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社区 > 奇闻网谈 > 正文

“裸体鱼”再现 牵动地质大猜想



“裸体鱼”?你没看错,不过千万别想歪了。最近,这种通体几乎“一丝不挂”的鱼类,在销声匿迹20年后,中美科研人员近日在怒江州芒宽乡附近的高黎贡山溪流中,发现了它的行踪。更为奇妙的是,历史上青藏高原“长高”一次,“裸体鱼”就分化一次,而如今科学家们发现,“裸体鱼”正在经历着新的物种分化。
发现
消失20年 如今大量出现

全裸裸重唇鱼是“裸体鱼”的学名。之所以称它为“裸体鱼”,是因为这种鱼除臀鳞和腹鳍基外侧有一腋鳞外,其余部位都没有鱼鳞,基本上是“一丝不挂”。虽然“裸体鱼”很早以前就被发现,但由于数量稀少,导致关于它的记载十分有限。
据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陈小勇介绍,全裸裸重唇鱼为鲤科裂腹鱼亚科特化等级的类群之一,是特化等级中分布纬度最低的种类。“裸体鱼”在历史记录中,仅分布于云南高黎贡山西坡腾冲境内的龙川江上游少数支流中,被《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划分为极危物种。实际上,在过去的20年,“裸体鱼”几乎从人们的视野中彻底消失,不论是科学家还是当地居民,都曾试图寻找“裸体鱼”的踪迹,然而始终一无所获。人们内心始终不安,难道“裸体鱼”已经灭绝了?
正当人们放弃寻找的时候,“裸体鱼”又出现了。昆明动物研究所联合美国加州科学院对云南境内的高黎贡山鱼类资源进行了多次考察,最近终于在怒江州芒宽乡附近的高黎贡山东坡溪流中,发现了“裸体鱼”种群的分布。
让科学家们惊喜的是,在这一带发现的“裸体鱼”数量相当可观,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群体。 “这些‘裸体鱼’的身体有些扁,背部呈灰色,还散布着众多不规则斑点,腹部则是白色的。它们习惯生活在高海拔山间的小溪里,在中下层水中寻觅杂食,比较耐寒。”奇怪的是,身处高黎贡山这样的自然环境,体积微小的“裸体鱼”势必会面对不少的天敌 ,没有鱼鳞这层“铠甲”,“裸体鱼”是怎么保护自己的?陈小勇解释说,其实没有鱼鳞的鱼并不少见,它们可能会用黏液保护自己免受伤害,这些黏液就像润滑油一样可以减少身体的摩擦,另外,黏液取代了笨重的鱼鳞,可以让鱼的身体变得更加灵活,便于躲开天敌的猎杀。
惊奇
惊鸿一现后 它们正在“分家”?

在科学家眼里,“裸体鱼”的价值不仅仅因为它的数量稀少,还体现在它蕴含的特殊研究价值上。作为裂腹鱼亚科中明显特化的一个属,“裸体鱼”是由原始的裂腹鱼属伴随高原的隆起而分化形成的,因而在科学研究中,尤其是在鱼类遗传与生态的研究领域具有特殊的价值,被称为珍稀的“化石鱼”。
在发现了“裸体鱼”的踪迹后,陈小勇对这种濒临灭绝的物种进行了全新的研究。结果却出乎陈小勇的意料,他发现:“裸体鱼”可能正在经历物种分化的过程。
为了弄清“裸体鱼”在不同水系间的分化程度,陈小勇和其他研究人员运用分子生物学与形态度量学等学科结合的方法,分析了4个怒江水系采集点、5个伊洛瓦底江水系采集点,共96个“裸体鱼”个体的数据。结果显示,来自伊洛瓦底江水系的9个个体与7个来自怒江水系的个体遗传距离为1.97%,进一步证实“裸体鱼”与高度特化等级的裂腹鱼类群有更近的亲缘关系。同时表明,“裸体鱼”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不同水系间的个体并不共享单倍型;87.3%的遗传变异发生在不同水系间;不同水系的个体各自在很大程度上形成单系。研究人员并不能把不同水系的“裸体鱼”完全区别开来,但在某些方面存在可以区别开来的趋势,由此看来,“裸体鱼”可能正在经历物种分化的过程。
陈小勇说,“裸体鱼”在“分家”的进程,从一些数据中也可以看出端倪。比方说,不同水系间87.3%的 “裸体鱼”会发生遗传变异,也就是说,在不同水系中繁殖出来的 “裸体鱼”,有很大几率出现差别,久而久之也就可能会进化出不同的种类。“如果该物种能一直延续下去的话,很有可能在未来分化出更加丰富的种类,这也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最重要的来源之一。”
猜想
青藏高原又要“长”?

在众多的生物里,科学家们为何喜欢抓着“裸体鱼”的物种分化过程不放呢?实际上,“裸体鱼”目前经历的分化过程并非第一次。原来,“裸体鱼”现在的模样是由原始的裂腹鱼属伴随青藏高原的隆起而分化形成的,青藏高原抬升了3次,它就分化了3次,在分化过程中,它的鳞片也跟着逐渐退化了,而每一次分化,都标志着该地区环境的变化。
作为世界“第三极”的青藏高原,是如何影响“裸体鱼”的生存和繁衍?来自昆明植物研究所的许建初教授介绍,距今一亿八千万年前,青藏高原的南部地区还处于一片汪洋之中,这片汪洋就是分隔印度次大陆与欧亚大陆的古地中海,地质历史上称其为“特提斯海”。时间推移到了7000万年前,印度次大陆板块在印度洋中脊的软流推动下,从赤道附近向北漂移,并在雅鲁藏布江一带和欧亚大陆碰撞。在距今4500万年前,印度板块又沿喜马拉雅山的南麓“俯冲”到西藏地块之下,结果使地壳缩短、叠加增厚,地面不断隆起,形成了山地和高原。
事实上,青藏地区整体强烈抬升发生在最近三百万年,而“裸体鱼”也在此时进入了3次分化期。新的研究结果证明,在距今240万年前,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只上升到2000米;110至70万年前,上升到了3500米的高度,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和昆仑山等主要山地出现了大面积冰川;距今15万年前后,青藏高原接近了现在的海拔,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三极”。如果仅是海拔的上升,很难对物种造成太大的影响,但青藏高原的上升导致了区域和全球气候的剧烈变化,这让“裸体鱼”种群不得不为适应新的气候环境不断改变分化。如此说来,陈小勇最新的研究发现应该是“裸体鱼”种群的第四次分化,那么这是否意味着青藏高原的海拔又将经历剧烈的变动?这也正是陈小勇等研究人员想极力揭开的谜底。
面对“裸体鱼”的现状,陈小勇建议把“裸体鱼”种群列为高黎贡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重要保护物种,并以两大水系为依据,分别以不同进化显著单元加以区分保护,扩大保护区的范围,涵盖该种所有分布地区,加强野外生态学和繁殖生物学研究。
目前,关于“裸体鱼”的研究已在国际学术期刊《鱼类环境生物学》上发表。

ゆ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裸体鱼”再现 牵动地质大猜想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