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班里的孩子来自各个阶层,现在就不同了,好的幼儿园里都是有权有势的家庭的孩子,幼儿园已经开始阶层化了。”在日前召开的政协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侨联南京市委员蔡蓓对“有权的进公办幼儿园,有钱的进私立幼儿园,没钱的进非法幼儿园”这一学前教育怪象深有感触。
蔡蓓委员对“幼儿园阶层化”作出了通俗的描述:“我们的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班里的孩子来自各个阶层”,而现在“好的幼儿园里都是有权有势的家庭的孩子。”
客观说,这是社会阶层分化的逻辑显现,只是这种阶层分化带给公众和社会的是不安乃至恐惧情绪,而非一种自然的分化过程和结果。可以说,幼儿园已演变成阶层分化的分水岭,由于金钱和权势的作祟,幼儿教育的日益昂贵和贵族化,使得从幼儿阶段开始孩子就“阶层分化”。而更严重的后果是,这给给懵懂孩子的纯洁心灵投下了可能一辈子都难以消除的阴影。而且,在新的社会分层秩序尚未完全建立、社会的整合功能较弱的情况下,部分孩子从一开始就可能成为分化和竞争的牺牲品。
现代心理学家发现,人与动物的最大差别在于,人对不存在的东西会产生恐惧。但是,隐藏在“幼儿园阶层化”背后的醒目事实是民众忧虑情绪的流露,他们恐惧的恰恰是未来。这不仅仅是一种心理危机,更是社会危机和社会发展短板的证明。
“有权的进公办幼儿园,有钱的进私立幼儿园,没钱的进非法幼儿园”表明,在社会阶层结构中,一方面,主导阶层与边缘阶层之间的分野日益清晰,另一方面,主导阶层的边界日益清晰,新的阶层日益走向定型化的过程之中。
“幼儿园阶层化”是起点不平等的现实隐喻。越是处于较高等级的人就越有可能更上一层楼,即上升到更高的社会等级;反之,越是处于较低社会等级的人就越受限制,他们上升到较高社会等级的可能性就越小。有关学者对上世纪20年代、50年代和60年代英国财产继承问题的研究表明,财产继承状况变化不大,即富户的财产传给下一代,下一代之所以有钱,主要由于他们有一个有钱的父亲,而不是因为机会平等给了他们展示才能的机会。当“有权的进公办幼儿园,有钱的进私立幼儿园,没钱的进非法幼儿园”成为社会固化的一种现象时,我们难道不是能发现同样的逻辑吗?
在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成员进入社会时应当有一个基本的平等起点,即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当具有平等的基本权利,包括平等的生存权利、平等的工作权利、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以及平等的性别权利等。一个社会对于社会成员基本权利予以有效的保护,是社会公正的底线要求。但“有权的进公办幼儿园,有钱的进私立幼儿园,没钱的进非法幼儿园”显然背离了这种要求,并且也是对公民权利的漠视。
对此,整个社会的担忧是,穷人的孩子从一开始就在社会前进的道路上“掉队”,而这种“掉队”的命运恰恰是公众对社会分化恐惧的表征。正视“幼儿园阶层化”背后的“掉队”心理忧虑是一道社会考题。
彐彐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幼儿园阶层化”透露了背后的社会分化焦虑