙江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72元增加到4132元,增长约25倍。而这期间彩礼的额度却由上百元增加到了上万元甚至几万元,增长的幅度达上百倍还多。调查中有39.3%的彩礼钱来源方式是向亲戚朋友借款,有15.6%是“抬”钱。
本报记者 唐奇 毕继红 实习生 李易书
■调查问卷
超四成村民
彩礼是5~10年的收入
3月10日,记者来到公主岭市范家屯镇宋家店村3队、6队,马家洼子村和胜利村5队。共发放“关于农村彩礼现状调查”问卷100份,有效问卷83份。
一、是否赞成收取彩礼?
不赞成
45.8%
赞成
54.2%
二、目前的彩礼现象是否正常?
一般 2.4%
正常 19.3%
不正常 78.3%
三、家庭的年收入是多少?
1万~3万
19.3%
3万~5万
2.4%
不足5000元
7.2%
接近1万元 71.1%
四、订婚和结婚花掉几年的收入?
不足1年
1.2%
1年7.2%
5年~10年
44.6%
3年~5年
33.7%
10年以上
3.6%
2年~3年
9.7%
五、如果筹措的彩礼不够,你会怎么做?
借钱 34.9%
双方沟通
互退一步
34.9%
自己赚钱,等几年再结婚
20.6%
以感情为重
4.8%
逼自己父母出钱
4.8%
六、彩礼钱的去向,谁处理这笔钱您觉得合适?
谁处理无所谓,今后都是自己的 4.8%
自己处理34.9%
全部交给女方父母
60.3%
七、彩礼价格居高不下,您认为除感情因素外,是否因为面子问题?
不是7.2%
是 92.8%
八、现在的彩礼都包括什么(多项)?
三金
9.6%
摩托车
14.4%
家电 3.6%
轿车 1.2%
钱 93.9%
房子
19.3%
九、同村是否存在互相攀比的现象?
不是 2.2%
是 97.8%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中国农村彩礼调查:最低10万 没钱只能单身或私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