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社区 > 奇闻网谈 > 正文

“叫春的城市”在威胁谁?

江西省宜春市的形象工程,到底搞得如何,笔者不得而知。自打“宜春,一个叫春的城市”,叫响后,就一直没再淡出人们的视线。最近有媒体报道,宜春上演的“2010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的“刷票”闹剧,还没消弭,当地的农民邹生怀,就离奇死在了当地一家看守所里。该事件引发的风波,绝不亚于“叫春门”与“刷票门”,邹生怀的死亡,或让更多的网友感到愤怒。
抑或是由于宜春的墨客或者文化官僚突发奇想,唤出:“宜春,一个叫春的城市”的绝唱,才引发笔者对该市有了探索的兴趣,据了解,宜春早年不仅“禅林清规”佛光普照,还是古代“农业上郡”:“山明水秀,土沃泉甘,其气如春,四时咸宜”。
那些历史的记载,已经成为了过去。现在的宜春官员不仅会说:“宜春,一个叫春的城市”,还会说:不要破坏宜春市的形象,威胁死者邹生怀的家人,删除网帖,“否则以后邹家的事(邹生怀死因),他们就不管了。”
邹家死了人,再讨论宜春“叫春”,显得有些不合适宜。据日前多家媒体报道,宜春农民邹生怀,因“盗窃国家保护树种(一个干红树根)”,被该市袁州区森林派出所“逮捕”后,再也回不来了。关于邹生怀被抓后死亡,当地官方好象很难自圆其说,一会说是死在看守所里,后又改口说死在当地医院里。
一条的生命顿然消失,死在哪里显得已经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这个人是咋死的?警方给邹家的死亡通知中说,邹生怀是“因病在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时间为12月11日7时50分,据家人称,他们发现死者身上有多处明显伤痕,对警方所说的死亡原因提出了质疑,但警方与检察机关,并不愿意对此事给予邹家更多的解释。
发现死者身上有伤,且对警方的说辞持有怀疑,像破案的侦探寻找嫌疑人,属于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但是就在这时,一些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在殡仪馆,死者家属想对死者的遗体, 进行拍照,结果手机被抢跑了,同时,官方告知的“因病抢救无效”的地点和时间也发生了变化,当家属要求查看死亡证明时,也被回绝了。
难道死亡证明涉嫌“国家机密”,连亲属也无权查看?一方面,警察说抢手机是在“奉命行事”,谁下达了这样的命令,又想掩盖什么,官方不予理睬。据说当地检察官也出面了,理由也是在“奉命行事”,“两大机关”得到的是不是同一道“命令”,或者是同一个人发布了这样的命令,暂时也无法确认。
公安、检察两部门变成了“算盘珠”,拨一拨动一动,不去调查邹生怀的死因,而是“奉命行事”,让死者的家人很是着急。亲人没了,家人自然不会让死者邹生怀变成“窦娥”,含冤而去。他的家人把事情经过与所持质疑发到了网上,因为公安、检察两部门,只“奉命行事”,无法说出死者的死因,他们只好寻求社会关注,让公众评说,让社会这个大家庭的成员,体现一些“人道主义”的温暖与关怀。但这一做法,被检察院视为,在破坏了宜春形象,“没有社会责任感”。
发网帖寻求帮助,成了“没有社会责任感”,而公安、检察不去履行职责,只会“奉命行事”,其职业中的“责任感”哪去了?难道上级的命令取代法律?人死了,家属发网帖是“没有社会责任感“,有人还威胁邹家,不把往上的帖子删除掉,以后的事他们就“不管了”。这是什么逻辑?不按他们说的办,就得后果自负,人死了活该?换个角度看问,这样的事多了,想不激化矛盾都难。
威胁威胁威胁,这是威胁。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笔者都不能发觉,宜春官员的作为是在提升和维护宜春的形象,体现出的恰恰是某些官员在藐视法律,把宜春的形象往更坏处“破”,两者较这,其实质远远大于邹家人在网路上发帖子所造成的影响。因为,其给人留下的印象,是赖皮赖皮赖皮。
中国有句老话,冤有头债有主。死者邹生怀死在官家的场所,无论从哪一方面说,官家早已受人以柄。更何况有能“命令”当地公安、检察的官员浮出了水面,让上述“两大机关”成为摆设。胳膊扭不过大脚,邹家人只好上网发帖,寻求社会正义与呼声,却被指破坏宜春市的形象。循序渐进的“赖皮模式”在强势特权的攻关下,邹家人真的有些左右两难了。
这种左右两难,笔者并不担心,终归邪不压正,早晚有真相大白的一天。最令笔者担心的是“过程”。因为,只要邹家的人不妥协,事情总会水落石出。可悲的是,宜春有人自以为做的天衣无缝,并可以轻易的去掩盖事实的真相,甚至去包庇或纵容某些人的违法或犯罪,这样以来,所导致“冤案”就会产生难以估量的后果,或因此“捡了芝麻,掉了西瓜,最后砸了脚指甲”。

ェェ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叫春的城市”在威胁谁?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